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骏:倾心待患成就无悔人生

在义诊现场,朱学骏为前来咨询的皮肤病患者认真做检查

作为医者,他妙手施治,让众多危在旦夕的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重获新生;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学术、科研方面创下了多个国际第一;作为师长,他带教学生不遗余力,扶持后辈不惜钱财,门下弟子英才辈出。

退休后的他,转型为活跃于网络的“微博达人”,全力投入皮肤保健和皮肤病防治知识的科普教育。在他看来,好医生不仅要作风正、技术精,还要懂得回馈患者,回报社会。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这段世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是朱学骏最为珍视的座右铭。

年逾七旬的朱学骏也常常会问自己,这一生有没有虚度?有没有碌碌无为?“没有。”他的自我回答底气十足。为了写好人生这本书,从医近半个世纪的朱学骏从未有半刻松懈。

■“当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当医生虽然辛苦,但我从小就愿意学医。”朱学骏的父亲也是一位皮肤科大夫,从小耳濡目染,使他对医生这一职业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崇敬,因为医生“轻则解除疾苦,重则挽救生命”。

1959年,高中毕业的朱学骏从上海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首届六年制的一名新生。北医校园严谨、求实的学风,让朱学骏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当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给病人带来安全感。”

1965年,朱学骏毕业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皮肤科。北大医院皮肤科创立于1915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西医皮肤科之一,收治的大多是大疱病等重症皮肤病患者,病房里常常是“万疱齐发”。年轻的朱学骏有幸跟随我国皮肤性病学奠基人胡传揆教授和王光超教授等老前辈,得到他们手把手的传授,承袭了他们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老教授亲自带着我们给患者换药,对每个皮损部位涂药都要反复揉擦。”他还记得自己曾在王光超教授的带教下,一起为体无完肤、散发恶臭的大疱病患者换药。有时,一次换药就是3个小时,走出换药室常常是周身湿透,强烈的视觉及嗅觉冲击使得他连饭都不想吃。

大疱病属于重症皮肤病,也是少数可以导致死亡的皮肤病之一。受制于当时的医疗条件,重症大疱病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如何才能降低大疱病患者死亡率,成为极具挑战性的医学难题,朱学骏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王光超、郭英年等老一辈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对每一位患者的倾力救治中,朱学骏练就了诊治皮肤病的扎实功底和精湛医术。

糖皮质激素可使大疱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又尽量降低副作用,绝非易事。朱学骏为此总结了三字诀:“准”、“狠”、“稳’。准,即诊断正确,对症下药;狠,即集中力量,一举歼“敌”;稳,即要保护好病人,既不盲目出击,也不急于求成。

■“得了大疱病,找到朱大夫就算有救了”

1998年,北大医院皮肤科连续接诊了两位病情十分特殊的患者。一位是刚过而立之年的男性,全身皮疹,口腔、眼和生殖器黏膜溃烂,伴有发烧,体重下降,此前一直按药疹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生命垂危。另一位是年仅18岁的山东小伙,病情也极为相似。

此前,朱学骏从互联网上对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有所了解。这是一种致死性自身免疫皮肤病,1990年由美国医生首先发现,但国内还未见报告。他高度怀疑这两位患者很有可能是患上了这一疾病。经过详细检查,两位患者均在腹部发现了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皮疹逐渐消退,并得以康复出院。

在国内首次发现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例后,北大医院皮肤科又陆续收治了不少这样的患者。患者切除肿瘤后,皮疹均明显消退。连续6名患者在术后6~8周都出现血清抗体下降,且血清抗体下降与免疫球蛋白半衰期一致的特殊现象,这引起了朱学骏的注意:“抗体会不会是由肿瘤细胞产生,而不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呢?”

