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的截骨是手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关键的手术技术问题之一,全膝关节置换的截骨主要包括胫骨近端、股骨远端、股骨前后髁、前后斜面、髁间截骨以及胫骨的旋转定位。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全膝关节置换的截骨原则,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手术目的
切除受损关节面
平衡软组织
截骨矫正畸形
二
截骨的基本要求
恢复力线
屈伸等间隙
矫正畸形——恢复力线:
为什么要恢复力线?
屈伸间隙相等
经典式截骨:
先截哪部分?
股骨?
胫骨?
三
股骨髁截骨
股骨髁截骨:髓内定位
矢状面
冠状面——内外翻
注意:
同时要注意股骨远端的前弓,其对股骨髓内导向杆前后方向的入点计划以及假体的安放位置非常重要。
注意拍片时肢体的旋转位置,下肢应处于旋转中立位。否则矢状面的曲度就会转化为冠状面的曲度。如拍片时下肢处于外旋位,股骨的前弓就会部分转化为外侧弓。
股骨髁截骨:远端截骨量
股骨髁截骨:测定前后截骨量
标尺的尖端应该放在哪里?
股骨髁截骨:前参照截骨
前方截骨量固定(因此可以避免出现Notching),但是屈曲间隙易受影响。
股骨髁截骨:后参照截骨
调整假体型号时,屈曲间隙不受影响,但前皮质可能刻伤,或髌—股关节压力增加
股骨髁截骨:前参照、后参照?
两种技术的选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患者关节端和假体的尺寸以及软组织张力情况作出综合选择。
股骨前、后髁截骨的旋转定位
经典式截骨
上髁轴是更可靠的解剖标志
四
胫骨近端截骨
胫骨近端截骨:髓外定向
冠状位
近端
远端
矢状位
胫骨近端截骨:截骨量
胫骨近端截骨量一般8~10mm
多截>10mm
少截<8mm
在软组织松解充分的前提下,选用最薄的胫骨聚乙烯垫片,厚的垫片松动率更高
骨缺损病例的关节线水平——植骨技术
以缺损较少的一侧为准
大多数内侧缺损
胫骨近端截骨:髓内定位
五
截骨后屈伸间隙不等的处理
股骨髁后方截骨建立了屈曲间隙,即涉及到伸膝间隙和屈曲间隙的平衡问题。
下面探讨试行复位时可能出现的九种情况,反复研究这些情况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很有意义。
基本原则
六
试行复位时膝关节伸直和屈曲间隙可能出现的九种情况
1、伸膝和屈膝间隙都小
临床表现:
屈/伸活动均受限制,两侧软组织张力大。
原因及处理:
截骨量
软组织挛缩——松解
2、屈膝紧而伸膝合适
伸直位厚度适当的塑料盘,在屈膝位出现前方翘起的所谓“翻书征”。
截骨量:股骨后髁截骨量少——加大截骨量
软组织挛缩——松解(PCL、后关节囊)
股骨髁后方骨赘——切除骨赘
3、屈膝紧而伸膝松
膝关节屈曲受限,伸直位不稳。
软组织挛缩——松解(PCL、后关节囊)
4、屈膝间隙好而伸膝间隙紧
伸膝受限(屈曲挛缩)
截骨量:股骨远端截骨量少——股骨远端截骨
5、屈伸膝间隙都合适
屈、伸膝关节运动好、稳定性
各部位截骨量适宜
没有软组织挛缩
不需要任何的调整。
最理想状态
6、屈膝合适伸膝间隙偏大
临床表现
伸膝松弛,甚至过伸
截骨量:股骨远端截骨量多——股骨远端加垫片或植骨
7、屈膝间隙松伸膝间隙紧
欠伸(屈曲挛缩),屈膝时不稳。
8、屈膝间隙松伸膝间隙合适
伸膝时稳定,屈膝时不稳,韧带松弛;伸膝时适当大小的塑料盘,屈膝位易于拉出。
一侧加力另侧掀开征不超过3mm,可不必处理
截骨量:股骨后髁截骨量多——股骨后髁加垫片,选大一号的股骨假体
9、屈伸膝时都一样的松
膝关节屈、伸位均不稳定。
选用较厚的胫骨关节面即可
七
成功要点
好文推荐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又有功能的新关节。
名师指导刻意练习
欢迎您的咨询,期待为您服务!
好医术是一家临床医生教育机构,致力于成为医生在职学习的互联网第一品牌。经过四年的教学研发,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执业医生技能教学体系,线上教育与线下练习并重,通过“测”“学”“练”“战”标准化流程打造医生学习闭环,未来将会帮助更多科室的更多医生学习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