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

核心摘要:

艾瑞估算: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

艾瑞用研: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

艾瑞观点:互联网+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2017年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

互联网+医疗的定义

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

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

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

已完成1.0至2.0阶段的转化,目前向互联网医院3.0阶段转型

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

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

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情况概览

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

老龄化及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

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

实体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及共享

医生资源是行业融合的核心,运用得当则是融合的催化剂

在互联网+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仅是作为交流的渠道,但真正的核心仍落在医疗之上。尽管科技一直希望能取代人力,但医疗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资源。一位出色的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科研的能手以及与人沟通的高手。这样的医生才能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

政策是行业融合的直接推手,主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走向

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

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1.7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

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占比最大,达到28.8%,其次为医药电商市场。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且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一扫之前的颓势,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以及5G及硬件技术突破与加持,艾瑞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五大主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

疫情促使利好政策出台,全力推进行业加速发展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互联网+医疗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袭来促使国家加快了利好政策的出台。作为疫情期间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互联网+医疗方式,在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及时加速推广。之前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或中国商业医疗险,难以支撑起行业的发展。而3月初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打通医保支付关键环节,这一难题即将被攻克。疫情期间,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变临时为常态,为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分析

互联网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H端合作成为关键点

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完整链条:1)互联网+医院,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中心,如在线问诊、医院信息化,向院前如预防指导、院后如送药到家等服务不断延伸;2)医疗信息化,嵌合在院内服务,通过结合AI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3)医药电商,属于院后服务,主要以B2C、O2O、B2B三种方式运营;4)医疗健康险,属于院前服务,为医疗活动提供费用,并反过来得到大数据支持健康险的制定;5)医疗智能硬件,院前服务,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建设成为健康预防与监测平台。五大重构的产业链都围绕H端合作开展。

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图谱

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整体持肯定态度

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品持正面态度,而几乎所有用户都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在细分满意度调查之中,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检测维度多样(95.2%),结果较为准确(95.3%),其结果可对用户生活健康甚至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96.9%),其结果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5%),产品性价比较高(95.6%)。总体而言,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类产品整体持肯定积极的态度。

吸引用户可以依靠创新设计,但增加用户黏性还需健康指导

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有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原因是希望能尝试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即互联网+医疗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感、创新感的产品设计吸引到大批新用户,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还是希望产品能产生对自己生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的内容,例如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可能的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时了解自己或家人健康状态等。综合来看,吸引新用户可以依靠创新科技设计,但只有能够很好做到对用户生活起到健康指导作用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才能更好增加用户黏性。

小病慢病更符合互联网医疗场景及用户需求

疫情促使用户进一步转变医疗消费习惯

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疫情期间与平常线上医疗消费相比,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疫情期间第三受青睐的互联网+医疗功能;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位的优先级;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比率明显低于日常。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密集的小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2020年的疫情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强制更多用户接触并适应线上的医疗消费习惯。

赛道分析(一):在线问诊商业模式

用户增值模式为主,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

赛道分析(二):医药电商商业模式

B2B模式是医药电商交易主体,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

B2B模式在医药电商中占主体地位,但由于是政府主导或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平台,供应链较为稳固,一般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相比而言,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引人注目。购药群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B2C或O2O的平台。B2C平台一般有自营及平台式两种,一些自营B2C在获客流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流量更大平台进行加盟,这些依托于大平台的医药电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O2O模式则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通过线下导购、用药指导、送药到家等方式完成线上交易及线下导流。

赛道分析(三):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

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医院进行医疗互联网化

鉴于医院目前需求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管理,因而搭建的传统医疗平台主要包括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联互通,如HIS、CIS、RIS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另外一些医院在政府的倡导牵头下,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与居民之间有机结合,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等。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收取搭建系统费用及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等。

赛道分析(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

用户对慢病咨询付费意愿低,依赖线下或线上其他服务

赛道分析(五):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

AI大数据技术驱动赛道发展,价值创造产生盈利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短期趋势

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短期形势良好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地支撑作用,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及医药电商的积极作用。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下,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触及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农村地带,在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地区用户的焦虑心态。可以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并促使用户尝试改变之前纯线下医疗消费方式,在疫情尚处警戒状态的今天,艾瑞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疗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大有可为。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远期趋势

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医疗

分级诊疗从2015年推广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基层机构首诊率低、转诊不畅、患者知晓率较低、医生知晓率及转诊意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广分级诊疗,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社区医疗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及方向,通过互联网+医疗,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互联网+医疗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黏合剂,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医疗信息支撑,为线上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及分级诊疗的推进起到桥梁作用。

