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网红医生”,通过“伪科普”带货卖课博流量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伪装医生、“伪科普”、带货卖课博取流量的行为,却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穿上医生“马甲”,为卖货“搭台”

然而,记者发现,该博主并未获得医生身份认证,利用“医生”人设虚构剧情,实则是为卖货“搭台”,推荐牛奶、维生素、洗衣液等产品。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获得身份认证的医生从事与本专业不符的“健康科普”工作,为多款产品带货。记者注意到,有“妇科医生”给男士T恤带货,“骨科医生”给美容产品带货。

“我们的肠道里,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认证为广东某三甲医院“神经康复科”的医生就食用益生菌的好处侃侃而谈。在其主页中,这名“神经康复领域”专家为某品牌的益生菌冻干粉带货。详情页面显示,标价为59.9元的产品销量已接近3000件。

在部分直播间内,还有一些所谓的“营养专家”虚构各类头衔、推销虚假保健品。

今年5月,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诈骗案。涉案人员迟某军只有高中文化,为了向老年人兜售价值不菲的保健品,他虚构“国家一级保健医师”“国家一级营养师”等诸多头衔,在直播间内大谈养生。在推销一款胶囊保健品时,迟某军虚构产品具有降血脂、治病功效,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式”推销诈骗。

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

穿上“医生”的“马甲”,就能在科普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有利可图让一些博主降低底线,“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

“医生给保健品带货的抽佣能达到30%到60%。”从事线上“达人”资源对接的王女士向记者透露,“维生素C、叶酸这类产品最多,吃了对人没什么太大影响,又能获得可观提成。”王女士说。

记者在某平台上联系了一名医美领域的博主,以带货保健品为由向其了解“抽佣”情况。“你卖多少钱,我抽走一半。”该博主告诉记者,50%的“抽佣”比例并不保证销量,“卖一瓶,抽一瓶”。沟通过程中,对于要带货的保健品本身的资质和功效,博主却只字不提。

另一方面,平台的监管缺失,也为“造假”和“引流”留有空间。

除了认证标准不一以外,各大平台身份认证主要停留在医生的“硬资质”本身,对于其科普内容是否与执业领域“专业对口”并未做审核,一些MCN机构也得以借资质“粘贴”科普文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王西富表示,一些非本专业医生为了蹭流量带货,导致跨专业、跨科室的科普大行其道。“有的MCN机构与医生合作是为了‘借身份’,利用医生的资质过平台认证关,账号的日常内容却是运营人员维护,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受访专家指出,健康“伪科普”往往很难被认定为“谣言”,处罚很难起到震慑效果。“很多健康话题本身就有‘灵活解释’的空间,有的博主为了吸睛,刻意放大‘几率极低’的事件。”

此外,健康科普资源很容易获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记者仅花费0.99元就获取了9500份“体质养生科普文案”,其中包括诸如“最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最快的瘦大腿的方法”等多个“实用”健康科普文案。

专家:

网上冒充医生或涉多宗罪

冒用医生身份或以医生身份进行“伪科普”的行为,不仅可能对普通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严重损害医护群体的形象。

上海君悦(杭州)律师事务所高兵律师认为,根据刑法、医师法的有关规定,在平台上冒充医生,进而宣传售卖保健品或药品,有可能构成诈骗罪或非法行医罪。执业医师在网上诊断与自己执业范围不符的疾病,或推销与自己执业范围不符的药物,可能构成“超范围执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及证件的管理,让医学科普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监管部门加大对虚假摆拍、宣传的监管力度,防范误导患者带来的社会风险。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苏俊斌建议,平台更多落实主体责任,采取技术手段识别“违规文案”、拦截和屏蔽“伪科普”内容,维护健康科普的公益性和严谨性。

□链接

穿着擦边、谈两性话题“演员医生”引流卖药

9月上旬,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伪科普真带货”的短视频账号常以两性话题等方式引流,而最终目的是推广药品,有的账号从6月至今,发布超过60条推荐药物的视频。

“脾虚兼肾虚,一个中成药,脾肾同补。很多药店都喜欢藏着不说,但是我们医生也都偷偷在用……”

视频里,男医生露胸肌、讲段子、谈“夫妻生活”,女医生大胆开麦两性话题,发布大量“性知识”等私密话题内容。有些博主在出镜讲解时,除了身穿白大褂进行常规科普,还偶尔穿着吊带裙、睡袍、紧身衣当“福利”。

记者查询国家卫健委的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系统获悉,24名博主中,平台认证为“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张如骐”、认证为“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韩爱云”、认证为“宁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高丽莉”、认证为“山西省儿童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罗婧”的4个账号,查询结果显示“未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医师”。

记者向涉事医院求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张如骐曾在医院骨科工作,后来调走了。韩爱云及高丽莉所在医院均确认了医生的存在,但是对于为何查不到执业注册信息,表示不知情。山西省儿童医院回复,该院没有名叫罗婧的医生。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男科主治医师杨阳,从5年前开始做健康科普。他坦言一些“演员医生”的存在是“劣币驱逐良币”。他认为,目前有一些不靠谱的机构签下了大量的“演员医生”,传播的内容很多并不具备科学性,“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件事情”。

