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三先贤杨振华博士荣获“十大医学先驱”的荣誉

2024年3月21日,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年会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原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成都市委员会的顾问,原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医学院院长杨振华博士荣获“十大医学先驱”的荣誉。

杨振华(1911.1-2007.4.19),重庆人,博士,教授,我国著名胸外科学专家、胸外科学奠基人之一,曾任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副院长、院长。1938年,获得莫尔斯【1】奖章;1946年获得美国罗斯福总统奖学金,赴美留学;1953年,荣立抗美援朝志愿军三等功;1983年,负责筹建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1990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从事高教科技工作四十年”的荣誉证书等。

杨振华于1956年8月,经乐以成【2】先生介绍在四川医学院(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华西支社委员及小组长。在1984年7月成都分社升格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时,在九三学社成都市第五届委员会上当选为社市委的顾问。1984年2月至1997年4月,当选为九三学社四川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的顾问。1983年,担任第五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曾任四川省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市胸心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成都市中华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等职务。

一、做一名既会看病又会教书的医生

杨振华(1945—1946年任医院院长)

杨振华1911年1月出生于重庆。他先后在重庆广益小学、成都华美模范高小、华西协中(1927—1930年)、燕京大学(1930—1931年)、苏州东吴大学(1931—1932年)读书。1931年春在杭州之江大学理学院寄读一学期,1932年从燕京大学转学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专业,受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解剖学的莫尔思的教诲和影响,立志“做一名既会看病又会教书的医生”。

1935年至1936年,杨振华在莫尔思的带领下,翻山越岭,深入山村,曾做了1000名成都居民和200多名苗族、100多名藏族、50多名羌族的血型分类考察,并写成论文《四川人的血型研究》在《英国人类学杂志》发表,表现出了医学研究的超强能力。1938年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并获得第一届莫尔思金质奖章,留校任教于华西协合大学解剖系。

承认燕京大学学分的成绩单(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中央、齐鲁、金陵、燕京、北平协和等几所大学相继来到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共同办学,成为史上“五大学时期”。由于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的医学院的到来,1938年7月1日正式成立“华大、中大、齐鲁三大学联合医院”。杨振华在1939年至1943年担任成都三大学联合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及总医师,并任五大学战时志愿救护队教员。在这一段时期,他在工作中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和能力,为后来担任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夯实了基础。

进入1940年,日寇飞机疯狂地轰炸成都。10月,两次大轰炸,造成数百名无辜的平民死亡,许多伤员急需抢救,华西医院灯火通明。杨振华连续三天三夜做手术,只能在两次手术的间隙打个盹。他以坚强的体魄和救死扶伤的意志支撑住了高强度的消耗,在爆炸声和伤员的呼救声中,他的外科手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1942年晋升为讲师,同时兼任联合医院副院长。

“五大学时期”的杨振华

1942年12月15日,杨振华与杨嘉良【3】教授、曾子耀【4】医师在急诊手术病人的胆管中取出一条活蛔虫,是国际胆道外科史上首例经急诊手术证实的胆道蛔虫病。具有中国和亚洲特色的胆道外科从此开始,此后成为胆道蛔虫病的常规手术治疗法,并写成“胆道蛔虫”论文发表在美国《AnnalsofSurgery》杂志1946年第二期。这“在当时是对本病的较早的临床研究”(1979年评审教授时有关技术水平的评语)。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展览馆的介绍(覃建军拍摄于2023年7月10日)

1942年10月31日,杨振华与华西协合大学张凌高校长的长女张君儒结为伉俪。张君儒(1911.10.28-1997.7.11),重庆璧山人,在资中进德女子小学读书,后随父亲来到华西协合大学,1937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与杜顺德(1900.09-1985.11,九三学社,博士,教授,华西儿科创始人)共同创建了华西协合大学儿科,是华西儿科学奠基人之一,后来她成为国内外知名儿科学家。在1956年夫妻比翼双飞先后加入了九三学社。1963年、1966年、1978年、1982年、1984年,张君儒担任了第四、五、六、七、八届成都市政协委员。

杨振华与张君儒(杨光理提供)

1943年,杨振华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1945年晋升为外科副教授,1944年任华西大学医院副院长,1945年至1946年任医院院长。他始终坚持初心“做一名既会看病又会教书的医生”,他的努力为华西医院早期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响应祖国召唤,回国投身医学和教书育人事业

