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戏虐,打喷嚏是有人在想你。那么对鼻炎患者而言,则是“思念成灾”。
鼻炎是会呼吸的痛,擦不完的鼻涕、不自觉狂飚的眼泪,还有鼻塞的痛苦……
很多人说吃了很多药,看了很多医生,鼻炎就是不好。是不是没救了呢?或许你可以试试这种非遗疗法——桑氏针灸结合蝶腭神经节针刺术,也许会有惊喜~!
1
桑氏针灸治鼻炎,惊喜!
刘主任在做治疗
有一位13岁的老鼻炎患者,正值中考最关键的一年。鼻炎的反复发作愁坏了家长,找到刘殿全主任处就诊,经过问诊,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反复发作2年,伴有夜间张口呼吸,晨起易困倦,偶有头晕头疼。
刘殿全主任施以桑氏针灸疗法结合改良蝶腭神经节针刺,针药联合。饱受多年鼻炎之苦的孩子,终于可以以更好的状态参加中考。
鼻炎是刘殿全主任临床治疗最多的病种之一。他不同于传统耳鼻喉科采用中药调治为主,外治疗法为辅的方式,而是以其所继承的被列入非遗的桑氏针灸疗法,作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刘主任在桑氏针灸、华佗夹脊穴基础上,通过对蝶腭神经节进针体位及手法的改变,增加穴位的配伍,既传承了传统针灸的精髓,又有创新之处。
也就是躯体内脏反射,刺激交感、副交感神经来调节泪腺和鼻粘膜的血供和腺体,让针灸效应无处不在,可以立竿见影!
华佗夹脊穴,与背俞穴相叠,是脊神经背根和交感神经相交通的体表投影处,所以一穴多用,有一经挑三阳的功效,能瞬间激发体内先天之气,使身体先天阳气快速提高,调节阴阳平衡。
此外还对面瘫、面神经麻痹、神经性耳鸣/耳聋、干眼症、改善皮肤状态等也有确切的作用。
什么是碟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也称为翼腭神经节,位于颜面深部的翼腭窝内,是一个成分复杂的神经元聚集区及神经联络中枢,由感觉、运动、交感神经组成,蝶腭神经节发出许多细小分支,分布在眶、鼻、咽、腭部,支配这些部位的腺体和血管,就是我们重要的窍道。
什么是新吾穴-针刺蝶腭神经节?
李新吾教授是原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原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80余载,从医生涯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个人多年医学实践首创针刺蝶腭神经节法治疗鼻炎。后人为纪念他,也将这种治疗法命名为“新吾穴”(也称“蝶腭穴”)针刺蝶腭神经节。
中英文文献报道,对变应性鼻炎的针灸疗法疗效和安全性的综合评价,针灸疗法和常规药物(包括中药、第二代抗组织胺药、鼻用激素)临床应用结果显示,针灸疗法治愈率是常规药物疗法的1.86倍,有效率是1.58倍。
阴阳可以互为消长,这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吻合。
经过临床针刺治疗的观察,认为蝶腭神经节是一个神经中间的枢纽站,通过神经介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即将刺激上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下达到末梢鼻腔。
所以说不论阴盛阳虚或是阳盛阴衰,各种鼻部疾病均可以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通过"唤醒"并使之恢复上传下达的作用,达到阴阳的再平衡,从而恢复鼻的正常功能,使各种鼻炎获得自愈。
2
鼻炎反复的罪与恶
如果你家有鼻炎患者,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孩子的鼻炎反反复复,好像没完没了,把家长们的心都操碎了还无法痊愈。
而且很多成年人,也依然还受着鼻炎之苦。
鼻炎长期不治疗,其危害不容小觑:
1.令患者张口呼吸,未经鼻腔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可引起咳嗽及支气管炎;
2.儿童长期张口呼吸,可出现上颌骨的前突,影响面部发育,颜值也会大打折扣;
3.会出现鼻鼾,睡觉打呼噜,极易诱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
4.长期鼻炎,鼻甲肿大,不仅影响鼻窦的引流导致鼻窦炎,还会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鼻炎通常来说,是脾、肺、肾三虚,导致正气不足,驱邪无力。
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脾土不生肺金,肺气也虚,就会出现鼻痒、打喷嚏。
另一方面,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津液,水湿就会上犯鼻窍,因此清涕长流,鼻粘膜水肿等,也是阴阳平衡的作用,阴阳可以互为消长。
由于炎症等各种病因,使“司令部”上传下达的功能被打乱,发生阴阳失衡,甚至长期失调,使鼻腔病变长期不能自愈。
之所以鼻炎复发,是因为当体内阳气升发的时候,身体会自然借助这种升发的力量进行排邪。这样就会把原本伏藏在肺部的邪气推到体表。
刘殿全主任认为,要解决鼻炎:
一是把肺中邪气排出去;
二是打通窍道,让邪气有路可退;
三是调节阴阳失衡。
3
鼻炎日常保健
鼻炎日常保健主要做好5点:
第一,鼻炎患者的房间内不能过于干燥,如果过于干燥,可以引起鼻腔黏膜干燥,从而诱发鼻出血,如果房间非常干燥,可以应用加湿器或在房间放一盆水。
第二,鼻翼与法令纹相接的地方的中点处就是迎香穴,用两个食指顺时针逆时针在迎香穴上按压。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瘀血,有助于缓解鼻炎症状。
第三,日常做好防护,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应该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等。
第四,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洗脸,注意保持鼻腔的清洁卫生。
第五,减轻鼻炎症状,还需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生冷、煎炸食物,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维持免疫功能,在体内能够抑制组胺的生成,且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症状。适度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才能有效抑制病毒。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