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头条号齐鲁壹点报道:近日,青岛27岁女孩因整容陷入“美容陷阱”,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办理信用卡和申请网络贷款在该店消费,欠下近50万元贷款。
据今日头条号齐鲁壹点报道:近日,青岛27岁女孩因整容陷入“美容陷阱”,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办理信用卡和申请网络贷款在该店消费,欠下近50万元贷款。原文如下:
一张优惠券“搞定”刚毕业女学生
202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岛胶州女孩周莉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培训机构担任英语老师,月薪约4000元。和其她女孩一样,经济初步独立的周莉喜欢和闺蜜们一起逛街购物。当年11月,周莉在胶州市宝龙广场逛街时收到了一家名为“香玉阁”的美容店发放的优惠券(该店后来多次更换法人和店名“香钰鑫”、“尚雅玫尔”皆与“香玉阁”同一地址),价值598的脸部清洁护理套餐只需100元。为了祛痘周莉决定进店体验,但护理过后发现脸部皮肤并没有明显改善,效果不明显。对此美容师表示祛痘不仅需要脸部清洁,还需要体内排毒和调节身体内分泌。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周莉又购买了排毒养颜套餐。
美容店“热心”帮女孩办理9张信用卡,以贷养贷继续消费
到了2022年5月,周莉已经在“香玉阁”消费了近10万元,实在无力承担这项开支,便提出不再续费。“当我提出没钱了不想续费时,养身馆的员工、美容师、院长就开始不停地给我做工作。”周莉说,店方经常一劝就是一两个小时,一时鬼迷心窍的周莉再次上当。面对周莉已经没钱的窘境,美容店主动提出可以“帮忙”办理网络贷款。经不住再三的诱惑,周莉先后开通了美团生活费、花呗、借呗、微粒贷等网络贷款,继续在店内消费。随后,为了偿还借款,美容店又劝周莉办理信用卡,就这样周莉一步步深陷其中,又在店里办理了8家银行的9张信用卡,开始了以贷养贷的日子。
到了2023年8月,周莉已经在“香玉阁”充值50余万元,其中40余万是贷款,此时“香玉阁”也已经更名为“香钰鑫”。发现被套路的她越想越不对,认为自己被强制消费、套路消费,向美容店提出退款,但遭到拒绝。“我充值那么多钱,还有7万多没有花,就这7万她们都不退。”周莉说。
美容店:若想退款请找之前的法人
4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胶州市宝龙城市广场一楼的“香钰鑫”,此时该店再次更名为“尚雅玫尔”,据周莉介绍,虽然该店多次更名但地址一直没变,主要工作人员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是2023年11月成立的,周莉没有在我们店里充过值,她想退款只能找之前的法人。”一名前台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只能给周莉提供剩余的美容服务,并不能退款。
另外,记者就周莉美容项目的问题咨询了胶州市一家正规美容美体机构,该负责人介绍,周莉所消费的项目虽然名称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项目,技术含量不高。而“帮助”顾客办理信用卡这种模式也是“老套路”,正规美容机构为了做出口碑一般不会这么干,这种行为多存在于一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小店,他们会钻法律的空子,很难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众多爱美的女性不要上当。
许多求美者想要整形,但又囊中羞涩,于是滋生了许多“医美分期”、“医美贷”等产品。然而部分“医美贷”存在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服务息费过高、存在隐形费用、逾期高额违约金等问题,导致借款消费者承担巨大的还本付息费用和压力,更有甚者会面临暴力催收、信用受损等严重危害自身权益的情况。
郑重提醒:
消费者贷款美容前要审慎评判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还款能力!
消费者被要求向贷款机构提供虚假的资质证明和单位月薪,以证明还款能力,一定要提高警惕!