朱学骏爱读书,尤其喜欢军事、哲学著作。“做科研就跟打仗一样,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关。”朱学骏带着学生王亮春、王京等博士生由此开始了艰辛的科研探索。经过反复实验,通过分离、培养肿瘤细胞,他们在浓缩的肿瘤细胞上清液中发现了与血清中相同的抗体;将肿瘤“打碎”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发现肿瘤主要由B细胞组成,这说明肿瘤细胞产生抗体有物质基础。

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朱学骏带领团队摸索出了治疗PNP更为有效的方案:尽早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挤压肿瘤,同时在手术前后给予免疫球蛋白,使PNP患者死亡率从90%下降到50%以下。到目前为止,北大医院皮肤科已收治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PNP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的异质性,是首先发现180KDBPAg2抗原的学者之一。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他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治疗方案,使这种重症皮肤病的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0多年来,经朱学骏妙手回春的重症大疱病患者数不胜数。一位来自河北的中年男子,因患大疱,浑身上下没一块好地方,晚上也只能站着。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朱学骏。经过精心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出院时,患者激动地对朱学骏说,没想到自己还能站着走出医院大门。

目前,北大医院皮肤科已诊治了数千名大疱病患者,成为我国大疱病主要的诊疗中心。很多皮肤科医生和患者说:“得了大疱病,求治于北大医院就算到头了,找到朱大夫就算有救了!”

在朱学骏看来,临床科研的目的不能“为研究而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能解除患者的病痛,为病人谋福祉。

“要把最新、最好的技术用到科研上。”朱学骏说,皮肤科是“小科”,自身难以有重大技术突破,要善于将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进行技术创新。

经过对山东患者的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等一系列调查研究,朱学骏发现,患者存在编码Ⅶ型胶原的基因突变,这一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下一代患病。遗传性皮肤病常常给患儿造成功能或面容的残毁,使众多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遗传性皮肤病基因诊断的开展,无疑能促进患者的优生优育。每每收到全国各地患者寄来的可爱宝宝的照片时,朱学骏总是开心不已。

■“重要的是我们治疗的不仅仅是皮肤,更是病人”

在给学生们讲课时,朱学骏常引用柏拉图的名言:“医生,若非全力为患者解决痛苦,而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他就不是真正的医生。”在正在执笔修订的第四版《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中,他也特别在每章节前引用名家名言,其中就包括英国著名皮肤病学家Cunliffe的名言:“重要的是我们治疗的不仅仅是皮肤,更是病人。”

回首自己的医者生涯,朱学骏说,一个医生最首要的是要有人文关怀。医生不是手术匠,更需要的是与患者沟通,与人打交道,对病人要有关爱之心,唯技术论尤其有害。

朱学骏在诊疗时,总是耐心细致地询问病史,认真地做检查,一点也不含糊。有的大疱病患者浑身皮肤起疱、溃烂,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遇到这样的患者,朱学骏从不嫌弃,有时还要琢磨这难闻的气味,“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味道也能帮助医生更好作出诊断”。

朱学骏看病有个习惯:患者取药后得拿着药再回来,他要当面跟患者讲清楚每种药具体如何使用。朱学骏说,皮肤病的治疗比较特殊,常以外用药为主,外用药有油剂、软膏剂、溶液剂、湿敷剂等多种剂型,涂药方式、方法和多少对药效发挥有直接影响,医生多说一句,患者用药效果可能大不一样。

朱学骏经常遇到手足心出问题的皮肤病患者,由于手足心的皮肤厚,外用药物很难吸收,朱学骏会耐心教患者如何用药:晚上涂药前先用温水或中药药液泡手足,涂上药后多揉一会,然后包上保鲜膜再睡觉。这些管用的小窍门,往往能让久治不愈的患者倍感惊喜。

朱学骏名气大、医术高,但开的药方不贵,常常是百十来元钱。他说,在医生眼中司空见惯的病,对患者来说,感受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医生要以人为本,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尽可能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

“微博为皮肤保健科普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朱学骏说,皮肤病多发、常见,绝大多数并不危及生命,很多皮肤科外用药是非处方药,公众可以在药店购买。如果为大众普及一些科普知识,就可以免去患者到医院就诊之劳。最近,他还将网友们提出的常见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加以整理,编写出版了《皮肤病百问》,方便患者随时查阅。

网络上鱼龙混杂,看到网上“包治牛皮癣,无效退款”的虚假宣传,心直口快的朱学骏总会毫不客气地加以制止,以正视听。在他看来,“在微博上传授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要有医德在其中。医生不但要学会治病,更要学会做人,要做一个作风正、技术精的医生”。

■“这些钱都是留给我‘儿子’皮肤科的”

临床、科研、教学,朱学骏一辈子获奖无数,其中,2013年度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他格外珍视。这是北大的最高奖项,奖金50万元人民币。自2007年设立以来,有近30位优秀北大学者获此奖项,其中院士超过一半。

