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医直播又“出事”了 文/依文 随着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涉医直播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近日,有媒体报道称, 快手 平台... 

从科学护肤的角度来看,皮肤科医生的科普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当李逵和李鬼真假难辨时,势必也会对医生的权威造成影响,且扰乱市场的良性竞争。

1

跨专业科普、诱导私联

涉医直播乱象不止

事实上,上述媒体所报道的涉医直播乱象仅是“冰山一角”,而这次整改也并没有完全将乱象问题遏制。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青眼号外还发现,有不少医生的直播间以“聊天室”的形式为主,除医生本人账号外,会有一个名称为助理、咨询室的账号,在直播中负责和连线用户进行沟通,除了口头引导,还会在公屏上或画面中用“加薇”“+威”等同音不同字的表述引导用户私下进行联系。

2

各大平台“皮肤科医生”泛滥

以抖音为例,完成黄V认证的医生会清晰显示xx医院xx科室医生,如名为“皮肤科教授张堂德”账号就显示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堂德,而几乎大部分完成认证的医生主页都有“医生服务”的标签,点进去会显示医生擅长的疾病、所属医院,用户可以点击使用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服务评价等功能。另外,还有不少医生的头像框显示“AI聊天”,点击即进入AI聊天回复页面。

不过相较于抖音,视频号的认证则略显“混乱”。在各大“皮肤科医生”主页直接显示医院、科室的医生较少,大多都是在个人介绍栏中显示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医学硕士、xx协会成员等,并未有直观清晰的医院名、职称等认证信息露出。从视频内容来看,大多以“几块钱就能解决xx问题”“x种常见问题,皮肤科医生教你解决”等为开头。

▍截自视频号

青眼号外也在小红书以“皮肤科医生”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有不少视频都是与祛痘、护肤品、面霜有关,且部分视频右下角还打上了“赞助”的字眼。可以说,各大平台的“医生生意”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截自小红书

对于上述现象,有行业人即直言道,“作为医生而言,一旦他的视频商业化了,那么,其科普的内容是否能继续保持公正客观就需要打上问号了。同样,无论是医生还是助理在直播时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会被网络放大,可能出现信息的误导和混淆,这些也可能会损害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严重的甚至会耽误患者病情。”

3

多方出手,整治医疗自媒体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医生直播或是视频商业化,不仅会导致其权威性大打折扣;从合规的层面来看,国家和各大平台对于医生在视频平台进行科普、直播带货等行为也是严监管的势态。

今年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即联合发布了《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其中第九条明确规定,“要规范直播带货,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

而对于美妆行业而言,皮肤科医生也不能成为品牌或商家的流量入口,也不应该是后者营销推广的噱头。“他们应该是为产品功效保驾护航的核心,或者为消费者答疑解惑的窗口。”

不可否认,医疗行业需要自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在流量面前,医生也应珍惜职业声誉,恪守医德。对于整个直播行业来说,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普通MCN,要流量更要有底线,才能守住初心,走得更长远。

THE END
1.快手上医生可靠吗?网络视频医生不能完全可靠。作为一名专家,我要强调的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我们应该更倾向于正规医院https://ask.zol.com.cn/x/16047464.html
2.快手平台“假医生”真带货近日,有消费者向羊城晚报投诉,在快手直播间,仍然可以看到打着“医学科普”“健康养生”旗号的主播,大肆宣传产品功效并带货,其中不乏有认证信息为“某医院医生”的主播。那么,这些医生是真是假呢? 记者被踢出直播间 在快手平台上,存在多个认证“某某医生”的账号。很多老年人喜欢刷这类视频,尤其喜爱听健康养生知识,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6132750348994.html
3.快手上的“神医”,可信吗?2月2日,一则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视频获得了2.2万点赞,评论区许多网友大赞“良心医生”,一些病人留言表示要“听大夫的话”。 这是快手上一个典型的“医疗科普”作者,这位“心血管申力医生”获得了快手平台的“黄V认证”,认证信息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擅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https://www.huxiu.com/article/40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