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产业趋势

1、互联网医疗内容多样,已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互联网医疗是指以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和渠道载体向消费者提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也涵盖面向医护人员及监管者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管辅助服务等,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互联网医疗内涵丰富,广义上,如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处方外流/医药电商、医保支付/商保理赔、慢病监测/健康服务、网上挂号/体检预约、信息资讯/医学社区等内容均属于其范畴。

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已在国内发展多年,如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早在2006年便已创立,另一领先平台微医成立于2010年。随后,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平台大批涌现,并且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内容也开始从挂号问诊为主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典型如医联、健客网、叮当快药、1药网、医脉通、健康界、丁香园等,均是专科慢病管理平台、医药电商、医疗资讯平台等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大约在2011-2016年,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整体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与之相伴的是,在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互联网健康咨询、医药交易平台等领域出现了不少乱像,如魏则西事件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体现。针对于此,国家医卫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医疗加大了管制力度,2017年起其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不少初创企业陆续裁员甚至倒闭,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2、互联网医疗意义重大,尤其有助于分级诊疗落实

互联网医疗意义重大,尤其有助于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与老龄化趋势下民众日益增加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一,互联网医疗允许消费者借助网络享受挂号预约、诊疗咨询、线上支付、查看化验单、送药到家等服务,是一项便民措施;第二,借助互联网媒介,可获取居民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更多维度信息,并借此做出更准确的诊断;第三,汇集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及时、准确的开展公共卫生防疫活动;第四,借助互联网可获取更多的医疗健康资讯,亦可以促进患者、医生等之间经验交流;第五,借助互联网,医卫监管机构也可以获取更多、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透明度提升有助于提高监管水平。

除了上述优点外,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更大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分级诊疗落实,提升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分级诊疗即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更为具体的,分级诊疗机制要求根据疾病类型及轻重缓急在不同级别或类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分配病人,根据病人病情的发展动态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诊,医疗机构之间需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诊疗信息和医疗资源。在上述过程中,互联网医疗显然可在信息共享、资源分配、分工协作等方面提供不小的帮助。间接的,由于互联网医疗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换个角度来看,成本的相对节约对医保控费也会产生帮助。未富先老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长期问题之一,未来必将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带来显著压力。一方面,老年人体弱易病,医护需求上升必将要求医保支出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占比上升,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也意味着医保收入的相对下降。由于形势紧迫,医保控费已成为国家医卫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

二、互联网医疗模式逐步明确,部分管制趋向放松

1、“互联网+医疗服务”基本模式得以确立

在政策层面,互联网医疗在大约2014-2015年起获得明确支持。例如,国家卫计委于2014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除了医疗机构之间的B2B业务外,并首次将医疗机构直接面向患者的B2C服务正式纳入承认范围。随后,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中,均表达了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态度。

最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后,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3月双双组建完成,对互联网医疗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核心转向将互联网医疗定位于实体医疗机构的延伸。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基本要求,并且在“互联网+”公共卫生、家庭医生、药品供应、医保结算等方面提出相应意见。此外,文件也要求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均需提供一定的线上服务内容。

2、“互联网+药品流通”管制大幅松绑

除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以外,“互联网+药品流通”亦是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工具箱中应用范围较广的服务内容。粗略分类来看,“互联网+药品流通”可大致划分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之间B2B的网络药品交易,以及药品零售单位面向消费者的B2C网络销售。总体上,由于B2C业务直接涉及消费者的合理用药与身体健康问题,受到的监管更为严格。

三、医保支持与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迎来拐点

1、获得医保支持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进展

尽管医卫监管部门官方于18年9月便明确三类规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但截至当前,“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主要集中在以预约挂号、轻问诊(健康问询、就医前咨询,不能开具处方)和OTC类医药电商为主,官方所定义的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整体发展仍较为缓慢。除了信息化水平的制约之外,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与否对于互联网医疗推广至关重要——国内大约70%-80%的患者支出源自医保资金。