抗战胜利后,美国政府以罗斯福总统名义设立了针对中国学者的奖学金。曾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院长、医牙总院院长的教育家和医学专家启真道博士(1895.04--1967)和中国口腔医学创始人、医学教育家林则博士(1884-1968)推荐杨振华作候选人,在华西协合大学校务会上获得通过。

教育部给杨振华赴美留学的批复(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946年6月,杨振华搭乘美格将军号邮轮赴美国,进入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胸外科鼻祖亚历山大教授(Prof.JohnAlexandar)学习胸外科。胸外科由于涉及心脏和肺等重要器官,又有肋骨形成腔体,做手术难度与风险性极高。在当时的中国,仅有董秉奇(1900-1955)、王大同二位先驱成功完成了胸外手术。在亚历山大教授的指导下,杨振华于1949年获得胸外科硕士学位。

1949年,杨振华在美国密执安州立结核病医院任外科医师一年。1950年1月至6月,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胸外科高级住院医师。“在国外当研究生期间总结过美国密执安医学院(19)39—44年317例肺结核病人术后有34人再活跃或扩张,于(19)50年写出论文报告,为术后的并发症提供了预防措施”。这是1979年杨振华的教授申报材料中四川医学院的审查评议意见,时隔30年,他当年所做的研究依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杨振华在国外有优越的医疗条件和优渥的生活环境,还有让他获得这一切的技术和能力得以施展,但是他时刻牵挂着祖国的医疗发展,他坚持每天在日记中写下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期望着将来回到中国时可以大展宏图,把四年来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悉数奉献给祖国。

1950年9月21日,杨振华、张君儒夫妻俩同一批学成归国人员一起响应“祖国需要我”的召唤,放弃优越的工作,冲破层层阻力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回国。他们俩抱着初生的婴儿辗转曲折,冒着万里风涛远涉重洋,从美国、加拿大,经日本到香港,历经近一个月的风浪终于在1950年10月踏进祖国的南大门深圳。在这艘客轮上有100多名留美、留加的学子同船西渡,他们个个都是业界精英,个个都是国家建设急需的栋梁之材,虽然他们在美加已有优渥的生活,但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相聚在万吨邮轮的甲板上,一起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他们中间8位属于华西协合大学,有谢成科、罗宗赉、杨振华、张君儒、何伟发、陈钦才、江晴芬、刘正刚,还有后来在成都工学院(今四川大学)工作的水利水电专家胡定等。杨振华到了重庆,时任西南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留他们在重庆工作。1951年初,杨振华被派到重庆西南卫生部直属医院任外科副主任,张君儒则任儿科副主任。

1950年9月21日克利夫兰总统号客轮启航,学成归国人员在船上合影

(照片陈列于国家博物馆,其中四川大学九三社员有:杨振华,第二排右起第七人,其夫人张君儒带着还是婴儿的杨光理在船舱里未能合影;罗宗赉,第二排右起第三人;谢成科,第二排右起第十人;胡定,第三排左起第十二人,他在照片背面记录下启航的具体日期)

这些工作都是杨振华在回国人员登记表中写下的“对今后工作意见”的具体实施。他曾计划“我要努力本着中央人民政府的高等教育方针及卫生建设计划,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1)在医学院建立胸部外科,加强医学院教学工作,使学员得到胸部疾病适当诊疗的知识。(2)在大学附属医院建立胸部外科,以训练专门师资人才,并诊疗胸部病员。(3)展开研究西南区胸部外科疾病,争取学术及技术上的进步。”

杨振华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响应祖国召唤举家回国,投身他所挚爱的临床医学和教书育人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拳拳赤子心。

杨振华“对今后工作意见”的真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档案科提供)

三、带队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荣立三等功

1950年10月,正当全中国人民刚刚走出战争体验到安静和平不久,正鼓足干劲投身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开创安居乐业新生活的时候,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1953年1月,为了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争取更大的胜利,四川省人民政府卫生厅致信华西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组织抗美援朝手术队一队,赴朝鲜为“最可爱的人”服务。1月12日,杨振华接到校长的通知,得知上级和抗美援朝会核准了入朝申请,将于15日去卫生厅报到,参加志愿手术队工作。杨振华立即进行准备,将教学和业务工作向医学院及医院商议好接替办法并做好交接,准备竭尽全力去搞好手术队的工作。

