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1年,楚国占领兰陵,置兰陵县。直至公元前221年,县境分属兰陵、襄贲2县。
公元前255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应楚相春申君所邀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于兰陵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秦统一后,县境分属东海郡之缯、兰陵、襄贲3县。
隋代,分属临沂县、兰陵县。
唐代,分属临沂、兰陵、缯县。
宋代,属京东东路临沂县、丞县。
明清两代,分属沂州府之兰山县、费县、郯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府制取消,复设临沂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协商成立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在车辋召开会议进行改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合办事处。(车网,今兰陵县西北车网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庄坞成立。(庄坞,今兰陵县东南庄坞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万村召开,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政府,简称“边联县”。(万村,今兰陵县西尚岩镇万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中共鲁南区委决定建立兰陵办事处。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称兰陵县。同年春,边联县改称赵镈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兰陵县撤销,其部分辖区归属赵镈县。同年底,苍山县境只赵镈县1个建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将赵镈县东半部析出置县,为纪念1933年中共领导的“苍山暴动”,取名苍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兰陵县。
1953年,撤销兰陵县,其辖区部分并入苍山县。
1994年,临沂地区改置为地级临沂市,苍山县隶属临沂市。
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同意并批复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1月21日,正式恢复为兰陵县。
从以上所列兰陵的历史沿革来看,“秦统一后,县境分属东海郡之缯、兰陵、襄贲3县。”东海郡,郡治在今临沂市郯城县。缯县,古治在今兰陵镇北15公里的向城镇增城村。襄贲县,古治在今兰陵镇东20公里的长城镇。兰陵自秦朝开始就在现今兰陵县管辖的范围之内。没有峄县和丞县的影子,更没有枣庄。
丞县(峄县的前身)是西汉时期设置,古治在今枣庄市峄城区,属东海郡管辖。如此,那时的丞县到以后的峄县,是否应该归属于现今的临沂,而不是枣庄?
宋代,虽然属京东东路临沂县、丞县。但在明清两代,已分属沂州府之兰山县、费县、郯城县,而无丞县。沂州府府治在今山东临沂市。
从民国时期的兰陵沿革,看的更清楚。民国二年(1913年),府制取消,复设临沂县(在今临沂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协商成立临郯费峄4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1941年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政府,简称“边联县”。1943年春,中共鲁南区委决定建立兰陵办事处。1944年3月,改称兰陵县。同年,边联县改称赵镈县。1945年10月,兰陵县撤销,其部分辖区归属赵镈县。郯、费、峄分离出去。
在民国第二年即1913年,兰陵仍归属沂州府,只是改称为临沂县。在以后四十多年里,峄县始终与临沂三个县捆绑在一起,直到抗战胜利才分离出去。怎么能说兰陵原来属于枣庄市峄城区呢?什么“枣庄原名叫兰陵”?纯粹是无稽之谈!
说明:
2、赵镈县,为纪念1941年10月27日银厂惨案中牺牲的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博而命名。1944年由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改置。属鲁南行政区第三专署。
3、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临沂、费县、峄县、郯城四县析置,治漫子(漫溪村,今山东兰陵县西北车辋镇东南八里)。为纪念1941年牺牲的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同志而命名。1950年5月撤销,并入苍山县(今兰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