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是重要的大宗中药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白术表面为灰黄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味甘、微苦,有生白术、炒白术、土炒白术等炮制方法,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项药用功能,在《神农本草经》《长沙药解》等书籍中均有记载。
1、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当归,远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盏,生姜5片,枣1枚,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则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即变成紫色。(检查苍术酮)(2)薄层色谱按苍术顶下的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喷显色剂后苍术酮即显红色,烘后变紫色
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归脾、胃经,味苦、甘而性温。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神农本草经》记载白术“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药性赋》记载白
白、苍二术,《神农本草经》称“术”,列为上品,但未有白术和苍术之分。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宋《本草衍义》云:“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
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又治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宁,肢体倦怠,潮热盗汗,脾胃虚损,面色痿黄,饮食不美,口吐酸水,脏腑滑泄,腹内虚鸣,反胃吐逆,心腹绞痛,久疟
临床上我们会经常碰见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外科手术后,伤口总是会有渗出,取培养后均为阴性,无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白蛋白皆是正常的,但是查房的时候经常看到伤口外敷料有渗出,西医学解释为组织液的渗出,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中医在治疗这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我们在临床上术后患者出现伤口渗出的,就会通过辩证来
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
本文利用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不同白术药材进行等级区分,应用Loading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获取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样品:白术药材检测仪器:日本INSENT电子舌,德国AIRSENSE电子鼻检测指标:药材"味"的变化参数检测结果:利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不同等级
[白术内酯]关苍术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白术内酯Ⅰ和Ⅲ的含量分析【Author】DIAOJi-hong(Dept.ofPharmacy,TheAffiliatedHospitalofYanbian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0,China)YAN
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利气;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佐以党参、白术,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诸药共奏健脾开胃之功。
长期以来,中药材质量判别依赖于传统经验判别法,主观性强,为探索制定一种快速简便、客观性、重现性好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新方法,论文以两种中药材(太空育种白术与地面组白术,祁山药与市售山药)为研究对象,从中医药的整体观出发,共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2次。药性分析方中党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利气;山楂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佐以党参、白术,则为功更捷,而又不致伤气;诸药共奏健脾开胃之功。
无黄疸型肝炎多由于正气不足,湿浊邪毒承虚而入,加之饮食失调,以致湿郁热蒸,肝失疏泄而发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从肝脾着手进行辩证施治。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多由湿热困郁,肝失疏泄,脾胃失调,治疗当以清利疏泄,调理脾胃为基本法则。方药组成为:柴胡9克,麦芽15克,山栀9克,佛甲草15克,
十全大补丸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以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炙黄芪、肉桂为主要原料的黑褐色的水蜜丸。十全大补丸是在补气的基础方四君子汤人参、黄芪、茯苓、白术,与补血的基本方四物汤即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合并,加入补气的黄芪和温中散寒的肉桂等
证候表现: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证候分析:夏秋之交,贪凉露宿,寒湿侵体,寒邪秽气,郁遏中焦,脾胃乃伤,则见呕吐、泻下清稀或清水样便;若寒湿内盛,脾胃气机不畅,则腹痛肠鸣,若邪束肌表,营卫不和,则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苔白腻,脉濡或浮,为寒湿
药组成:当归、茯苓、栀子、白术、丹皮、黄褐斑是色素代谢障碍性损坏性皮肤病,多对称分布在面颊两侧,呈浅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形状的色素沉着斑,有的形似蝴蝶,故称蝴蝶斑。中医学称其为面尘,黛黑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笔者自拟下方治疗该病取效良好。方药组成:当归、茯苓、栀子、白术、丹皮、益母草各12
辨证治疗黄疸,不仅很容易解决黄疸,还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溶血。一般认为黄疸的发生主要是血清胆红素含量增高,而出现黄疸。中医学认为湿热或寒湿侵犯脾胃肝胆,导致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溢肌肤而然。如果单从以上两种病因治疗,则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发生黄疸是很复杂的,根据我临床上大致分为十种类型介绍:⒈阴黄:黄色
1.肋间神经痛患者,男,43岁,2006年9月3日初诊。自诉在某医院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用调节神经等药物治疗后无好转,前来求治。症见肋间神经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0g,枳壳10
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9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2.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主治梅核气。半夏12g,厚朴9g,
方中西洋参补气养阴,熟地为补血要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经,前七味药相配即八珍汤之意,八珍汤为补气血的基础方,保证了药效基础。黄芪与白术相伍能补气健脾,使气旺血生;与当归相伍能补气生血,治气虚血亏。阿胶补血止血,与生地、白芍、艾叶炭相伍,即胶艾汤,为妇科经、带、胎、产常
麦门冬、远志、菖蒲、茯神、白茯苓、白术、人参、牛黄。
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党参、白术(炒)、枳实(炒)、陈皮、山楂(炒)、麦芽(炒)。
党参、枳实(炒)、陈皮、麦芽(炒)、白术(炒)、山楂(炒)。
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皂角刺、竹叶柴胡、薄荷、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