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合影(杨光理提供)

1月15日,四川省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在成都正式组队,谢锡瑹【5】任队长,杨振华任副队长,队员有萧玉曾、薛露华、敬以庄、吴志安、萧庆叙、陈树德、党新民。在入朝前,杨振华全家人还专门拍了一张全家福,夫妻俩默默给对方鼓励和支持,心照不宣地把自己小家庭的温馨留在心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扛在肩上。

上:身着志愿军军服的杨振华

下: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前全家合影(杨光理提供)

四川外科手术队经由重庆、武汉,赶赴北京。“组队以后大家订立了公约,保证要在党和上级的领导下完成一切任务,要抓紧急救,搞好治疗,不使伤员多流一滴血,多受一分钟痛苦。”到北京后,抗美援朝总会答应了外科手术队期望被派到最前沿去工作的请求,该手术队是1953年首先入朝前线的医疗队。

1953年3月7日,四川外科手术队通过鸭绿江大桥进入到朝鲜,分配到位于第十四前沿兵站医院,属于最前线的上甘岭地区。触目所见,城市是一片片废墟,到处是坦克和车辆的残骸,满布弹坑的道路。一路上,他们听从带队军官的指挥,一有情况就寻找掩体,躲避低低飞过的敌机。经过长途跋涉的急行军,终于来到隐蔽在山洞中的医院。杨振华和队员们被安置在主管使用的防空洞里。在前线忙乱的状况下,医院接受了谢锡瑹、杨振华两位教授的建议,建立急诊室,先抢救休克的伤员,并加强了供血量,工作变得有序了。在医院缺乏诊断和治疗仪器的困难情况下,他们就地取材,自制胸腔测压仪和胸腔闭式引流器,从而提高了胸部伤员的诊断治疗水平。入朝不久,队长谢锡瑹因身体原因回国接受治疗,杨振华改任队长,继续带领大家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第十四前沿兵站医院,杨振华与敬以庄(杨光理提供)

到了5月,时值我军开展反击战,战事更激烈,重伤员不断送来,任务非常繁忙,杨振华带领全队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奋力抢救中朝伤员,手术总是在晚上进行,一台接一台地做,危重伤员都是在黑夜掩护下进行转移,一批批地搬运护送,保障安全和超低的死亡率。敌机对手术队所在医院地区反复进行狂轰滥炸,在轰隆隆的爆炸声中,脚下的土地在颤抖,而杨振华手中的柳叶刀,没日没夜地在灯下闪亮着,与死神争夺伤员的生命。仅胸外科手术一项,在志愿军全军医院的死亡率的统计中,杨振华的医疗队是最低的。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这不能说不是奇迹。

讲解示范医疗器械的用法(覃建军2022年10月拍摄于川大校史馆)

军功章(杨光理提供)

四川外科手术队在朝鲜所做出的成绩一直是模糊的。若干年后,有人查阅杨振华的档案,在他亲笔写下的特殊时期的“坦白交代”中,查到这样的数据:14兵站医院,救治了10620名伤病员,施行大手术432次,小手术250次,挽救了垂危伤病员150名,对所有送后方的伤员都做了石膏固定,大大减轻了伤员在运送途中的痛苦。

四川大学医学展览馆对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外科手术队的介绍

(覃建军拍摄于2023年7月10日)

“抗美援朝”停战以后,杨振华在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第二军医训练班任副主任,负责教学工作,使这个班军医的业务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甚佳,受到上级的赞扬。杨振华热爱祖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以大无畏的精神积极带队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的工作。他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临危不惧完成工作,救治了大量的伤员,以模范行动和出色的工作,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嘉奖。在医疗工作之余,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不少精彩的战地镜头。回到成都后,他将这些照片整理成一本厚厚的相册,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53年8月30日在朝鲜召开“抗美援朝国际医疗队队长会议”,前排左三为杨振华

四、开创和发展胸心外科疾病的研究

杨振华1950年回国的计划是开创和发展胸心外科疾病的研究和教学,由于战争被耽搁了。1954年,杨振华从朝鲜返回四川医学院,任系统外科主任,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短期内正式成立了他谋虑已久的胸外科,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起胸心外科的工作。开设了专科病室和门诊,培养了不少专科医师和护士。1956年起开展了培养进修医师的工作。1959年,迁入新建的外科大楼后,病床增加至50张,并在老、中、青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心脏直视手术。

