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界常有一种说法:“宁可做十台首次手术,也不做一台翻修手术。”脊柱翻修手术涉及对神经的精细处理,更是对医生技术和心理双重考验。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腰椎融合手术后多年出现临近节段退变,当保守治疗无法解除患者症状时,腰椎翻修手术就成为了重获健康的新希望。
近日,安徽中科庚玖医院骨科医学中心鲁世保教授团队实力“翻修”,成功挑战超高难度,帮助一位腰椎融合术后8年复发患者重塑健康脊梁。
病情回顾
62岁袁大爷腰腿痛多年,8年前曾因腰椎椎管狭窄在北京做过一次腰椎融合手术,手术后袁大爷腰腿痛明显改善,回归日常生活。直到最近几个月,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无力症状再次出现,卧床休息时稍好转,下地行走时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行走困难情况,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今年7月份,患者就诊于芜湖当地某医院,完善脊柱磁共振检查提示袁大爷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明显,腰椎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较重,在当地医院住院保守治疗近2个月无明显效果,双下肢疼痛麻木伴行走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建议行腰椎翻修手术治疗。为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袁大爷准备再次前往北京接受手术治疗,得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鲁世保教授定期在我院坐诊并开展手术,于是直奔我院骨科找到了鲁世保教授。
腰椎融合手术8年后临近节段退变
“情况确实复杂!”鲁世保教授为患者诊断后说。经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袁大爷本次腰腿疼痛的原因依然是临近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导致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小腿及足部浅感觉减退。但8年前第一次腰椎融合手术固定腰椎2个节段,融合节段上方2个节段出现临近节段退变,椎管重度狭窄,神经根受压明显,内固定术后软组织瘢痕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严重,分离很困难,翻修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既往患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及重度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疾病,手术难度系数直线上升,鲁世保教授团队面对的是一条高难度“蜀道”。
经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后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对于袁大爷来说,基础疾病多,身体情况较差,各系统储备功能也较差,手术及麻醉风险极高,腰椎后路翻修手术必须做到有效减压及稳定,稍有不慎会造成脊髓和神经根不可逆损伤,所以此次翻修手术极具挑战性。
骨科鲁世保教授团队实力“翻修”
经过充分的病情分析和论证,鲁教授团队决定为患者进行后路腰椎翻修+椎管切开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钉棒螺钉内固定手术。经历3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操作,手术顺利完成,减压效果良好,经过鲁教授团队医护人员专业治疗和护理,精心照护以及康复训练辅助,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
在为袁大爷手术前,查体、病情评估、分析……经过多次治疗方案讨论,手术团队共同确定了治疗方式。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详尽模拟,每一种情况的应对之法也做到胸有成竹。本着这种严谨的方式,骨科医学中心在鲁教授的指导下已成功治疗了数十例腰椎翻修手术的患者,均得到很好的疗效。
腰椎的翻修手术难在哪里?
疑难病例对于医生来说是个技术的挑战,尤其是高难度翻修手术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后果,主要包括以下难点:
01.
脊髓神经损伤、出血风险高。因为第一次手术时,腰部内部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并形成较多瘢痕组织,神经根粘连可能也会较为严重,在手术操作时会增加损伤神经根的风险,也会造成出血量大于第一次的情况。
02.
翻修难度变高。如果合并有内固定断裂、融合器脱出等情况,可能会使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风险也大大增加,并且还会导致二次手术植入内固定的难度大大提高。
0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增多,恢复效果不肯定。因为瘢痕组织血供较差,伤口愈合难度增大,切口感染风险增加,并且因为血供变差而引起神经功能恢复比第一次差。
因此,腰椎翻修手术对医生的技术和心理挑战较大。我院骨科医学中心医护团队,拥有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在翻修腰椎术方面,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手术技巧,精准定位问题所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科专家提醒:腰椎术后再次出现腰腿痛可能存在复发情况,此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科治疗。有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就可痊愈,而有的患者则需要再次手术,建议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专家介绍
京沪江浙皖名医在庚玖
鲁世保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中科庚玖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专业专长:
主要学术任职及荣誉: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委,老年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骨科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杂志》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登峰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联合项目等。
马在松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原新疆军区总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擅长骨科、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脊椎肿瘤、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有丰富的诊断、治疗经验。
陈武
主任医师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骨盆骨折、四肢与关节骨折、脊柱与脊髓损伤等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危急重伤病员的救治和复杂、复合创伤的综合救治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重点研究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脊柱骨折等微创治疗技术,取得了较深造诣。
中国康复医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长三角老年髋部骨折救治联盟理事、安徽省创伤医学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数次获医院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三新技术奖”,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等学术专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高胜山
原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擅长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对关节置换和关节镜运动医学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