THE END
1.“专家号炒到3000元”央视揭秘医院号贩子黑色产业链主要内容 近日,央视曝光号贩子倒卖医院号源,95%专家号都被他们抢走,然后加价炒到3000元。 编辑:朱雪莉 责任编辑:王佐亚 精彩推荐 看这里,有《爱上江西的N个理由》! 现场 AI创意微视频:诗AI江西 AI奇谈 青春华章丨一辈子总要感受一次津派文化 现场 央视网《点亮中国村》,乡遇中国美 现场 青春华章·青春问答https://v.cctv.cn/2024/12/06/VIDEsWJ3JEDADOExFYW5aNEm241206.shtml
2.“专家号炒到3000元”央视揭秘医院号贩子黑色产业链主要内容 近日,央视曝光号贩子倒卖医院号源,95%专家号都被他们抢走,然后加价炒到3000元。 编辑:朱雪莉 责任编辑:王佐亚 精彩推荐 看这里,有《爱上江西的N个理由》! 现场 AI创意微视频:诗AI江西 AI奇谈 青春华章丨一辈子总要感受一次津派文化 现场 央视网《点亮中国村》,乡遇中国美 现场 青春华章·青春问答https://v.cctv.com/2024/12/06/VIDEsWJ3JEDADOExFYW5aNEm241206.shtml
3.花钱就能进医院工作?他被大忽悠骗走8万元凤凰网甘肃省反诈中心提示:不要轻信网上来历不明的广告,一旦涉及充值、垫付、转账等字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如遇诈骗,请拨打96110报警。 虚假信息类 近日,B先生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布可办理某市第一医院后勤部入职的信息,便联系了该网友,对方称自己家有关系可以花钱在该医院找到工作。经过几天的沟通,B先生向对方支付了8万元作为https://gs.ifeng.com/c/8f8jpsSD4y3
4.全民参保篇这些行为均属于医疗欺诈骗保,或担刑责!经法院宣判,该药房法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其经营的药房,串换药品销售,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十万元;退赃款三十余万元。 3.假票据可以换钱? 某地一卫生院院长老赵,伙同其子、卫生院副院长、法定代表人小赵,利用职务之便,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473696
5.冒充医生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导读:冒充医生诈骗立案标准是只要达到三千元就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一般构成犯罪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徒刑,如果诈骗数额巨大就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会结合案件的情形处相应的罚金。冒充医生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一、冒充医生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只要诈骗的数额达到三千元就可以依法的立案;诈骗价值三千元https://www.64365.com/zs/2331122.aspx
6.反诈骗央视曝光最新骗术:女友住院,医生竟是请来演戏的…两小时后,小陈又通过微信发来视频聊天申请,接通后,是一名自称医生的人,他给小张看了正在病房的小陈。 这位“医生”说手术已做完,但必须住院做进一步治疗,家属必须再交1万元的住院费。有视频有真相,小张赶忙又转了1万元。 第二天,正在小张担心不已的时候,又一次接到微信通话,医院要求再打5000元,名目是药费。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890&newsId=1325649
7.北京中科医院爆光网上假的医生医托欺骗患者,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受骗身体只有一片、面积为手掌大小,治疗时间约8~14个月;面积为2~3个手掌大治疗时间约10~16个月;面积较大、周身多片分布,所以患者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北京中科医院爆光避免白癜风的扩散。 尽早的发现白癜风是治疗的时间,发病时间决定治疗时间:早期发病的一般在(3个月内)治疗,中期发病的病人6个月~2年恢复,平均1年https://m.39.net/pf/a_5131651.html
8.当心!这个骗局至少坑了2000个医生!经过调查,警方发现,仅仅从汇款记录来看,全国被骗的医生至少在2000人左右,但奇怪的是,这么多人被骗,却很少有人报案,甚至当办案民警跟这些被骗的医生联系时,不少人都不愿配合,有些甚至表示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原来,很多医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论文,针对这一情况,嫌疑人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往往表示他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69ac8030655
9.全国12315平台热线办理进度查询 请登录 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 投诉公示 企业服务 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认为经营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我要投诉 您发现违反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行为 我要举报 您需要了解 市场监管有关法律法规 我要咨询https://www.12315.cn/
10.医微客回扣本质是合谋诈骗!这是业内知名专家陈昊(网名老坏)的观点之一,Dr.2深表认同!最近医生回扣事件不断曝光,很多网友对这个事件充分关注与讨论,其中有一些声音认为医生受回扣是合理的,没有必要严重打击。我们来看看这些论调: “各行各业都在拿佣金,拿提成。老师补课、卖手机、卖保险,卖房子……怎么多卖药给医生回扣https://www.ewitkey.cn/index.php/cms/show-3931.html
11.每日热点0612公安机关如何打击诈骗医保基金违法犯罪活动? A 公安机关按照加强医保监管常态化的要求,重拳打击诈骗医保基金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行刑衔接,坚决维护国家医保基金安全。一是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诈骗医保基金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发现一起,立案查处一起,重点惩处团伙组织者和职业骗保人,全力追缴赃款赃物,最大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1208
12.百度上看到的医生是真医生吗大概率不是真的医生。从逻辑上讲,1医院不会允许医生顶着单位名字上网答这种题,不然出事追究负责怎么办;2公立医院医生有值不完的班看不完的门诊排不完的手术和科研任务,没有空上来答题。 最后不要上百度问医!不要信网上的保健品!及时就医,祝你姥姥快点康复。 赞(1619) 回应 己汪销 2022-09-28 13:02:11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75766675/
13.我在网络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她问我电话号码,想要了解我的病情,我想我在网络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她问我电话号码,想要了解我的病情,我想问问您,我的这个电话号码办了好多卡,也有银行卡,这属于诈骗吗? 报告编号:No.20181201***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去查看 免费 智能回复 (3) 专业解答 平台监督 快速响应 张刘伟律师 已帮https://m.66law.cn/question/177906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