1960年,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委托杨振华、张光儒【6】、沈祖实【7】任主编编写《急诊手册》,由四川医学院临床各科同志协同完成了这部有实用价值的著作,1960年第1版,1965年第2版,1985年第3版,为了适应需要再版时增删了新内容,两版共发行了60万册,被《健康报》评为“很适合基层医院需要的、最畅销的医学工具书”。

在“十年动乱”中,杨振华遭到“极左路线”下严重的政治迫害,歪曲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的事实,质疑他的海外关系,诋毁他参加“抗美援朝”外科手术队工作等,甚至对他响应党的号召、投身祖国建设、吃苦耐劳都很不理解,但杨振华始终坚信党和党的政策,相信人民、相信真理,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当给他落实政策、恢复名誉后,则是以满腔热情献身于工作。

1979年,杨振华从1946年取得华西协合大学副教授职称的33年之后才晋升为外科教授。1979年,他的2篇论文获得四川省卫生厅和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从1981年起,杨振华开始培养研究生从事胸外科疾病的研究,他以老骥伏枥的精神为祖国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他出访9个国家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让“四川医学院”以及1985年更名的“华西医科大学”迅速与国际接轨,并在医学界具备一定的学术影响。同时,他还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拜访曾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的徐维理、韩诗梅、陶维义、苏道璞等前辈的家人,重建亲密关系,牵线搭桥,激起他们继承先辈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为华西医科大学的发展贡献他们的力量。

1982年,杨振华和张光儒主编了《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与功能试验》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出版英文版的《华西坝》(张丽萍、吕重九、杨振华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3年,杨振华领衔筹建成都胸心外科学会,被选为主任委员,并促使1985年成立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的顾问编辑。1986年,筹建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任名誉主任委员。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1986年,杨振华任成都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会长,任成都市基督教青年会会长(1992年因病辞去两会会长)。

1987年,杨振华退休。但他仍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杨振华和张君儒夫妻俩受英国凯氏和平基金会邀请,连续五届出席“国际医师防止核战争大会(IPPNW)”,先后以中国知名医学专家和世界和平爱好者的身份出访,脚步遍及匈牙利、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介绍我国的建设成就,介绍有关裁军、反对核战争、医疗、计划生育、教育、宗教信仰等,被国际友人称为富有爱心的和平大使。

杨振华积极参政议政,他提出的改造成都市公共厕所的建议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文明城市的建设建言献策。1990年,杨振华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从事高教科技工作四十年”的荣誉证书及奖品。他还获得九三学社四川省优秀社员荣誉证书、成都市宗教事务局评为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华西医科大学发给“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五十年校友”荣誉证书。

杨振华从医执教60余年,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他热爱医学,立志做一名既会看病又会教书的医生。这一志向成为他一生为医学科学研究孜孜不倦、不断追求,为病人祛除痛苦,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为医学教育殚精竭虑,桃李天下的强大源动力。

五、放下柳叶刀,献身解剖台

晚年的杨振华教授,因病卧床多年,于2007年4月19日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根据他多年的愿望,遗体捐赠给了四川大学华西解剖教研室,将自己永远地贡献给他所钟爱的医学教育事业。4月23日上午9点,在四川大学解剖教研室举行了遗体捐赠仪式。学校和医院领导、杨振华生前友好参加了捐赠仪式,灵柩里,胸外科泰斗杨振华穿着他最喜欢的黑色西装,等待把自己献给医学事业。杨振华的女儿轻步走向父亲的遗体,用剪刀小心翼翼剪下父亲的几缕眉毛,珍藏在胸前的小口袋里:“我想要留下作为纪念,这样做,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享年96岁的杨振华是躺在手术车上进入解剖室的。他在解剖台前站了一辈子,这一次,他躺在手术台上,当大体老师,他要让学生们解剖自己。2012年,在华西解剖教研室专人负责的情况下,由汪贵明博士将他的骨架制作完成,将他和原解剖教研室主任王永贵教授的骨架,一同安放在解剖教研室陈列室内,供医学生瞻仰、学习。