实际上,早在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办、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同意在宁夏、云南等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研究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新农合报销范围”。不过,该文件试点内容主要局限于5个试点省区的B2B远程医疗服务,其中如内蒙等也并未将其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尽管后续湖北等少数试点外省市也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过在全国未形成波澜。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就“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项目管理、定价机制提出统一的指导意见,并将其纳入医保覆盖范围。我们认为,医保支付是打通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环节,尽管《指导意见》尺度相对保守,限制较为严格,但仍不妨碍将其视为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的重要政策节点。此外,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正在全国范围推广电子健康卡、电子医保凭证的应用,这有利于落实医保脱卡支付,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

2、新冠疫情加速互联网医疗推广普及

在线诊断为医院减负分流,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完善病人分级,提高诊疗针对性。在医疗系统明显超负荷的地区,通过在线咨询专家来增加科学性指导和判断。既可以减少医疗系统压力,又可以帮助缓解普通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心理焦虑,或者提升对疑似病例是否应该就诊的判断。

突破时空限制,专注诊疗,效率得到提升。所有病人都可配备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借助5G或Wi-Fi,实时反馈身体数据。在通信系统支持下,医护人员可以随时与外地专家进行远程会议、远程会诊甚至是远程手术。

数字化方式便于采集、归档,加速信息交换。所有诊疗数据实现无纸化传递,诊断结果、病人病历,现在都可以采用数字化系统进行采集和归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纸张传递带来的病菌传播风险。

所有的医疗仪器都可以通过无线物联网技术,反馈数据给数据中心。

用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常用药的购买,足不出户,有助于隔离新冠病毒的传染。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创造远程医疗全新市场增长点,市场边界逐渐打开。目前远程医疗主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远程手术、应急救援及远程示教等应用场景。随着网络连接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保险业准则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开始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来完成工作,远程医疗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线医疗领域针对疫情措施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绝大部分行业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对互联网医疗而言,疫情则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推动作用。新冠肺炎潜伏期长,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早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发烧类似,患者难以准确判断自身病情。在疫情爆发期间,如冒然赶往医院,不仅加大聚集风险,并有可能加重医院负担;对于其他非急症患者,若此时前往医院看病,也存在被感染的可能。对于此类情形,互联网医疗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新冠疫情爆发促使借助网络咨询病情的人数大幅增加,这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用户教育效果。疫情高峰期间,全国至少有数百家公立医院开通免费的发热/新冠肺炎线上问诊咨询服务,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第三方平台亦表现活跃,纷纷推出抗疫专区,访问和咨询量均大幅上涨。定性来看,尽管疫情期间绝大多数访问为健康咨询服务,并非可开具处方的在线诊疗,但这依然对培养用户在线就医的习惯大有益处。

其次,疫情的出现促使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普及。2月上旬,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在疫情期间加强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的应用。26日,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互联网+”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督促各省市在疫情防控期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鼓励各地探索将在线处方和网络购药纳入医保报销政策。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医保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文中亦提出对“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的支持。

从地方医保政策角度看,根据我们对网络公开信息的梳理,疫情爆发前,全国共12个省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5省在2019年8月底国家医保局底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之前纳入,服务内容主要局限于远程医疗。疫情爆发后,受政策推动,16省及直辖市明确发文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如湖北、山西等将医保覆盖内容从原本就涵盖的远程医疗扩展至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由上述事实可见,疫情防控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推广,确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9年有超过1500万的美国人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13年以来,全球远程医疗创业公司已经筹集了超过12亿美元的资金。2018年全球远程医疗公司的融资为3.62亿美元,2019年1-4月,全球远程医疗投资数量为18起,投资金额4300万美元。

2019年医疗IT市场规模预计超500亿,2020年将持续高增长,整体行业增速预计超21%。2018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130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2022年将达到345亿元。加之疫情爆发为行业带来的正向带动——从多主体(底层用户、上层管理者),多维度(横向普及渗透、纵向深化大众认知)全方面提升行业市场边际,未来互联网医疗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

3、互联网医疗会迅速迎来大爆发吗?

