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疗健康插上互联网“翅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为此,记者围绕这一话题,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移植”在医疗健康领域,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

为医疗健康数据安全防护“加码”

医疗健康大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个人健康、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

但目前医疗健康大数据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数据泄露、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差、维护数据安全人才缺口较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防护力度,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建立国家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破除数据壁垒,将数据源牢牢把控并回归国家层面,保证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可控。

再次,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风险隐患化解和应对工作措施,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强医疗健康数据产生、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中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安全防范意识。

最后,加大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宣传,提升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等对医疗健康大数据信息安全防护的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

“5G+医疗”助力多维医疗场景应用

5G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医疗产业发展新的战略价值,但仍然存在医疗应用场景单一及“5G+医疗”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统一规划和监督,借助5G的优势,制订跨省市和跨区域信息系统以及数据交换和相互识别的国家级计划,帮助大中小型医院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制定网络安全质量和网络服务质量标准,大力支持医疗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鼓励自主创新,建立健全行业体系和制度规范。

另外,还要加强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互联网知识的“5G医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医学院人才培养与医院需求相对接。

同时,通过5G技术构建相应的智慧医疗体系,拓宽医疗应用场景,如5G+远程超声、5G+远程手术示范、5G+急救和5G+医疗影像等,积极推动健康和医疗行业的重大变革,帮助各种医疗应用场景实现跨区域、多平台和多设备的高清视频和医疗数据输出,从而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医疗效率,解决医疗资源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健委主任马秀珍:

互联网诊疗应推行“医药分开”

随着医保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报销范围,线上复诊、送药到家正成为新趋势。但在线上诊疗中,一些有药品销售业务的商业互联网医院,在资本逐利性驱动之下,对于过度用药行为缺乏监管动力,相反还可能鼓励医生多开药,甚至与制药企业合谋推动过度用药、拉升网上药品销量。再加上监管部门尚未针对线上诊疗建立过度用药监管体系,违规现象有上升趋势。

“互联网+医疗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风险更高。监管部门应提早划出红线、防患于未然,绝不能让过度用药这种危害群众健康的事情在线上再次发生,这是生命至上原则的体现,也是对互联网医疗创新成果的保护。从国际经验看,“医药分开”是从根本上避免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过度用药、消灭药品回扣的有效做法。

因此,推行线上诊疗应同步推行“医药分开”。互联网医院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不能从事药品销售业务,反之,从事线上药品销售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也不能开设互联网医院或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同时,倡导线上“处方外流”。比如,互联网医院不能只对接一家药房,至少应有三家,并且患者持互联网医院开出的处方可以到任何药店购买药品,最关键的是线上线下药房都必须依法接收合格的线上电子处方。

此外,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立,鼓励第三方部门和中立的专家学者参与协会运行,追踪研究最新应用形式,及时发现不良行为的变化趋势,快速更新自律公约,推动行业参与者共同维护良性发展环境。

最后,在评估行业自律效果的基础上,编制适合线上诊疗的合理用药标准,建立务实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孙伟:

将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纳入医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互联网医疗得以蓬勃发展。但目前互联网医疗在服务质量、政策、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因此,亟须加强准入审核和过程监管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促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采取综合性措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对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准入审核和过程监管,出台配套管理办法。健全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医务人员资质、处方流转、信息安全等进行监管。利用大数据工具,对异常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

建立“云诊室”缓解“看病难”

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在“互联网+”普及推广的大背景下,广大患者对高效就诊、快速诊疗需求日益提高。“互联网+”医疗实践亟待打破现有的限制,推广覆盖范围更广、患者可及程度更高的网络平台,集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诊疗看病难题。

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要搭建满足互联网医疗诊治需求的技术支撑环境,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要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例,建议成立血液疾病互联网诊治全国全网示范中心,在血液病基础上扩大疾病病种,打造更多的多学科合作“云诊室”,造福广大患者。

同时,还要完善患者救治流程、疾病诊治、随诊建议等,逐步支持和放开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真正实现“互联网+医疗”快速可及。此外,还要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建议由中华医学会牵头,试点设立一批医学专科博物馆,将党建、医学历史、医学知识融为一体,让博物馆成为记录医务人员奋斗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医学科普教育基地。(记者张思玮、李惠钰采访整理)