四川大学医学生向站着的杨振华、坐着的王永贵的骨架致敬

杨振华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杨振华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热心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对我院胸心外科的筹建、发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辛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的从医生涯中,他不计得失,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博大爱心和崇高精神情怀。”“杨振华教授一生热爱医学科学、追求真理,对病人满腔热忱、一丝不苟;对同事虚怀若谷、谦和待人;对学生关怀备至、精心指导。”

杨振华作为真正的医者、伟大的医学教育者,为了他钟爱的医学事业,为了医学教育事业,为了人类的科学研究,他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出去了。这次杨振华博士在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上荣获“十大医学先驱”的荣誉,主办方对他的赞词是“一把柳叶刀救死扶伤,一颗赤子心教书育人”,准确全面地诠释了他伟大的一生。他为新中国医学事业倾情奉献,所做的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将被永远铭记。

附:【1】莫尔斯:WilliamReginaldMorse,1865年出生于加拿大,1907年来到中国后在宜宾行医七年,任宜宾仁德医院院长。后赴英、美进修三年,1914年秋以文学学士、医学博士、法学博士、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通讯院士的资质来到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历任医学院院长、教授。主讲解剖学、普通外科学、矫治外科学,同时担任临床医疗工作。1922年,成立了以他为会长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投入人类学研究。英文刊物《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自1922年创刊至1946年终刊共出版16卷20册,论文300余篇,其内容“包括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曾见到的资料,称得上是举世无双的无价之宝”。他积极宣传中国文化,以图文并茂的长篇论文将中国的针灸介绍到外国,1932年在纽约出版专著《中华医学》。1937年,鉴于他对华西医学的贡献设立“莫尔思荣誉奖”,每年授给医学院一名优秀毕业生。1945年逝世,享年80岁。

【3】杨嘉良:(1907-1977),四川资阳人,泌尿外科专家。国家二级教授,1957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

【4】曾子耀:(1913.1.4-2011.6.23),1913年1月4日出生于四川阆中。1980年11月加入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专家、我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0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外科工作50余年,曾任华西医科大学外科主任、教授,四川省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委员兼体卫组组长,华西医科大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5】谢锡瑹:(1903-1985.10.8),重庆璧山人,我国著名的骨科和放射科专家,乐以成的丈夫。

【6】张光儒:(1916.7-2007.7),他是第一个将心电图仪引入成都,被誉为川大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的祖师爷。从医几十年来,出版专著7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及全国性或省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余篇。

【7】沈祖实:四川成都人。1940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眼科专家。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6、《九三学社成都简史》(内部资料),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编著

