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预测概括“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期间,互联网医疗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当前防疫工作的紧迫需求。远程问诊的诊疗方式,在降低轻症患者交叉感染几率、实现患者就医行为“物理隔绝”的同时,也打破了医疗资源地域限制,推动了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为缓解线下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诊断工作之外,互联网医疗还填补了家庭医生在疫情防控中的缺位,及时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病情咨询、分诊分流、情绪安抚、心理疏导的服务。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互联网医疗的本质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抽象地从互联网与医疗的关系角度看,有人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也有人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服务”。这种分歧的存在源自争论双方对“医疗行为”的不同界定:一派认为只有涉及到核心诊疗过程行为的才能叫做医疗行为,另一派认为包括“导诊、分诊、线上健康咨询”等环节在内的非核心诊疗行为也同属医疗行为。另外,也有声音指出,医疗作为一种基于证据采集而展开的行为,即便排除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一样可以通过互联网采集到证据,甚至更好地采集到患者证据。因此,互联网问诊在证据采集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核心诊疗环节。

从现实的医疗资源配置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在于医疗的移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并不是简单地将医院搬到网络上,而更多地是击穿信息壁垒,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通过优化行业产业链的供需关系,来促进医疗资源供应和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利用互联网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利用,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效率,整合资源,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重申,医师只能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复诊服务,禁止初诊。在互联网医院只能复诊不能初诊的政策背景下,如果将“医疗行为”进行狭义的界定,即将其界定为仅涉及核心医疗环节的行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可能更多地是指一种由医疗机构以及具有医疗资质的人员通过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的一定范围内的医疗健康服务,作为对传统医疗行业的补充而存在。

然而,由于互联网医疗无法突破政策上的“诊治禁区”,在经历了5年高速发展之后,互联网医疗市场大浪淘沙,不少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撑的初创企业纷纷被市场淘汰,互联网医疗暂时进入到了行业发展瓶颈期。

其实,互联网医疗行业在前几年走进瓶颈期,政策限制是一方面,行业本身也有诸多问题有待理顺。例如,互联网医疗至少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即医疗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考虑到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比如,西医需要视触叩听,中医需要望闻问切,排除面对面交流的诊疗模式,互联网医疗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几何?基于准确性的医疗安全性几何?换言之,互联网医疗是否具备首诊的可能性?

对此,有关专家在国办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后表示,这一限制条件是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反映了卫健委的高度谨慎态度。但他也指出,不是说互联网首诊一定要在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上超过线下首诊,才应该被政策允许,而应是在综合权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质量有保障这四个因素的条件下,判断互联网首诊是否总体不劣于线下首诊。此外,除去质量和安全问题,互联网医疗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有关专家表示,互联网医疗尚属新兴行业,目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使得互联网医疗行业缺乏较为全面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例如,咨询服务、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设备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尚需要建立一套与国情相适应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有专家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医疗机构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患者检验检查结果不能共享,医院孤岛现象相当严重。这严重阻碍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居民电子病历数据库、区域信息平台等均无法建立。

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对“互联网+医疗”持观望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医疗”运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医疗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间的矛盾。然而,当前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人才放不开、部门间的保守观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一些医生代表表示,目前,大多在线医生还是具有编制身份的单位人,线上的“共享”可能就意味着线下的“损失”。如何实现医生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保障患者在线诊疗的同时能够便利的获得电子处方,进而完成购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尽管互联网医疗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长期来看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互联网医疗若要不止步于在疫情期间昙花一现的繁荣,就必须尽力克服影响长期发展的种种障碍。其核心在于努力促成医疗机构、医生、互联网公司等多方联动的发展环境,形成完整且规范的医疗服务闭环,实现真正的“数字健康”。

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应努力把握各方诉求,将需求作为发展的源动力。我国传统医疗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痛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待解决,各方参与者对互联网医疗的诉求明显。在此背景之下,互联网医疗企业需要基于用户需求的换位思考,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领域寻求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ReferenceAnalysis

思路解析

题型解读: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案例分析题,包括两问:一是结合给定材料,概括“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二是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新业态加快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是概括总结类案例分析题和分析决策类案例分析题的组合。

概括总结类案例分析题往往考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整理能力,出题时,题干往往会出现“归纳、概括、概述、表述、总结”这一类的词汇,通常要求概括总结问题、内容、理由、经验、意义、成绩、影响、建议等。分析决策类案例分析题主要命题模式包括分析类和对策类,分析类主要是分析原因或者问题,对策类主要是提出对策、建议、思路、措施等。

要点提示: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归纳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做这样类似题目时候,要坚持“大开大合”思路,既要从文中寻找答案点,但又不能被料捆住手脚。要做到“意在文中,答在文外”。当然材料中一些关键词、句可以引入融合,可做语言上的修理。