拿到50万元奖金后,朱学骏又添上自己多年积蓄的50万元,设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皮肤科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基金”,用以资助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到北医来进修学习。朱学骏还打算以后投入更多的钱,为此,他在家里光明正大地设了个“小金库”,把自己到各地讲课的酬劳都存了起来。“这些钱都是留给我‘儿子’皮肤科的。”朱学骏对自己的两个女儿说。

得知老师设立了这一基金,一位曾在北医皮肤科进修过的青岛医学院医生特地向基金捐出了1万元。学生说,虽然钱不多,但是自己一定要尽一点微薄之力。

朱学骏爱才、惜才,看到好苗子,总是不遗余力地培养、举荐。李航是朱学骏的入门弟子,他非常感谢老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01年,李航考取了朱学骏的博士研究生。刚进科没多久,朱学骏就找他谈话,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在朱学骏的指导下,李航提前数月完成了博士毕业课题。

考虑到皮肤外科需要开拓新领域——发挥皮肤肿瘤的优势,时任北大医院皮肤科主任的朱学骏力主用科室经费资助还是学生身份的李航出国进修。“那时,我并不是科室的正式工作人员,老师的这一决定让我特别感动。”学成归来的李航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他和同事齐心努力,在皮肤外科的教学、科研领域方面屡创佳绩。

全国各地的不少皮肤科医生也都曾多次领略朱学骏的讲课风采,见证了他在皮肤病病理领域的深厚造诣。

1982年,朱学骏赴美进修,师从世界级的皮肤病理学专家阿克曼教授。学成归来后,朱学骏开始进行皮肤病理的全国巡讲,介绍阿克曼教授的“结构型式分析理论”。1985年九江的全国皮肤病理班,朱学骏一个人讲了6天课。由于在开课前,他已连续备课3个月。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肝功能出现异常。最终,朱学骏讲两天休息一天,才坚持完成了病理班的授课。回到北京后,他整整休息了半年,身体才彻底恢复。

除了外出讲学,朱学骏还在科室亲自主持、讲解临床病理讨论会(CPC),20多年来,每两周一次,雷打不动。临床病理讨论会的素材收集、讨论、点评,朱学骏都亲力亲为。这份坚持,让上千名医生受益。如今,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皮肤界精英,有不少出自这所皮肤科界的“黄埔军校”。

显微镜下有乾坤。一张4毫米直径的病理标本,在朱学骏看来,蕴藏着无穷奥秘。“一个医生就是一个侦探家。一个好的皮肤科医生要学会挖掘每个皮损背后的故事。”从小爱看侦探故事的朱学骏说,皮肤科的根本就是四部曲:细致的观察、逻辑的分析、正确的描述、合理的结论。病理切片拿过来,没有任何提示信息,仅靠看片子,朱学骏就能十拿九稳地说出取材的大致位置、临床表现、病情诊断……

一次病理讨论,朱学骏一边看刚送来的片子,一边说出自己的判断:“这个病人是男性,从眉骨上方往下有暗红色结节,高度怀疑是假性淋巴瘤。”说话间,一位男士推门进来,眉骨下方暗红色结节十分明显,一问方知他正是刚才这张病理切片的主人。病理班的学生们不由得惊呼:“神了。”

在朱学骏看来,“断片如神”没有秘诀,就是多看、勤练。为了帮助年轻医生和进修医生尽快提升看病理片的本领,朱学骏对他们进行一天看数张片子的魔鬼训练。每当看到后辈们有出息、有才华,他比自己出成果还高兴。(本版图片由朱学骏本人提供)

■记者手记

一个周二的下午,1:30,记者如约赶到诊室,推开房门只见白发苍苍的朱老正端着一小盒巧克力吃得津津有味。面对记者的惊讶,朱老解释道:“上午的门诊刚看完,这是我的午餐。”原来,朱学骏每次门诊基本都会“拖堂”,常常错过饭点,所以每次出门诊前,他都要从家里带上一小盒巧克力。“每次我都能全吃掉,血糖血脂还都没问题呢。”说这话时,老人家有些孩子气的自得。

采访中,朱老的言谈举止都透着医学大家的谦和之风:谈到病人,谈到学生,关爱之心溢于言表;谈到恩师,感激之情发自肺腑。

朱老谦虚低调,却极有个性。谈到当下医患沟通的不畅,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少数医生浮躁、逐利等问题,朱老言辞犀利。他已连续12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评审组副组长、组长,负责医生的职称晋升评审。此间从未有人敢到他这里来拉关系走后门,因为大家都知道,朱老“软硬不吃”。医院曾经希望朱老参加院士评选,听说要花钱“公关”,朱老断然拒绝参评。

朱老自己说,谦和与个性并不矛盾。这两者在朱老身上共存相通的纽带,或许就是他对医学职业精神始终如一的坚守吧。

■对话

“开微博就是为了回报社会”

记者:您退休后为什么会想到开设个人微博来做科普?

