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医学临床科研中的应用探究

比如,互联网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肝炎、结核病和性病的发病趋势;互联网可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互联网可以改变临床科研方式;互联网让远程监护成为可能……。

那么,医生如何运用互联网帮助自己更好的搞科研呢?互联网技术是如何改变临床研究方式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近日,一篇发表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上的《家庭式心电监测仪在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随访应用》向我们生动的展示了移动医疗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该项研究借助病历夹APP,通过移动数据的收集、分析展开研究。目的是为了对应用传统24h动态心电图和家庭式心电监测仪掌上心电对同一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心律情况进行随访监测,比较2种随访方式的有效性和依从性。

让科研插上“互联网翅膀”突破地域限制

杏树林病历夹作为病历管理、随访监测的工具贯穿了整个研究过程。这种研究方式,突破了传统地域限制带来的困境,实现远程检测,收集院后数据更高效。

科研项目定制化数据收集高效收集无障碍

同时,根据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病历夹APP除了拥有规范化的字段记录外,还为科研医生提供了灵活的病历模板和各类专业量表。使用者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定义模板和量表,实现移动定制化,确保科研数据的真实有效。

在研究项目过程中,参与研究的患者只需要将掌上心电的测试心电图上传至病历夹,就可以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这源于移动数字化其中最大的一个优势:图文、影音信息的传输和保存。病历夹APP支持照片、视频、音频、文本多媒体形式作为采集端口,大大降低了信息采集门槛,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了真实数据采集的无障碍化。

数据生成更智能

基于海量的医疗数据积累,病历夹目前已经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医疗领域的智能处理方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方法。

从数据采集阶段的OCR智能识别系统,到专业的医学团队,加之多环节的优化配置,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去除数据中的混杂因子,将有用的信息从海量的数据抽离出来,为医学研究提供支撑。

最终,借助移动应用APP,该项研究得出了,家庭式心电监测仪相比传统24h动态心电图,在随访中有效性更高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窥探互联网技术在医学临川研究中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病例招募模式改变

让科研更轻松

众所周知,传统的临床研究由少数人来牵头,主动去寻求合作,其样本量有限;而现在,一款专业的手机APP就可以帮助实现众筹临床研究,人人可以牵头,等待其他合作中心的加入,招募方式也有多种,可以利用互联网征集病例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协作众筹病例,这样既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2

全数据生成+协同科研

让数据生成更高效

传统的科研模式低效、人工成本高,尤其是在数据生成和管理上。而新媒体模式效率更高,可以形成电子病历、自动生成各种CRF表、实现医院之间,临床实验基地之间及与病人数据的多中心共享等。

目前,国内市场上,电子病历生成管理软件不少,但专业的软件却不多。其中,病历夹APP就是专门针对医生开发的一款病历记录工具。但随着基础用户的积累,这款软件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也开始凸显。

电子病历的记录管理、各种量表的生成应用,在病历夹APP上可以轻松实现。最关键的是,病历夹APP还有OCR识别、中英文医学语音识别功能,让数据管理更高效。同时其“科室协同”功能,也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协同科研更高效。

