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软件,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的很多问题,就连看病就医也不例外。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云看病”正在成为年轻人就医的新方式。
线下就医的补充和延伸
第二次“云看病”是在疫情封控期间,由于牙疼得厉害,她又一次在线向医生求助。在使用了医生给她开具的消炎药和漱口水后,牙痛很快消失了。对症的诊断和治疗,让小螺对线上问诊的方式有了认可,每次看病买药只需几十元,虽然不能使用医保,但却省去了很多线下看病的麻烦,而且线上的医生也挺“靠谱”,确实能够缓解症状。
疫情三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线上问诊的就医方式,1989年出生的璐璐也是其中一员。因为皮肤出现湿疹,她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上挂了号,按照医生的推荐买了药膏,从而避免了去医院的麻烦。“疫情期间去医院总担心自己被感染,再加上也不是大病,觉得没必要去医院折腾。”璐璐对记者说。
异地就医的“刚需”
如果说对于小螺和璐璐这样患有普通“小病”的年轻人而言,线上问诊是线下就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那么对于牛晓红来说,互联网医疗则是一种“刚需”。
科普+线上问诊,造福更多患者
“让病人治好病、省钱、省事,是我们的七字方针。”刘迎龙对记者说。他同时也向记者坦言,做到这七个字并不容易。
二十年前,刘迎龙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担任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当时他就注意到,许多家长带着患儿到北京治疗小儿先心病,常常排队挂号一等就是好多天;有时排到农历小年,医院病房不接收病人,这些家长就带着孩子住在北京,等到正月初八医院一上班就去“抢床位”。从那时起,他就在琢磨,如何让孩子们减少患小儿先心病的几率,如何帮助患儿和家长更加快速便捷地得到治疗。
迄今为止,刘迎龙在抖音上发布了600多条科普视频。这些视频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儿先心病的致病因素、如何通过胎儿超生及早发现、新生儿先心病如何治疗等等。受众不仅是患儿家长,还包括专业领域的年轻医生。“这些视频不仅能够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对下级医院医生的专业知识普及也有一定指导意义。”刘迎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