无论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还是源自新冠疫情的催化,互联网医疗的确正在加速推广,尤其“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政策刺激下取得重大进展。那么,互联网医疗会迅速迎来大爆发吗?从0到1的意义上看,过往仅有少数省市明确将“互联网+”纳入医保覆盖,内容基本限于远程医疗、远程监测等少数服务,如今将慢性病及常见病的复诊也纳入医保,叠加全国推广,2020年确有望看到小基数意义上的一轮跃升。不过,在1到N的意义上,我们不认为互联网医疗会在未来1-2年内便形成全面爆发的局面,理由主要如下:

3)医保政策与互联网医疗对接存在不少难题。例如,当前医保主要以属地化管理为主,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广泛的异地结算受限,且针对定点机构的管理主要基于规模和往年数据的总额预付制,这与“互联网+”的属性不符。而大尺度松绑亦可能诱使患者和资源进一步向大型医院聚集,违背分级诊疗的初衷。短期看,我们预计“互联网+医疗服务”将主要局限于本地本机构线下首诊患者向线上的存量转移,医保政策如何进一步放开仍需探索。

尽管不大可能发生迅速的、全面的大爆发,但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确已迎来拐点,在医保政策倾斜和疫情催化下,长期成长空间已经打开,未来数年应会看到一个渐进的加速过程:首先,医保支付纳入远程医疗及复诊,实际上是将“互联网+”从轻问诊扩展至复杂病症与慢性病的治疗,相比于前者以健康咨询为主、附加值低的特性,后者属于正规医疗性质,附加值更高;其次,复杂病症与慢性病的治疗往往衍生可观的处方药需求,尤其慢性病的用药周期长,若辅以处方外流政策进一步明确,将逐步带动“互联网+”处方药市场的发展;再次,无论是基本医保还是有待发展的商业健康险,面对愈发多样化的医药服务模式,科学运营及控费需求将明显增长,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医保管理也有望渐渐兴起。