案例一
2016年7月,重庆某美容医院负责人文某等4人为招揽顾客、牟取利益,与中介人员王某等3人共谋,由中介人员寻找消费者到医院申请贷款,美容医院工作人员协助消费者通过虚报医疗美容项目、费用等,使用手机APP向某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所得贷款金额由美容医院、中介人员、消费者按比例分成。截至案发,该美容医院从某金融公司骗贷款240万余元,涉及上百人。
案例二
知乎上一位大学生爆料,她在大二时被骗入坑“美容贷”,向平台借钱了4800元,共需偿还5892.28元,利率高达22.76%,一个月按时要还330元,还了整整18期,直到大四,才东拼西凑勉强还完贷款。对于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其中的压力与痛苦可想而知。
根据2023年4月6日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从检察机关起诉涉医疗美容刑事案件人数来看,诈骗罪为此类案件的最高频罪名。本文着眼于“医美贷”主要涉及的刑事风险之一——诈骗类犯罪,分析“医美贷”中典型的诈骗类犯罪行为模式,以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医美机构合规提出建议。
一、“医美贷”涉嫌诈骗类犯罪的行为模式分析
(一)典型行为模式一:“0元医美”
然而,常见的套路就是,医美机构等平台在前期会返现或者代为偿还贷款,且以此作为营销内容招揽更多客源,但还款一两期后则以各种理由不再还款、返现。被吸引、招揽而来的消费者们,“0元医美”没有实现而是背负了大额贷款,有的甚至无能力偿还。
(二)典型行为模式二:“套路贷”
例如,2021年电视剧《扫黑风暴》中的“美丽贷”情节。在“美丽贷”这一段情节中,江疏影饰演的记者为搜集写作素材深入了解医美机构的“美丽贷”,医美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美丽贷”利率极低,然而就在此时有一名顾客气冲冲上门道:“本来是每个月还款,怎么突然通知我三天内还款”,引起了记者的怀疑,随后当记者上楼到美丽贷公司详细了解时,利率就变成了前三个月的月利率18%、三个月后月利率25%……
(三)典型行为模式三:“工作整容”
在Alpha案例系统中搜索“医美”及“贷款”检索到的12个不同的刑事诈骗案件,其中8个涉及“高薪招聘、入职需整容”。案件中的被告以整形作为招聘要求,并且公司会报销整容费用等,使被害人相信通过整容即可获得高薪工作且不用花钱就可进行免费的医美手术,从而背上整容带来的高额债务。而后,公司又以不符合条件等多种理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
表1以“工作整容”为理由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
(四)典型行为模式四:“黑户贷”
与前几种模式不同的是,此种模式的受害方一般不是消费者,而是贷款公司。其典型模式是,医美公司明知客户无贷款资质、无还款能力(尤其是已因征信不良成为银行黑户、无法贷款)还招揽此种客户,然后帮助客户在提供贷款资料时造假,隐藏、掩饰客户无贷款能力的事实,骗取贷款公司放贷。此种行为可能构成的罪名也更多样,除了诈骗罪,还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等等。同样,作为无还款能力、无贷款资格的贷款自然人,也可能涉嫌上述罪名。
比如(2023)沪0101刑初83号案件中,医x道公司与D公司签订“新颜分期”贷款的特约商户合作协议,D公司在资金方XX有限责任公司放贷前,做好客户引流、资料数据整理分析、信用评级管理等事宜。医x道公司以免费做医美整形项目为诱招揽客户,向客户(含部分本公司员工)承诺以其名义申请的“新颜分期”贷款由医x道公司承担还款,被告人陈某在明知公司经营不善,处于亏损的情况下,根据医x道公司的决策安排,作为院长予以落实执行,且参与接待部分客户进行医美项目“面诊”销售。被告人袁某使用客户手机操作办理贷款,当遇到被害单位核实医美项目真实性时,则提供虚假手术照片等不实信息以通过贷后审查,咨询接待客户时会指导其隐瞒真实情况做虚假回答。2021年7月至9月,医x道公司以上述手法借用客户名义申请“新颜分期”贷款30笔,骗取XX有限责任公司向医x道公司发放贷款合计127.94万元。最终本案两名被告人也以合同诈骗罪被定罪量刑。
当然,医美行业所涉及的行业乱象、刑事罪名也并不只有诈骗类犯罪,而且即使是同样涉嫌诈骗类犯罪也不仅只有以上手段,本文仅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典型行为方式。
二、消费者如何预防被骗风险
(一)警惕“薅羊毛”心理
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首先分析“薅到羊毛”的可能性。医美项目尤其是手术项目的市场价格都不低,费用通常动辄几万至几十万。面对免费医美的宣传,消费者们可以仔细思考0元医美这样的“天上突然掉下的馅饼”为何砸中自己。面对招聘公司提出的整容后即可获得高薪工作的说辞,应聘者们也可根据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行业、工作内容、平均薪资、学历等多方面因素判断整容后突然获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
其次,面对“薅羊毛”这样的好事,求美者们更需要考虑的是手术的结果。一些医院声称刚开业,为吸引顾客才推出0元医美项目,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诈骗消费者财物。然而越是刚开业的医美机构,其资质、医生能力越没有保障。毕竟求美者们都是为了更好的面容才选择医美,所以应尽量选择有保障、有资质(主要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选择有资质(包括《医师执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等)、成功案例多、工作经历长的医生。
(二)理性应对容貌焦虑