朱学骏:我开通微博主要是为了回报社会,希望能将自己的知识回馈给帮助我们医生成长的皮肤病患者,尽一份社会责任。

微博上提问的不仅有普通公众,还有不少是基层皮肤科医生,这也可以帮助我更多了解基层皮肤科医生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从而为今后培训基层医生提供素材。

记者:作为一名老医生,您怎么看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

朱学骏:医患关系紧张有医疗体制、以药养医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忽略的是,很多医患矛盾源于医患沟通不够。医生不能只崇尚技术而忽视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不能认为患者是来“求医”的。医生与患者应该是平等的,而不能“以技压人”,对病人居高临下。事实上,医生的很多知识是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学到的,病人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能够告诉你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医生必须放下身段,和病人谦虚交流。

■朱学骏小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副院长,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从医40余年,在免疫学及病理学方面造诣深厚,擅长解决疑难重症及治疗大疱性皮肤病。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获多项国家级、部委级及北京市科研成果奖。重视教书育人。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获中国医师奖。2006年荣获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7年度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2013年获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THE END
1.皮肤结核多重耐药,二线拮抗药物也不行?二线拮抗药物医学界处方处方分析&药师建议 对于这个处方,大家知道错哪了吗?该怎么改呢? 提问答案和处方点评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查看! 本文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责任编辑:小叶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特别https://m.163.com/dy/article/JJKTTIIA0514AD45.html
2.科普皮肤性财,该怎么断句?(替朋友问的)这到底是“皮肤性-病科” 还是“皮肤-性病-科”? 嘿,别难为情,咱挂的就是—— 皮肤- 性病科~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那么,性病为何要和皮肤病放在一起? 性病大多数会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或者为首发症状,所以在学科设置的时候并入了皮肤科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A1NjIxOA==&mid=2650778025&idx=2&sn=3b871c9860c777269b3bb5e3d7c2211c&chksm=899f3f4c965fb5b859c513eca3c5ce108b55cd5e4582b46ea2cea07deae8891cf36ed10a5b99&scene=27
3.口腔诊所中的医患沟通摘要:口腔临床医学尤其是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医患的良好沟通是修复成功的保证。修复科不仅要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要注意训练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等,使在医患交流中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修复专科医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7bxj10o.html
4.解放军第309医院皮肤科马慧军好大夫在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性病科庞艳华回复发现hpv51和58高染 爱人10月份发现hpv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王亚军回复肌肉酸痛,无力,嗓子红有咳嗽 白天孩 查看全部问诊>> 处方建议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皮肤科 王誉涵医生给患者孔**开具了处方建议 http://pigmentcell.haodf.com/
5.同事热情推荐“知名医院皮肤科医生”女子在线问诊5个月今年3月,张女士因为面部皮肤问题经同事介绍添加了一名医生的微信。 “这名同事之前也有严重的皮肤问题,她说这是温医大附一院皮肤科医生的微信,她之前就是在这名医生的在线诊疗下得以恢复。”张女士说,她当时正在相亲,担心皮肤问题影响形象,出于对同事的信任很快添加了这名“医生”的微信进行问诊。 https://news.66wz.com/system/2023/10/24/105606080.shtml
6.儿科学提纲+中医儿科学二、肺炎喘嗽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806840_1127041867.html