“互联网+”纳入医保有望带动的典型增量市场的远期空间估算

深圳市中金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湾一路1号A栋201室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领军企业“降之路”即将登陆港股,双业务协同共振,业绩可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让人眼前一亮。资本市场中,医药行业2020年的行业利润与市值均有大幅提升,成为当年业绩表现最为亮眼的行业之一。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汹涌推动下,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进入2024年,AI和大模型等底层技术的变革则进一步将互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5RA2860519QIKK.html
2.互联网加医疗真的很方便我现在就很爱来省互联网加医疗真的很方便我现在就很爱来省人民医院,当然希望身体健健康康最好。微信预约挂号选医生,到医院后连接医院wifi就能自助报到,这次挂了中医科调理身体,医生特别温柔,仔细询问了我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就是中药房比较远要去另一边的东病区可以有变频车没有代煎药 查看全部 打开App查看剩余内容 打开App查看高清https://m.dianping.com/review/587569981
3.人民网《领航者说》专访陈俊强:聚焦“互联网+医疗降”跑出线“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跑出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度’”的故事 0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医院要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https://www.gxmuyfy.cn/news/newsmtgz/13153.html
4.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降”发展的意见。加快题目标签:互联网医疗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当客户对服务感到不满时,下列哪个步骤应该在处理问题之前进行? A. 向客户道歉 B. 尝试理解客户的问题 C. 立刻解决问题 D. 确定问题的原因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2bd5a27fe7a24b5f90ce7b5662e05619.html?fm=bd03ab7023bb5b36e9dd13a2cf343dc7b0
5.推线上专科建AI医生站搭医保综合管理平台,平安医疗生态加速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不断出台,加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在线医疗的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疫情期间,中国平安旗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的用户访问量达到11亿人次,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 随着线上问诊习惯的养成,用户对于在线获取更高质量、更专业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为https://www.shangbw.com/mobile/21-0-29796-1.html
6.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科技部积极应用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开展算力资源应急调度共享、病毒与药物联合研究、肺炎辅助诊断治疗等方面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搭建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人华侨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截至2020年12月6日,累计服务776万人次。 数字化资源调配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国家重点医疗http://dsj.guizhou.gov.cn/xwzx/gnyw/202107/t20210705_68909069.html
7.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 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Electronic prescription),是指依托网络传输,采用信息技术编程,在诊疗活动中填写药物治疗信息,开具https://www.zhiding.cn/wiki-Internet_Medical
8.互联网+医疗我很好奇现在花几万打NAD+的是哪些人, 机构跟我说,大部分是互联网大厂的白领高管,还有MBA商学院的学员,涵盖了现在中高收入的高学历人群。 我想跟大家说,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医疗不平衡,导致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人享受了更好的医疗资源。 其实NAD+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基层医疗用的非常多,十年前就 全文 28 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4%BA%92%E8%81%94%E7%BD%91%2B%E5%8C%BB%E7%96%97
9.互联网医疗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指互联网加医疗的组合。广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业态的总称,互联网是其载体,并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与传统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医疗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个领域。狭义上的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兼技术手段,医方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https://www.sgpjbg.com/news/32669.html
10.互联网+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其一,合理开展新业务系统及平台的定级备案工作,如医疗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等。院内如HIS、EMR等还未开展定级备案工作的传统核心业务系统,也需要加快等保备案、测评的步伐。 第二,在等保建设中尝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医院的安全技术防护和态势感知建设,以防范特种木马或新型网络攻击。 http://www.kxttec.com/html/web/fuwuanli/1666653716323049472.html
11.互联网医疗:从无到无限可能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健康信息在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居民之间共享利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的话说,未来三年,是“互联网+”向医疗健康领域纵深http://www.carefix.com.cn/h-nd-960.html
12.互联网医疗降情况9篇(全文)综合运用省医改效果评估监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县域医共体运营管理等子系统,推动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人、财、物的全面监管。综合运用省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子系统,强化重点区域卫生监管,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管理能力。 互联网医疗健康情况 第2篇 影响因素分析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bs61vb9.html
13.互联网医疗方案范例6篇互联网医疗越来越受到视,不仅为医疗改革与运营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持,也为医患双方建构了便捷的互动平台。互联网医疗的营销模式创新,为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医疗创新;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医疗模式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运营方式和“以药养医”运营状况,逐渐https://www.baywatch.cn/haowen/340086.html
14.互联网医疗20年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封城、出行限制,让互联网医疗、生鲜电商、远程办公等线上服务成为必需品。在医院成为接触传染“高危区”时,互联网医疗组织起医生力量,通过远程问诊、健康传播等,安抚自我怀疑者的恐慌情绪,为慢病患者随诊、提供药品。 互联网医疗创业者,有的已在此深耕了近20年,其中不乏曾经创业成功者,前https://www.36kr.com/p/744087613829508
15.2020互联网医疗管理政策开放程度日益增加,加速互联网相关医疗服务需发展。从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开始,政策对包括互联网医院、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互联网+药品等医疗信息化行业创新业务释放的利好信号不断,政府逐步放开对互联网医疗供给端的限制,打开需求释放通道。叠加疫情期间,用户被强制https://www.leadingir.com/trend/view/4821.html
16.三个月激增1.1万家企业!互联网医疗迎来春天?随着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行业重新暴露在观众视野,加上各项扶持政策的加持,让更多人看到了互联网医疗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据某企业查询机构数据显示,我国各互联网医疗平台享受到行业的利好,不少头部企业已获数亿人民币融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注册量近13万家,从地域分布上看,注册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南https://www.cqcb.com/keji/hulianwang/2020-03-26/2286298.html
17.卫健委再发一文,强力发展“互联网+医疗降”!39降网文件再次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https://news.39.net/shwx/201215/8493334.html
18.什么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国家卫健委回应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专题发布会,就近期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https://news.cctv.com/2018/09/14/ARTImdgtksQw4ixXLb35Opvo180914.shtml
19.回顾展望琚文胜:进一步发掘互联网医疗的价值物换星移,又是一年。HIT专家网延续惯例,推出年度“回顾展望”系列文章,对已经过去的2023年HIT行业热点事件进行回顾,同时展望2024年,向未来追梦前行。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点击查看更多“琚文胜专栏”文章 近几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取得的成效令人惊喜。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发掘。 https://www.hit180.com/65696.html
20.四川哈瑞特医疗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行业:医疗/护理/卫生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全称:四川哈瑞特医疗咨询有限公司。 发展阶段 排名:成都互联网医疗人气排名第24名 公司介绍 南斗星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公司立足于“互联网+医疗”领域,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医疗、医药、康养三大业务板块相https://www.jobui.com/company/15289105/
21.国家卫健委: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背后面临的三大问题9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门邀请了来自北京或驻川媒体朋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建对目前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做了总结。 【编者按】在本文作者看来,在加快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这场医院改革中,以华西医院为代表公立大三甲医院占据无法撼动的核心作用,非https://www.iyiou.com/p/8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