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院26名医师分别荣获“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称号。王国玮、王笑民、王萍、王麟鹏、刘红旭、刘清泉、许昕、张声生、金玫、姚卫海、董子亮、程海英12位专家荣获“首都名中医”称号,王玉光、毛克臣、曲剑华、杨国旺、张捷、郑军、滕秀香7位专家荣获“优秀名中医”称号,王桂玲、刘宝利、李彬、张苍、赵文景、徐旭英、徐春军7位专家荣获“首都中青年名中医”称号。(以上各项名单均以姓氏笔划为序)
“名中医”是首都中医药系统的先进典型,他们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传承着以燕京医学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
今天继续推出“名中医在身边”专题,系列报道我院“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及“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以此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祝贺!
优秀名中医——郑军
郑军,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儿科诊疗中心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北京市朝阳区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程中医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首批“125”Ⅱ类培养人才。2005年、2008年2次获得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详问诊细辨证探索研究小儿中医疗法
郑军擅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病、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小儿腹痛、厌食、便秘、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抽动症、嗜酸细胞胃肠炎、长期反复发热等。
中医基础理论扎实,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等名老中医进行理论和临证传承学习,在中医小儿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小儿常见多发的肺系疾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并且多年来坚持对小儿的中医体质类型、小儿中医外治法、中医养生保健进行探索研究。
调理脾胃为先内外兼顾诊疗小儿疾病
小儿脾胃为本,治病调理脾胃为先。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脾胃失调,枢机不利,百病顿生,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对于正处于生长阶段的小儿来说尤为重要。注重正虚为患,扶正固本,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未曾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曾健全,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脏腑和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机体就出现病理状态。因此注重扶助人体的正气,提高御邪能力,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
重视药物选择,治疗小儿疾病应根据其生理特点用药。脾常不足是指脾胃功能弱容易受损,故慎用大苦大寒及过于滋腻的药物;小儿的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变化迅速,易于传变”,故治疗小儿外感病多采取表里双解的药物,治内伤病多采取标本兼顾的药物。提倡内外兼顾治疗,调养结合,小儿致病的病因有内外之分,治法也有内外之别。内治与外治结合,内外兼顾治疗小儿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治疗小儿肺系脾胃系疾病及杂病时,内服汤药、配合外用小儿推拿、冯氏捏积、贴敷理疗等疗法,养护上注重改善患儿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等,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医儿科特色品牌
2000年起,郑军担任儿科主任15年,坚持不懈努力,带领儿科全体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从年门诊量不足1万,增长到年门诊量10万人次以上。2010年申报获批了北京市中医儿科诊疗中心,担任负责人,恢复了停办14年的中医儿科病房。积极建设儿科专病专台,打造中医儿科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2012年申报获批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担任重点专学科带头人。
研制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医院率先开展中医贴敷治疗及研究工作,与呼吸科苑惠清主任合作,共同研制开发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的药物组方,在医院领导、中医研究所及药剂科、制剂室共同努力下,开发了医院制剂温阳化痰穴贴(北京市药监局批准文号:京药制字Z20110007),正式成为北京市医院、社区开展冬病夏治贴敷专用制剂,为中医治未病、防治慢病、咳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积极参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抗震救灾,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防治“手足口病”、“禽流感”、“冬春季流感”、“H1N1”、“中东呼吸道综合征”、“诺如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诊疗指南、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多次到佑安、地坛医院进行“小儿手足口重症”疑难病例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