在大众对医美的接受度、居民消费能力与水平、消费观念都发生变化后,一条变美之路——医美成了一些人的选择。尤其是一些消费者出于容貌焦虑,也加入到医美之路中。
“容貌焦虑”的人过度重视自己的外貌,对自己的容貌挑剔、过度放大自己的容貌缺点、反复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容貌。在当今社会下,除了焦虑者本身原因外,也有较多引起容貌焦虑的客观原因。比如,医美行业的迅速发展、大众审美风向的不断转变、“颜值即正义”的社会风气等等,许多人逐渐出现了容貌焦虑或者本身的容貌焦虑有所加重。明星、网络红人、身边朋友以及外界的各种信息可能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增加我们的容貌焦虑,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面对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对自己容貌“不完美”的评价、制造的焦虑以及低价、免费医美等引诱方式,更要综合实际情况理性地衡量医美的必要性。
人人都有求美之心和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要为了追赶整容热、追求极致与完美、缓解容貌焦虑随意“动刀”。
(三)查询医美机构、医师和医美产品资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防范医美风险,消费者需要了解医美机构、医师和医美产品应具备哪些资质,并查询是否具备资质:
1、医美机构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图1卫健委全国医疗机构查询页面
图2卫健委全国医疗机构查询的详细信息
图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样本
(2)医美机构级别
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美容外科被分为四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消费者们可以通过查询该目录查看意向手术的所项目分级。同时,消费者还应注意,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可开展不同医美项目的主体有所区别。
表2《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要求的不同级别医美项目开展的机构资质要求
图4三级整形外科医院信息示例
图5美容医院信息示例
(3)医疗美容科目
通过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消费者可以看到该医美机构的诊疗科目。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第9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第16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消费者在到医美机构进行项目前,需查看意向项目是否属于该医美机构的诊疗科目以内。涉及需要麻醉的科目,消费者还应查看该医美机构是否的诊疗服务范围是否包括麻醉科。
2、医师执业证查询
图6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
图7医生执业信息查询详细内容
3、医美产品查询
图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医美产品注册情况查询
图9医美产品注册情况查询详细内容
三、医美公司如何预防刑事风险
(一)合规宣传
(二)审慎义务
1、对合作贷款机构的审查
如需与贷款机构进行合作,医美机构在选择合作的贷款机构时应深入了解和审查合作对象。中整协《关于在“中国医美”监督自律信息平台公示医疗美容金融服务机构名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在《倡议》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合规开展医疗美容消费金融服务的单位的基本要求。按照《通知》的要求,医美机构应选择设立并持续运营三年以上的金融服务商,持牌金融机构或持牌小贷公司,并且在决定合作时对合作对象进行调查,重点审查合作对象公司及高管、股东是否发生过重大违法事件或接受行政处罚,审查合作对象公司的股东及关联公司是否从事/属于医美行业等。
医美机构可自行对贷款机构进行初查,如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企业信息,查看企业范围是否包含发放贷款、查看是否经过行政处罚等。如要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在选择合作之前可开展对合作机构的尽职调查、合规调查等。
图10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贷款公司公示信息
2、对客户情况的了解
一方面,医美机构应当对客户的收入情况、支付能力和还款能力应当有大致了解,如根据工作、收入等情况大致评估还款能力。医美机构若以“黑户可贷”“学生及未成年人可贷”等字眼进行宣传,造成贷款公司贷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则医美机构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等罪名。因此,虽然一般情况下,医美机构不是发放贷款的机构,也没有审查贷款资格的法律义务,但医美机构仍可以对客户的收入、支付和还款能力进行初步评估以防范自身的刑事风险。
3、不主动向消费者推荐“医美贷”
虽然目前对于医美机构是否可向就医者推荐“医美贷”产品,没有全国统一规定,但医美机构为防范自身风险,可严格比照高标准,合规审慎经营,避免触及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