3

提高患者依从性

确保科研数据有效性

无论是临床诊疗还是医学科研,病人的依从性管理一向都是医生比较头疼的事儿。再者,受地域限制,传统科研方式,对患者依从性管理缺乏有效有段,有效数据的精确度差。

THE END
1.“互联网+医疗”能玩出什么?新华降“互联网+”正在强势进入医疗行业,传统药企也纷纷“触网”,掘金互联网医疗蓝海。3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zt/special/hlwyl.htm
2.数字医学:前沿融合未来可期数字医学是生命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前沿学科,也是我国数字化医疗时代的领航者。 21世纪初,我国的数字医学学科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提上议程;2003年,第208次香山科学会议进一步研讨了“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2007https://www.healthnews.com.cn/horizon/2024/1106/498836.html
3.互联网+医疗,再造医学模式不是梦想长期以来,人工智能在其他应用领域有所突破,但在医疗领域发展迟缓,究其原因,对于数据来源、整合和分析成为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大桎梏。 近日召开的首届“医生云”大会——“互联网+医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医生云”Re研究-“助诊因子”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提出:我国执业医师数量远落后于需求,执业医师与全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12700
4.“互联网+”助推医学教育改革与会代表就“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教材建设的重点和努力方向进行了研讨。代表们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抓住“互联网+医学教育”的契机,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信息社会的手段,建设好慕课和“人卫开放大学”,服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构建了国家级医学教材建设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出版了国家级医https://www.med66.com/jixuyixuejiaoyuwang/zhengcedongtai/cy1908265377.shtml
5.医学院积极推进互联网+医学教育改革近来,面对疫情,我校医学人才培养在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多方努力保障下稳步推进。在努力达到学校总体要求的同时,迎接新挑战、开拓新局面,并不断总结、积累与创新,致力打造更加优质的线上线下、多措并举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提前谋划,https://yxy.aust.edu.cn/info/1011/4387.htm
6.梅斯医学:依托“互联网+医疗”双轮驱动,打造医企患深度数字化产品发展至今,梅斯医学旗下的“梅斯医学”(MedSci)和“生物谷”(Bioon)两大平台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疗及生物领域第一梯队的服务供应商,其内容贯穿了医疗健康行业的上下游,成为行业人士了解行业发展、获取前沿医疗知识的线上专业平台。 张发宝向动脉网透露,梅斯医学目前拥有的专业医护注册用户已超过30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35.7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2a2185143fd
7.对话梅斯医学董事长张发宝博士:“互联网+医疗”实现医企患数字化发展至今,梅斯医学旗下的“梅斯医学”(MedSci)和“生物谷”(Bioon)两大平台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医疗及生物领域第一梯队的服务供应商,其内容贯穿了医疗健康行业的上下游,成为行业人士了解行业发展、获取前沿医疗知识的线上专业平台。 张发宝向动脉网透露,梅斯医学目前拥有的专业医护注册用户已超过30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35.7https://www.prnasia.com/story/269089-1.shtml
8.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降”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稳定运行“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互联网+医疗保障”,逐步开展“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不断开发“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探索实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中医养生保健”https://www.lf.gov.cn/Item/93605.aspx
9.2019中国互联网+全科医学与降管理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亿欧大健康4月15日消息,近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主办的“2019中国互联网+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在北大医学部成功召开,亿欧大健康受邀参加。 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国家卫健委统计https://www.iyiou.com/news/2019041597469
10.医学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医库云CEO张群华在2018全国医学人工智能创新高峰论坛上隆重推出医学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专注疑难病AI研发创新和药物AI精细化制造。他强调以跨界医生为主导,AI工程师为主体,大众参与是我国未来医学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专注疑难病AI创新研发 在我国肿瘤、脑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对国民健康来讲甚为重要。医库云在医学AI研https://www.fromgeek.com/vendor/213544.html
11.“互联网+医疗”时代医师应提升医学信息素养其他医管攻略互联网容纳了全球范围内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资源,其中医学信息资源占了30%以上。有了较强的医学信息素养,医务人员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熟练地检索各种医学专业数据库和网上电子期刊,获得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新的医疗技术、丰富新的医学思维和观念;有了较强的医学信息能力,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于各种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对于http://zl.hxyjw.com/arc_17758
12.医学会议本届大会将邀请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社科院等相关领导及专家出席,同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医院院长,医学、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医改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等约800人云集一堂,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互联网+医疗健康”研究转化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最有价值信息分享和前瞻性预测,促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http://meetings.medlive.cn/mobilenew/detail/18369.html
13.医学影像互联网+专科联盟——医改新时代里程碑而运用互联网+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可实现院间影像数据的传输访问,推动影像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院间协作模式,将有效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服务能力,达到数据资源结果互认、互通共享体系。双方还就多点执业、权责划分、PACS系统影像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协议。徐富刚副院长与仁和医院、海林市中医院签定了医学影像http://www.mdjyxyfshqyy.org.cn/news/1580.html
14.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最新动态最新公告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赴天津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调研交流学习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健康科普专家下基层”专项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二十大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津顺利召开http://imspa.cn/
15.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顺利召开:驭创新之风,探索互联网+AI如何更好地驾驭科技洪流,力促医学飞跃,为患者健康谋得更多福祉? 2024年9月6-8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主办的“2024华夏互联网与高血压AI医学创新大会暨2024年中国心脑智慧大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2024年年会”于北京隆重召开。 https://www.drvoice.cn/v2/article/1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