参考答案一

参考答案二

互联网医疗存在政策限制、质量不优、安全欠缺、法律不健全、信息不共享、标准未建立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五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科学研判,放开政策限制。重新评估互联网医疗首诊可能性,科学比较线上、线下首诊的服务质量,放开不必要的政策限制,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监管,倒逼质量提高。加强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行业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欺骗患者等不法行为,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四是信息共享,理顺诊疗流程。打破孤岛现象,实现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共享患者检查结果,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转诊制度,实现医生线上线下相结合,理顺诊疗流程。

参考答案三

“互联网+医疗”存在制度限制、标准不清、法律不全、信息不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打破政策限制。重新评估互联网医疗首诊可能性,放开不必要的政策限制,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规范行业标准,明确具体责任。建立符合医学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运行机制,制定与现实医疗工作紧密衔接行业标准。

三是健全法律法规,提供法治保障。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设置、监管、医师多点执业、保护隐私等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四是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打破孤岛现象,实现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共享患者检查结果,实现不同机构、线上线下互通。

五是完善监督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端口,对互联网医疗实施动态监管。同时加强对机构、平台、智能医疗的设备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的安全防护,保护患者隐私。(365字)

THE END
1.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患者教育: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患者需求和行为,为营销策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本地化推广:深入了解并分析所在地区的患者需求和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市场的推广策略。利用本地化的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和社区群组等,发布互联网医院的相关信息、服务内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744944440226684&wfr=spider&for=pc
2.如何推进互联网+医疗降?多读《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服务方式中需要增加“互联网诊疗“,通过互联网医院,医生多点执业,更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走进社会办医,走进医疗互联网医疗平台,但是公立医院也会建设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平台)也会吸引很多社会办医的医生去公立医院多点执业。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发布《关于深入推进http://zl.hxyjw.com/arc_39576
3.关于互联网+医疗的一些个人观点51CTO博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才刚刚开始试点,由按项目付费转变为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其效果还需拭目以待。显而易见通过互联网+医疗是无法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有人可能会说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和“上下转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问题,我的观点是“远程会诊”和“上下转诊”是为解决“医疗https://blog.51cto.com/u_15346477/3688854
4.“互联网+”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过去几年,“互联网+”颠覆了很多行业,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也改变了很多医生的工作方式和患者的就诊方式。 比如,互联网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利用大数据可以预测肝炎、结核病和性病的发病趋势;互联网可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互联网可以改变临床科研方式;互联网让远程监护成为可能……。 https://blog.itpub.net/69954927/viewspace-2665899/
5.“互联网+医疗”有哪几种模式可应用互联网+医疗已逐渐成为人们就医的主要方式,科技改变了传统医疗看病方法,互联网的应用成功的为医院系统管理改变了原有的现状,通过智慧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将优质资源放大,使得医院在管理上更加信息化和现代化。 不同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的改变管理方式也会不一样,以下模式可以参考了解: http://www.tohoogroup.com/156/156/291
6.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付费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意见》精神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通知(国办发〔2018〕26号),大力支持“互联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服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现就积极推进“互联网+”医http://www.bjhwtx.com/h-nd-55242.html
7.深度代配药+互联网+线下就医,上海全力打通医疗“堵点”在接收到购药订单后,1药网每天从上海安排专车专人,通过已打通的昆山至上海的绿色通道,前往公司位于昆山的华东运营中心取件,之后再原路返回上海,并将随车的所有订单按收货地址分别送往1药网设立在浦西和浦东的自提点。 近期,互联网医疗平台慧医天下上线了“药急送”服务,联合O2O合作药店解决慢性病患者买药难问题。https://www.yicai.com/news/101391134.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解读《医师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 互联网+医疗 《医师法》第三十条规定:执业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同意,可以通过互联网http://www.wh5yy.com/view/1188.html
9.医疗AI产业链如何颠覆传统?AI大模型携手医疗巨头,打造未来医疗生态圈GPT-4已实现医疗领域商用合作。微软旗下Nuance Communications 发布与 OpenAI 的 GPT-4 集成的支持语音的医疗病历 生成应用程序DAX( 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 )。GPT-4对于事实的阐述精度对比GPT-3.5高出40%,在医学知识自测 评论考试表现更优秀,支持多模态输入,预测会对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公卫、医保信息化细分https://blog.csdn.net/kaka0722ww/article/details/139678168
10.互联网:远程医疗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医疗正在改变我们获取健康服务的方式。远程医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便利,也为城市中的忙碌人士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文将深入探讨远程医疗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应用与挑战,以及它如何通过各种形式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http://www.zaker.net/news/article_new.php?pk=66bc6c2a8e9f0919a07caa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