THE END
1.十大移动医疗APP有哪些智慧医疗网上医院问诊平台有哪些2024年移动医疗平台十大排行榜最新发布,十大移动医疗APP排行榜前十名有平安健康、京东健康、微医、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线、妙手医生、春雨、医联、微脉、人民好医生。十大移动医疗公司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移动医疗APP有哪些。https://m.maigoo.com/maigoo/8545ydyl_index.html
2.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数据分析:54.2%消费者会选择平安降平台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对互联网医疗平台认知中,54.2%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平安健康,53.7%消费者表示会选择丁香医生,50.6%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好大夫,42.8%消费者表示会选择春雨医生,27.6%消费者表示会选择美团买药。 本文数据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行https://www.iimedia.cn/c1061/91976.html
3.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HC3i数字医疗网(www.hc3i.cn)是一个提供医疗行业信息化趋势和动态的媒体平台,为医疗行业管理者,医疗行业CIO,医疗行业网络运维人员等提供丰富的知识与资讯,为读者的互动交流和各种市场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在线空间。https://www.hc3i.cn/
4.评测:2020互联网医疗产品:阿里降VS平安好医生根据平台服务内容的不同,现在主要划分为了5种类型平台,分别是:医疗服务类(挂号、问诊)、医药电商类、健康管理类、医生助手、医疗知识。 移动挂号问诊平台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流量入口,由于商业模式的逐渐清晰,行业内马太效应凸显,强者越强,平安好医生存在一枝独秀的现象。但是又由于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结构并非完全固定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76188178&efid=RFN3_vixk5BPR5K63OlJ1w
5.投资热点中国医疗互联网深度调研报告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770855.html
6.全国互联网医院超1100家30省份已建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伦晓璇 摄 中国网3月23日讯(记者 彭瑶)国家卫健委今日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7000多家二级https://m.gmw.cn/2021-03/23/content_1302184393.htm
7.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剖析(附产业链全景图)中国数字医疗平台用户量连年上涨,近年来增长率大幅下降,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拐点,互联网用户规模趋近于半数的中国人口。2020年中国数字医疗平台用户数量达6.61亿人,同比增长13.6%,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8.1亿人。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互联网医疗 https://www.seccw.com/Document/detail/id/11466.html
8.网医联盟中国互联网诊疗SaaS平台,专注互联网医院建设和互联网网医联盟-中国互联网诊疗SaaS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移动互联网诊疗系统和互联网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医疗机构入驻平台后自动生成互联网医院,可以灵活按年付费或交易提成。平台上的互联网医院具有互联网诊疗功能,平台以此为核心构建线上诊疗全程,可以与医院HIS打通,从而将医http://news.bjwylm.com/
9.互联网医疗app排名前十(分享中国互联网医疗app测评)用户方面,来自多个在线服务平台的数据,都在显示老百姓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医药服务的接受度在快速提高。 有鉴于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为了解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之下,国内互联网医疗app的发展趋势,用户对互联网医疗app的使用评价,进而助力“十四五”健康中国建设,南都健康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71708-1.html
10.全球“云守护”时代来临!名医在线全球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全球互联网平台助力中医走向世界 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经过500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医药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现在更是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新的风口。 名医在线守正创新,运用互联网打开传承的新模式。“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风险,我们愿意承担这样责任,为后续更多能够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平台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333&newsId=4433415
11.互联网医疗三支劲旅,得一可安天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预计整体规模为113.9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将达到30.1亿元,占比达到26.4%,可以很自信的说,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处于快速成长期,众多医院、医生、医药企业等多种主体纷纷参与其中,力图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其中,线下医院、连锁药房和互联网平台三支劲旅在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占据独https://www.vbdata.cn/25702
12.互联网化医疗降服务平台即将上线了日记互联网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即将上线了 近期,由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郑州报业集团·中原网,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助承办的互联网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即将上线了! 郑州报业集团、健康之路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第三方社会力量有https://m.douban.com/note/530218812/
13.盘点国内六家医疗降O2O平台好大夫在线的初衷是致力于让中国医疗“变轻”,让挂号就医变得容易。在融资方面2007年1月好大夫在线获得联创策源、雷军300万元天使投资;2008年1月获得DCM300万美元A轮投资;2011年1月好大夫在线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看处方:P2P模式的医疗互联网平台 看处方成立于2012年6月,创始人沈扬,隶属于上海爱海斯信息科技https://www.iyiou.com/p/13992.html
14.全国最稀缺医疗资源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上海“云病理”平台打造因为社区没有病理检查设备、更没有病理诊断医生,居民们患病做病理检查、等报告,每次都不得不扎堆大医院。但自从有了“医协网”、有了“云病理”,浦东大团社区的李阿姨说,再也不需要来回折腾了。 “互联网+”正在带来创新革命——建立分级诊疗新秩序,打造上海医疗服务创新品牌。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复旦大学附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9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