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疗健康插上互联网“翅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为此,记者围绕这一话题,邀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移植”在医疗健康领域,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

为医疗健康数据安全防护“加码”

医疗健康大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个人健康、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

但目前医疗健康大数据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数据泄露、数据安全防护意识差、维护数据安全人才缺口较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个人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防护力度,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建立国家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破除数据壁垒,将数据源牢牢把控并回归国家层面,保证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可控。

再次,建立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风险隐患化解和应对工作措施,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患者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强医疗健康数据产生、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使用、销毁全生命周期中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医药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安全防范意识。

最后,加大医疗健康大数据安全宣传,提升政府、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公众等对医疗健康大数据信息安全防护的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

“5G+医疗”助力多维医疗场景应用

5G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医疗产业发展新的战略价值,但仍然存在医疗应用场景单一及“5G+医疗”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政府应加强统一规划和监督,借助5G的优势,制订跨省市和跨区域信息系统以及数据交换和相互识别的国家级计划,帮助大中小型医院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制定网络安全质量和网络服务质量标准,大力支持医疗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鼓励自主创新,建立健全行业体系和制度规范。

另外,还要加强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互联网知识的“5G医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医学院人才培养与医院需求相对接。

同时,通过5G技术构建相应的智慧医疗体系,拓宽医疗应用场景,如5G+远程超声、5G+远程手术示范、5G+急救和5G+医疗影像等,积极推动健康和医疗行业的重大变革,帮助各种医疗应用场景实现跨区域、多平台和多设备的高清视频和医疗数据输出,从而带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医疗效率,解决医疗资源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健委主任马秀珍:

互联网诊疗应推行“医药分开”

随着医保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报销范围,线上复诊、送药到家正成为新趋势。但在线上诊疗中,一些有药品销售业务的商业互联网医院,在资本逐利性驱动之下,对于过度用药行为缺乏监管动力,相反还可能鼓励医生多开药,甚至与制药企业合谋推动过度用药、拉升网上药品销量。再加上监管部门尚未针对线上诊疗建立过度用药监管体系,违规现象有上升趋势。

“互联网+医疗健康”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风险更高。监管部门应提早划出红线、防患于未然,绝不能让过度用药这种危害群众健康的事情在线上再次发生,这是生命至上原则的体现,也是对互联网医疗创新成果的保护。从国际经验看,“医药分开”是从根本上避免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过度用药、消灭药品回扣的有效做法。

因此,推行线上诊疗应同步推行“医药分开”。互联网医院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不能从事药品销售业务,反之,从事线上药品销售的经营主体及其下属机构,也不能开设互联网医院或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同时,倡导线上“处方外流”。比如,互联网医院不能只对接一家药房,至少应有三家,并且患者持互联网医院开出的处方可以到任何药店购买药品,最关键的是线上线下药房都必须依法接收合格的线上电子处方。

此外,应积极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立,鼓励第三方部门和中立的专家学者参与协会运行,追踪研究最新应用形式,及时发现不良行为的变化趋势,快速更新自律公约,推动行业参与者共同维护良性发展环境。

最后,在评估行业自律效果的基础上,编制适合线上诊疗的合理用药标准,建立务实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孙伟:

将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纳入医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互联网医疗得以蓬勃发展。但目前互联网医疗在服务质量、政策、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因此,亟须加强准入审核和过程监管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促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采取综合性措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对互联网医疗服务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准入审核和过程监管,出台配套管理办法。健全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医务人员资质、处方流转、信息安全等进行监管。利用大数据工具,对异常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

建立“云诊室”缓解“看病难”

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在“互联网+”普及推广的大背景下,广大患者对高效就诊、快速诊疗需求日益提高。“互联网+”医疗实践亟待打破现有的限制,推广覆盖范围更广、患者可及程度更高的网络平台,集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诊疗看病难题。

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要搭建满足互联网医疗诊治需求的技术支撑环境,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要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

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例,建议成立血液疾病互联网诊治全国全网示范中心,在血液病基础上扩大疾病病种,打造更多的多学科合作“云诊室”,造福广大患者。

同时,还要完善患者救治流程、疾病诊治、随诊建议等,逐步支持和放开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真正实现“互联网+医疗”快速可及。此外,还要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建议由中华医学会牵头,试点设立一批医学专科博物馆,将党建、医学历史、医学知识融为一体,让博物馆成为记录医务人员奋斗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医学科普教育基地。(记者张思玮、李惠钰采访整理)