7、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教职工简历表:杨振华,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THE END
1.十大智慧医疗公司排行移动医疗网上医院问诊平台哪个好入选《 2024年CNPP智慧医疗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平安健康、京东健康、微医、好大夫在线、妙手医生、医鹿、医联、春雨医生、微脉、人民好医生等,该名录是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客观真实公正统计计算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全球权威资料,综合多家机构媒体和网站公布的排行榜单数据,结合专业独立的调研测评以https://www.cnpp.cn/china/list_8545.html
2.医学界医生站医学界助力医生临床决策和职业成长-为医生提供优质的医学内容、实用的医学工具、同行交流的平台与职业成长服务。助力创新药卓越营销-为创新药的循证医学信息传播、创新医生教育和数字化营销,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基层医院学科建设-为专科建设赋能,帮助基层(地/县级)https://www.yxj.org.cn/?categoryId=4
3.转化医学网转化医学核心门户https://www.163.com/dy/media/T1608556126673.html
4.康迅网.中国以“多学科医学信息传播·专业化医学内容服务”为宗旨,打造多学科、多角度的医学信息传播平台,助力中国医生成长。http://www.ikangxun.com/news/
5.湘雅医院李碧娟教授团队两项创新技术入选2019年度“十大医学进展/本网讯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医师分会推荐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李碧娟教授团队两项创新技术“淋巴血浆置换术和全血置换术治疗疑难复杂危重症患者”入选2019年度“十大医学进展/成果”,其中全血置换技术被引入美国单采协会2016版ASFA指南。 https://news.csu.edu.cn/info/1003/143966.htm
6.美国《时代》杂志网站最新公布(新闻新知)美国《时代》杂志网站近日发布了“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这些医学研究代表着诸多医学领域一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 1.用克隆技术造干细胞。利用该技术可以治疗脊椎损伤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 2.第一种疟疾疫苗问世。有史以来第一种疟疾疫苗已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儿童中试验成功。结果发现,5—17岁孩子http://www.100md.com/html/201112/2019/9554.htm
7.浙江助孕公司选择哪家好?浙江十大口碑助孕机构排名推荐浙江十大口碑助孕机构排名推荐 武汉试管婴儿 生之源试管婴儿机构是一家专业的生殖医学机构,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主要从事生殖医学技术研究和临床医疗服务的机构,主要提供试管婴儿、等生殖医学技术。 立即咨询 浙江助孕机构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机构的资质、服务项目、https://m.miaoshou.net/hospital/34692/74639.html
8.十大医药数据查询软件(必备网站合集!)摩熵intsynth十大医药数据查询软件(必备网站合集!) 医药数据查询软件从学科来看涵盖了医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文献和信息,从类别区分涉及到医学、药学、经济学、法律等多个领域,医药数据查询软件的数据对于医药从业者、医学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决策支持作用。https://blog.csdn.net/Yiyaoshujuku/article/details/131706392
9.舟山十大权威整形美容医院推荐:打造完美脸型,焕发青春光彩对于追求美丽的人士而言,舟山云集着众多权威的整形美容医院,为爱美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美丽方案。 舟山普陀区中医院整形科 该科室将中医疗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尤其擅长非手术减脂和抗衰老项目。针灸减肥疗法疏通经络,调节内分泌,减脂效果显著。热玛吉项目采用授权仪器,实现有效的皮肤紧致提升。 https://www.51yizhimei.com/news/280644.html
10.十大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剧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6、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是当下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个专业,很多的学子对于此专业都比较感兴趣。此专业就业前景是相当不错的,因为在当今这个节奏较快的时代,人们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需要心理上的疏导,所以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9738.html
1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12.梅斯盘点:2022年十大医学突破@MedSci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医学突破,但是哪些能进入十大呢?小编给您试着盘点一下 1、异种移植在人体首次尝试,有望解决器官缺少难题 2022年1月10日,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世界首例活人成功植入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57岁的心脏病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接受了一颗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以挽救生命。2022年3月8日,大卫·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1c0e52281cf
1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是“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https://www.hnjyyz.com/
14.医微客揭秘医疗界十大不真实的医学误区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复听到这些医学上的误解,我当然不是第一个揭穿这10种传播性医学误区的人……已经渗透到时代精神的谬论,被父母、朋友、亲戚们流传着,有时甚至是医生也会重复说道。但是,根据目前医生收集的实际数据,他们并不是真的。 http://ewitkey.cn/cms/show-1249.html
15.柠檬绿医学网美学口腔视力医学知识收录网站柠檬绿医学网是一家收录医学常识,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医生基础信息的医学类知识网站,网站内容包含:医学美学,美容口腔,视力健康等信息。https://www.okostu.com/
16.针灸甲乙经(中医十大经典丛书)PDF电子书下载·实用医学讲义 上针灸甲乙经(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作者:皇甫谧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书籍分类:古籍珍本 文件大小:10.7 MB 文件格式:pdf 推荐级别: 上传时间:1970-01-01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 下载统计:总:511,本月:4,本周:2,今日:2 发表评论 错误报告 加入收藏夹 书籍介绍 《针灸甲乙经》对https://www.med2.cn/view/1702.html
17.中国十大眼科医院排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中国十大眼科医院排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医院上榜主要介绍了侧妍整形网2023医院介绍,医生团队,整形价格,整形案例等信息,如你对中国十大眼科医院排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医院上榜内容感兴趣,欢迎咨询在线整形顾问! https://www.010yt.com/sdpm/show-1640.html
18.预约挂号医疗咨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优势专科著名专家首页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十大目标(广东省卫计委) 1.扩大预约比例。三级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至2016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2.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至2016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http://www.gyfyy.com/cn/wap/djw/qnsk/dtgz/a_103805.html
19.过敏性紫癜认知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吗?远程医学教育过敏性紫癜认知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过敏性紫癜就是皮肤过敏 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既往称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期最常发生的血管炎,以3~15岁儿童居多,主要发生在秋、冬和春季,男孩多于女孩。 IgA血管炎的主要症状(如皮疹、腹痛)与食物药物过敏症状相似,https://m.motherchildren.com/m_ed_keeping_long/2024/QbYLPna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