7.郑州皮肤科医生招聘(工资待遇要求)贞坤科技(珠海)有限公司郑州 皮肤科医生 招聘相关职位 取自贞坤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近一年相关招聘职位 皮肤科医生(线上问诊兼职) 郑州-二七区 | 不限经验 | 大专以上 4000-8500 【职位介绍】皮肤科医生(线上问诊兼职) 【工作内容】 1、入驻平台,为患者做线上问诊 2、兼职岗位,时间地点自由,空闲时间可选班问诊 【入驻条件】 1https://www.jobui.com/company/21224599/salary/j/pifukeyisheng/zhengzhou/
8.张婧秋医生线上门诊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简介 张婧秋,女,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擅长皮肤外科疾病,如皮肤良恶性肿瘤、瘢痕外科治疗以及甲病外科疾病,如甲母痣、甲及甲周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嵌甲综合治疗,甲畸形矫正等。 收起 详情 已开通服务 医生已认证 未接诊随时退 电话问诊 110元/10分钟 沟通更清晰更高效 去问诊近期14人咨询https://m.youlai.cn/yyk/docindex/361939/
9.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医疗智慧医疗提高算法可信度的方法下图是基于千万级病例图谱库Top9大类病种分布,仅仅痤疮类皮肤病占比30.14%,就意味着医生每天都会频繁、机械的诊断痤疮类皮肤病。 痤疮类皮肤病极易复发,所以复诊率也居高不下,就皮肤科在线问诊来说,有的医生一天诊断同一病种可多达几十例,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将平台数据库Top100病种和诊断内容进行模板化包装,医生识别https://blog.csdn.net/wangzi11322/article/details/107844192
10.龙娟在线问诊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医师简介:湘雅医院皮肤科博士,就职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对儿童血管瘤,色素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面部损容性疾病,银屑病等有丰富的经验,擅长脱发,白癜风,病毒疣,感染性疾病,免疫更多 图文视话服务包 9.9 问诊量3183 图文问诊 ¥40 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进行问诊 https://baidupc.guahao.com/expert/829ab69b-8947-4163-97f1-6e23629b7ebf000
11.谭少英在线问诊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注 2 谭少英 副主任医师 点赞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 皮肤科 银屑病 荨麻疹 湿疹 性病 皮炎 皮肤病 梅毒 擅长: 皮肤科荨麻疹,皮炎,顽固性湿疹等皮肤病及尖性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银屑病,白癜风,大疱性皮肤病 简介: 谭少英,女,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副主任医师,1977年毕业于广西右江医https://www.wedoctort.com/expert/966e4601-c720-11e1-913c-5cf9dd2e7135000
12.皮肤科怎么办在线问诊心理咨询涉及: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法律心理问题,老年和病人心理问题等项目。具备大内科通科和全科医学以及心理学全面牢固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红冬医生与患者在线问诊交流 病情描述: 皮肤科 李红冬副主任医师 有什么药物过敏? 还存在有过什么慢性疾病,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https://www.miaoshou.com/zxwz/8XVjQdwNRwlkEDpK.html
13.皮肤科有哪些项目?皮肤科医生问诊24小时及常见问答附上并且有时候在遇到皮肤问题的时候,由于时间原因,比如晚上不能及时到院治疗,就想快速了解一下。别急,本篇文章的皮肤科医生问诊24小时及皮肤科常见问答附上供大家参考。无论你是痘痘、斑点、过敏、干燥等问题,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专门的解答和治疗建议,会根据你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就能https://www.hgzrt.com/t/n_199416.html
14.症状及患病时长:孩子38天的时候皮肤出现红疙瘩一粒一粒的小疹子热疹有时候跟毛周隆起、湿疹表现很类似,但热疹一般不会出现肤色表现,您宝宝皮肤上除了红色的,还有https://dxy.com/question/108652862
15.皮肤科问诊问皮肤科问诊 2020-04-16576次 病情描述: 皮肤科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李建武副主任医师 鹤壁市人民医院内科 你好,具体怎么啦? 小孩身上好多这种小疙瘩 有时候稍微运动一下,就一团一团的红的,很痒 这个是怎么回事呀? https://www.miaoshou.net/consult/nEl2WqQpvvpdO105.html
16.皮肤科问诊是什么真实医生问答已认证 解答医生:马立飞 主治医师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立即咨询 问题描述:医生您好,这是我的问题:皮肤科问诊(男,21岁) 病情分析:考虑两种可能,一是毛囊炎,二是传染性软疣,考虑两周以上,传染性软疣的可能性要大一点,建议外用干扰素凝胶每天三次,阿昔洛韦软膏一天三次,可以同时外用百多邦乳膏一天两次。是一种病毒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U3xRVWsqq5kue3v4h7vX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