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阿里系、平安系导流,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五年来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42.16%、128.80%,自2015年来分别累计亏损7.21亿元、32.70亿元。截至2月5日,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收盘价较疫情发展初期1月2日各自收盘价分别增长了19.12%和22.23%。
行业端: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疫情将助推线上问诊率至约10%
目前互联网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在2018年预测为491亿元,占大健康市场规模比例仅0.45%。随着2019年6月国家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再加上此次疫情的催化剂作用,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此前,人们线上问诊的比例仅为2%-4%,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作用下,人们的就医习惯将迎来大改变,该比例也有望大幅提升至10%;随着疫情下人们物理出行数据的共享,互联网医疗行业数据共享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市场前景广阔
据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8年至202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预测值分别为10.85万亿、12.19万亿元、13.66万亿元。根据新时代证券研报数据,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在2018年、2020年的预测值分别为491亿元、900亿元。2018年、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测值占同期中国大健康市场规模预测值的比例分别为0.45%、0.66%,互联网医疗市场仍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医疗健康政策,《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态度。
新时代证券研究团队表示,从政策鼓励角度而言,2020年后,更多在线医疗、大数据、AI智能等互联网企业有望参与进来,在技术和数据层面给出更多的判断、解决方案,在线诊疗、互联网医疗迎来加速发展的契机。
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政策中包含的互联网医疗的概念仅针对在线诊疗,其他互联网医疗服务并没有在政策中体现;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行业最大的难点在于原始数据的获取,而随着本次疫情下,人们物理出行数据的共享,互联网医疗行业数据共享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
线上问诊比例将增至约10%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访问量大增
根据新浪新闻网显示,截至2月6日13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065例,累计死亡病例56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0例,共有疑似病例24702例。
肺炎发展迅猛之际,互联网医疗也迎来了用户端就医习惯改变的重要契机。疫情时期,用户加强了对健康信息的互联网获取及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诊疗,主动或被动式地对足不出户使用医疗服务产生了一定认知、进行了初期体验。
1月20日,平安好医生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挥中心,成立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开启了全体医务人员的培训。平安好医生检测的数据显示,1月24日后访问量激增。后台数据显示,站内关键词搜索TOP3分别是:口罩类(搜索量同比增长25倍以上)、连花清瘟等药品(搜索量同比增长280倍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搜索量同比增长3400倍以上)。
1月24日晚,阿里健康联合支付宝紧急上线了在线义诊服务,4天内超过160万人访问在线义诊,部分医生平均每天接诊200人。多个互联网医疗APP成为疫情情况、口罩及药店情况获取的重要入口,多家上市公司加速互联网医疗的推广覆盖,疏导医疗压力。
此外、微医、好大夫、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均开通了在线义诊服务。
互联网医疗领域专家曲晓良对新浪财经表示,之前,大概2%-4%的人会使用线上问诊,但基于此次疫情的发展,人们到医院就诊并不方便,使用线上问诊服务的比例可能将提高到10%左右,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很大的就医习惯的改变;与此同时,快递业现在很发达,可以引进在线配送,这都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情。
企业端:背靠平安系和阿里系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五年来营收指数上涨
这五类平台中的大部分公司为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主要为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和1药网。
上文提到,在此次疫情面前,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均上线了免费义诊服务,且均为其平台带来了较大的访问量。在以“先做规模,再谈赚钱”为风向标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营收均在近五年来大幅上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128.80%、242.16%,自2015年来分别累计亏损32.70亿元、7.21亿元。
截至2月5日,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收盘价较疫情发展初期1月2日各自收盘价分别增长了19.12%和22.23%。
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APP用户及时长首位营收CAGR128.80%
平安好医生于2018年5月于港交所上市,融资11亿美元。公司主要提供医疗及健康服务,如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服务、健康商城服务和健康管理与互动服务等,主要在中国国内市场开展业务。平安好医生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第五家全资子公司,第三家上市公司(第一家中国平安,第二家平安银行)。
横向来看,截至2019年四月,平安好医生位居互联网医疗APP用户及时长首位,且大幅领先于竞争对手。根据Trustdata《2019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平安好医生2019Q1全域生态流量超过5500万,同比增长180%,排在行业第1,新增用户占全行业6成(60.1%),大幅领先好大夫在线(16.2%)、微医(12.0%)、春雨医生(5.6%)的新增用户。根据Trustdata19Q3数据,在主流医疗健康类应用用户使用总时长中,平安好医生占据7成(73.5%)。
流量型互联网医疗公司的平安好医生能够在流量上大幅领先对手,与平安系的导流离不开。根据Mob研究院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与平安金管家的用户交叉度最大,知鸟与平安好医生的用户交叉度最大。
纵向来看,近五年来,公司整体营收实现巨幅增长,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2.40%至22.73亿元,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78.68%至33.38亿元,较2015年的2.79亿元增长了近11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也高达128.80%。
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公司税后利润仍为亏损,2018年、2019年上半年税后利润分别亏损9.13亿元、2.74亿元,从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税后利润合计亏损32.70亿元。
业务层面,五年来业务构成中,消费型医疗收入占比大幅减少,从2015年的55.48%到2018年的27.13%,减少28个百分点;健康商城业务的占比大幅增长,为目前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2018年、2019年上半年,医药电商收入占比分别高达55.86%、64.03%。
阿里健康:背靠手淘和支付宝两大流量平台营收CAGR242.16%
招商证券研究团队表示,阿里健康已从单一的追溯码服务商,发展成为医药电商冠军。尽管2017年中国的健康产品电商GMV约达1000亿元人民币,但医药电商渗透率(3%)仍然远低于整体电商渗透率(20%)。公司自有B2C业务(占18财年毛利的65%)牢牢占据线上药房龙头的位置。其母公司天猫医药馆(与其业务分成占公司毛利的19%)也是电商第三方平台的绝对龙头。因此公司将明显受益于电商渗透率不断提升和处方药销售监管逐渐放宽等利好因素。
依靠医药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营收规模也实现了大幅上涨,2017年至2019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39.43%%、414.15%%、108.62%至4.75亿元、24.43亿元、50.96亿元,2019年营收较2015年增长136倍,2015-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42.16%;2017年至2019年,税后利润分别亏损2.09亿元、1.09亿元、9176万元,亏损缺口在缩小。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119.13%至41.17亿元,税后利润亏损7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