THE END
1.互联网医院开发线上问诊系统功能在线问诊提高医疗效率互联网医院通过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诊疗咨询服务,线上问诊系统的出现满足了群众日常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互联网医院建设是依托实体医院,提供在线复诊和常规咨询,集问诊、处方、支付及药物配送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互联网医院系统给我们看病就医带来哪些好处? 1、保留电https://product.11467.com/info/14290483.htm
2.互联网医疗软件开发:构建未来医疗服务的基石人工智能技术为互联网医疗软件带来了智能化的服务。例如,通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医患之间的智能对话和咨询;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测和分类等。 四、互联网医疗软件在现代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在线医疗咨询 互联网医疗软件可以为患者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服务。患者可以通过APP或网站与医生进行实时https://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52548209889280
3.互联网+医疗演讲稿(通用8篇)(四)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 建设县互联网医院平台,为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支撑。县医院要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到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五)建立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 建设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构建医疗机构医师电子开方、药师电子审方、药品零售企业配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ia3xm.html
4.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趋势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https://www.elecfans.com/d/1443196.html
5.全国158家互联网医院,去伪存真就看这三点!新闻频道一是移动全流程支付,移动便捷就医,这是互联网第一个价值体系;二是基于远程技术的服务体系,可以实现患者远程就医、在线问诊,和处方外配功能;三是病种细分,根据不同病种、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体验,所有服务都在线上线下完成。 通过这三个体系,才能共建一个互联网医院,这也是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 https://news.hexun.com/2019-05-16/197210895.html
6.春雨医生的互联网+智慧医疗路径: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自2011年成立以来,春雨医生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最领先的移动医疗技术和服务平台,第一个将移动医疗的概念引入中国,是互联网医疗的拓荒者,也曾经历过行业的起伏动荡。 经过七年时间的发展,春雨已经积累了1.2亿用户,50多万医生,在线问诊服务首先实现商业化,目前整体用户付费率在70%以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226/18/73088472_953613719.shtml
7.竟不在互联网诊疗范围?这些法律风险要规避!2. 互联网诊疗,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互联网诊疗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但文件明确指出,疾病首诊不能在线开展,且下列疾病不能被纳入互联网诊疗范畴。其中包括:甲类传染病(含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急危重症、需https://0555mas.com/yanglaodongtai/70496.html
8.70页实践报告,讲透智慧医院前世今生与未来图景界面·财经号以上都是线下医疗机构的在线化升级,相应的系统建设和运营服务由科技服务商提供,这也是《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中涵盖的智慧服务。我们将这个领域定义为医院互联网。 此外,医疗服务的在线化也催生了一批创新型互联网医院企业,《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成为了创新型互联网医院企业的及时https://m.jiemian.com/article/3813616.html
9.艾媒咨询: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研究报告(附下载)春雨医生是国内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医疗品牌,致力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目前,春雨以“医患关系”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建立移动医疗生态体系。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厂商、药厂、保险等上下游企业合作,为健康、老年、慢病等病痛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进一步解决“看病难、药价高、保险亏”等https://www.iimedia.cn/c400/39477.html
10.战疫路演实录:12位创业者在线比拼医疗硬科技澎湃号·湃客疫情之下,医疗行业迎来新机遇。在线问诊需求激增,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高速增长期。 为了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匹配的桥梁,由“寻找中国创客”携手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北京基金小镇共同主办,由29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的“战疫线上路演”2月16日正式启动。截至3月13日上午,累计吸引738家创业企业、210家投资机构报名参加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88523
11.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公布,如何更好保证线上诊疗质量?(附:全文+解读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部门管理互联网诊疗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药学服务、信息技术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制度、互联网诊疗相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处方管理制度、电子病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https://www.yifahui.com/7550.html
12.在线医疗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基于以上三点,本项目将开办基于互联网建立一种集销售和医疗为一体的便民型基层零售药店。该零售药店具有以下特征: (1)聘请家庭医生提供门诊诊疗服务和在线诊疗服务; (2)药师提供在线咨询,指导在线购买药物,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3)提供养生药品使用相关知识。 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2292.html
13.电子病历管理工作方案8篇(全文)坚持以 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 X 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以下简称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8zc5k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