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郓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三亮”专题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县政府办公室专场。
县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洁作主旨发布,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谭继进回答记者提问。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郓城政府网、大众网、郓城发布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去年以来,郓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三亮”专题行动的部署要求,通过“亮”人员身份、“亮”制度职责、“亮”评价结果,倒逼部门作风转变、服务优化和效能提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市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发展到12万户,其中企业2.9万户、个体工商户8.6万户。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郓城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调度,安排部署重点任务,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制定出台了《郓城县开展“三亮”专题行动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实施办法》,明确了“三亮”专题行动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22个乡镇街道、33个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均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负责人,确保“三亮”专题行动有人抓、有人管。对部门监管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岗位职责、事项清单、办理流程等公开晾晒,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服务评议,推动问题整改
强化服务提升,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累计容缺审批办理服务事项3500余项,减少审批时限5800多个工作日,3000多家企业受益。打造了3个“随时办”便民服务示范点,全链条精准放权赋能。
优化法治环境。研究出台各项配套措施,全面推行涉企检查“双随机、一公开”、进企业检查必报备、轻微违法“免罚减罚”、重大执法决定审核等制度。建立免罚清单217个、减罚事项50个,免罚减罚案件2100件、金额400余万元,受益市场主体2000余户次。
优化市场要素环境。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持续打好降电价、降气价和降耗材、降融资、降运输成本等降本增效组合拳,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激发企业活力。2023年以来,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4家,完成技改项目109个、总投资37.17亿元。
优化创新环境。在技术创新上精准化提供“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全县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新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29家,总量占全市近二分之一。
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强化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达效。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积极开展“银税互动”,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个人创业就业提供资金支撑,2023年度累计授信738户,贷款金额8.94亿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72场,为企业解决用工8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