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常能听到不少中国患者抱怨,看个急诊也要排队,也需要等。可在很多外国人看来,中国医院的急诊相当有优势。
3设施很先进,医生很专业
无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美洲、非洲,几乎所有外国朋友都在一个问题上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中国大医院的设备都先进,“专业(professtional)”是他们对中国医生的统一评价。
就读于广州某医学院的印度留学生克里夫说,从他到过的中国医院来看,如果满分是10分,他会给设备打9分。程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我个人来看,中国医院比我们国家医院拥有的设备更先进。大多数情况下,印度的医生和护士都进行手工操作,但在中国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种仪器辅助操作。不久前我在中国做了腹股沟疝手术。我的教授为我主刀,我很满意,几乎没有术后疼痛或并发症。”
扎科亚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中文翻译,因为工作关系,偶尔会来到中国。扎科亚认为,在中国看病虽然有不方便的地方,但先进的设备是中国医院的重要优势。目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就读的泰国女孩滨弥也肯定了中国医院设备的先进性,但她同时反映,相比泰国,中国医院备用设备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大医院的设备和医生水平都很高,不仅比南非好,我甚至觉得不比英国差。”德沃曾在英国待过5年,这一评价是从他所见所感得出的。不过他也表示,自己见到的都是大城市的大医院或私立医院,也许在乡镇基层,中国医院会存在很多其他问题,无论设备或医生水平都无法与大医院相比。
“但总体而言,中国医疗系统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可以使用各种最先进的仪器,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一凡说。
4人多环境差最难忍受
在谈到就医中的不方便和医院缺点时,环境成了被诟病最多的一点。
“人太多”是子玉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人真的太多了,尤其是公立医院。就诊时经常要排各种队,候诊、抽血、化验、缴费……特别让我感觉困惑的是,检查时经常要各科室间来回穿梭,往往出现不知道该问谁,不知道该去哪儿的尴尬。”
人多了,环境卫生方面也暴露出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子玉经常看到有人躺在医院门口附近,那些地方大多很脏,显然缺少打扫和消毒。此外,厕所也是卫生死角,气味不好,让人觉得到了医院,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这跟加拿大医院很不一样。在加拿大,你一进去,就会闻到消毒后的味道,环境整洁、干净,让人放心和安心。”子玉说。
托尼对中国医院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人实在太多了,很缺乏私人空间。每天要看这么多病人,托尼很怀疑医生是否真的完全了解每个病人的情况。“有一次去看急诊,好多人挤在一起,大家互相注视着,我说的、我做的,大家都知道。这种感觉很不好。”托尼说,美国医院最好的一点就是对个人隐私保护得很好,整体服务质量也比中国好太多。
扎科亚认为,中国医院的环境其实不能一概而论,私立医院的环境就很好,但有些公立医院就差了太多,有的甚至可以用脏来形容。德沃说,他还听过厕所隔间没有门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中国人是不是对此比较适应,我个人来说,真的不能接受。”
5沟通障碍急需改善
身在异国,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沟通障碍。正因如此,大部分外国人在就诊时会首选能提供外文交流的私立医院,或公立医院的国际医疗部。而对资金不算很充足的留学生而言,练就过硬的中文就成了保证顺利就诊的必备能力。作为医院进修生,程睿刚到中国时就深切感受到了与医生、护士的沟通困难问题。“他们都会很努力地跟我交流。但中国医院里大部分医护人员无法进行英语交流,真的已经成为外国人就医的一大困难。而且就我观察,不仅是外国患者会遇到沟通问题,外省市来的患者与听不懂各地方言的医护人员间,也会出现沟通障碍。”“刚开始真挺困难的,因为所有东西都是用中文标识的。但现在,我在医院的工作基本都能进行得比较顺利了,而且医生也会试着用英文跟我交谈。”一凡说。
来自肯尼亚的碧翠丝,正在对外经贸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说,相比较其他就医不便,语言不通导致的障碍问题最大。由于绝大多数中国医生不会英语,医生与外国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就变得比较困难。“我认为,语言障碍是中国医院最需要改善的问题,毕竟,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6中国医生该受到更多尊重
“我觉得,中国患者不太尊重医生。多数患者的理念是我付了钱,就需要医生把病治好,治不好,就要闹。”作为一名医学生,泰国女孩滨弥很不理解中国医患间的关系。与滨弥一样不解的,还有同样学医的印度留学生程睿和毛里求斯留学生一凡。一凡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医生患者都是人,都可能犯错。对医护人员来说,犯一个错误,有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更多时候,一些患者认为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的原因,并不是医生造成的。比如,病人不遵照医嘱服药,从上世纪开始几何型增长的病菌耐药性等,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偶然发生的诊断错误,必须由医生承担责任,但他们应当被开除,而不是被殴打甚至被杀害。“暴力永远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作为医学生,我认为患者应该多理解我们,因为没有任何医生想伤害自己的病人。”程睿在评价近些年发生在中国国内的各种伤医事件时说:“如果让我从公众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过去几年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不应该发生的。如果患者和家属认为医院有错,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无论威胁,还是杀害医生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目前欠缺的是,公众需要理解医护人员的做法,同时,医护人员在做决定前也应该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
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语教师纳丘在上海工作了多年。在他看来,中国医患关系实在太差,“伤医这种算是社会‘耻辱’的事,怎么能在中国频繁发生?”他说,这让他感觉中国医生的地位不高,很多中国人对医生的付出并不了解。但从一名日本患者的角度来看,珊瑚认为,中国的就诊程序,以及由此产生的医生态度问题可能是导致医患隔阂的原因之一。“我感觉患者和医生都很焦虑。”珊瑚说,大家挂完号,排队等医生看病时,偶尔会有患者插队,医生面对一屋子的患者,也会表现得有些不耐烦。而在日本,这样的事情从来不会发生。日本大型医院都是以专家团队为单位,共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诊治过程中,医生说话耐心温柔。如果患者想感谢医生,只会带一些点心,或请医生喝杯茶。医患间的关系,淡如一杯水。珊瑚说,如果真的发生医疗事故,一定会通过法律解决。
英国人哈利将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中国医疗问题,归咎于巨大人口数量导致的管理困难。“相比中国,英国人口数量小得多,医疗系统的管理较为简单,问题也就会少些。”肯尼亚留学生碧翠丝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人口众多导致的不良影响:“人多、医生少,医生的态度就难保证,进而让医患之间的关系变差。”
医生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这与在东方还是西方无关。但在中国,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他们把医生当成了一个普通的职业。程睿说:“我的理解是,中国人认为他们付钱是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但这个行业不像一杯白开水,只要加糖就能让它变甜。我们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人类身体,我们并不能每次都保证理想化的结果,而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也没有评判医生医嘱的能力。”“我认为,中国医患问题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虚假医疗机构致人伤害、患者维权受到忽视等原因造成的。”印度留学生克里夫说:“但中国人不应该就此认为所有医生都是一样的。在中国,我去过两次医院,医生接诊的态度都非常友善。”南非教师德沃也表示,医生本就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与教师一样,应该得到患者的信任。但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医患正在失去相互信任。“当信任不在时,重建会非常困难。”德沃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