THE END
1.互联网医院开发在线医疗系统开发线上医疗系统功能互联网医院开发|在线医疗系统开发|线上医疗系统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开始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医疗系统也越来越完善,通过互联网医院系统让患者可以和医生之前的沟通更加方便,而且还提升了问诊效率,减少了医院资源浪费的情况,那么使用互联网医院系统有哪些https://blog.51cto.com/u_15943238/6226805
2.互联网+时代下,医疗机构如何运用社交媒体重塑医患信任关系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这一工具,重塑并深化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的话题。以下,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透明化信息传递,建立公开的信任基础 http://www.zhangwoo.com/v2/detail.aspx?id=19314
3.互联网医疗降情况9篇(全文)综合运用省医改效果评估监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县域医共体运营管理等子系统,推动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人、财、物的全面监管。综合运用省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子系统,强化重点区域卫生监管,提升卫生监督执法管理能力。 互联网医疗健康情况 第2篇 影响因素分析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bs61vb9.html
4.院长必读一文说清互联网医院与远程医疗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或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都必须符合《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服务方式没有“互联网诊疗”的,则视为“违法违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https://www.hongzheyb.com/blog/46195e93cfa
5.全球“云守护”时代来临!名医在线全球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名医在线守正创新,运用互联网打开传承的新模式。“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风险,我们愿意承担这样责任,为后续更多能够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平台或企业开山劈地。”在谭增辉看来,这是名医在线回馈社会的基调,更是名医在线的企业价值。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333&newsId=4433415
6.公立互联网医院加快入局,线上医疗呈现三大变化和三大趋势疫情期间,杭州、温州等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诊疗,签约患者在线复诊还可医保报销。 2020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上海首家社区互联网医院。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范围广,信息化基础好,互联网医院依托静安区政府信息平台搭建,开展网上复诊、送药上门服务。 https://36kr.com/p/1049564191243521.html
7.人民网《领航者说》专访陈俊强:聚焦“互联网+医疗降”跑出线2020年10月,我们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该平台的启用,是我院运用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阻碍,与东盟国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将跨境转运、国际结算、医疗科技、医疗保险等纳入其中,为构建良好的中国—东盟医疗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发挥国内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建设经验,基于跨境平台,https://www.gxmuyfy.cn/news/newsmtgz/13153.html
8.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公布,如何更好保证线上诊疗质量?(附:全文+解读在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智慧医院等政策的引领下,近年来尤其是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 赵韡认为,细则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医药、医疗、技术等监管要求,促进实现互联网诊疗与实体机构诊疗服务的“同质化”,让互联网诊疗回归“严肃医疗”的本质定位。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认为,这份文件发布在行业快速发展期,从https://www.yifahui.com/7550.html
9.推线上专科建AI医生站搭医保综合管理平台,平安医疗生态加速随着线上问诊习惯的养成,用户对于在线获取更高质量、更专业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满足这一需求,平安好医生于日前正式推出首个互联网眼科专科中心,该中心汇聚了国内300位最顶尖眼科专家。未来,平安好医生眼科专科中心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利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监测数据,运用智能转诊、分诊连接线https://www.shangbw.com/mobile/21-0-29796-1.html
10.“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允许医疗机构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并开具处方;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在市属三甲医院至少建设一家互https://blog.csdn.net/hunsoft/article/details/91354430
11.远程医疗智慧旅游云端课堂……十年来互联网带来这些新变化→十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中国百姓的生活。十年间,数字健康加快发展。目前,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超3000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2590万人次。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4亿人,医疗服务更为便捷、高效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8146577008501940596&track_id=A46BC6F0-72AF-4204-8E4C-A64FC6813783_730942942833
12.智慧医疗,为合肥百姓降护航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运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不仅仅解放基层医务人员双手,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品质。 “互联网+医疗”助力远程诊断 “通过我们的系统,医生在医院就可以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解读报告,这大大解决了基层医院诊断水平不足和诊断医师缺乏的问题。”在安徽影联云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负责人代诗琛向记https://m.hf365.com/article/118523
13.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与局限,听听医生怎么说绿政公署澎湃新闻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较为新兴的应用。目前存在的互联网医院也有多种模式。经历疫情后,医院自建平台的互联网医疗也是公立医院所需要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也进行了初步阶段的技术探索,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及移动终端“吉医通”App运行,通过线上预约门诊、在线支付、检验及检查结果自助查询等,不仅方便了医院的诊疗工作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377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