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不信医生信百度治病不可盲目

不信医生信百度老婆濒临休克老公手机“问”药

厦门:老婆濒临休克老公用手机“百度”不让用药

“觉得身体哪儿不舒服,上网百度一下”,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很多人习惯遇到不明白的事就上百度等搜索网站打个关键词问一问。但如果遇到了紧急病情,真会有人宁可相信百度也不信医生吗?17日晚上,在中山医院急诊抢救科,医生就遇见了这么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荒唐:不信医生用百度“问”药

家住莲花的刘小姐前天刚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年假,和朋友去外地旅行回到了厦门。可是不知道何故,一觉醒来后她突然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不仅全身出现红斑,瘙痒难耐,更严重的是,她觉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她的老公紧急将她送到了医院就医。中山医院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判断刘小姐是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休克倾向,需要紧急处理。在为她吸氧的同时,医生开出其它急救药品,并同时通知皮肤科医生会诊。

可是等皮肤科医生到达后,却发现急诊医生开出的急救药品家属并未及时给刘小姐服用。“谁知道你们开的药靠不靠谱,不急这一会吃,等我问问再给她吃。”刘小姐的老公一边摆弄手机一边头也不抬地对医生说。待医生探头一看,才发现患者家属居然在用手机“百度”看病!最后在急诊科和皮肤科医生再三表明利害关系的情况下,家属这才同意用药,好在最后患者转危为安,痊愈返家。

医生:网络看病当心误诊伤身

“不信医生信百度”别忽视了搜索引擎里的伪科学

在刘小姐的丈夫看来,所有搜索引擎,都是万能的。在妻子生病后,在医生开药后,丈夫都在百度里进行搜索,给医生提出疑问。就是在妻子出现危险症状的时候,丈夫依然在百度里搜索知识,拒绝医生抢救。医生看了他搜索的知识,发现这些知识原本就存在问题,很容易误导患者。

假如,因为丈夫的固执,伤害了妻子,不知道该找谁去说理?现实生活中“有事问百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应该说,百度、搜狗、360这些搜索引擎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靠着搜索引擎,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了。但是,并非所有事务都能依靠搜索来完成。有些事情是可以的,比如书籍信息、商品信息、人物信息等等。但是,对于一些生活知识、医疗知识来说,就不能完全相信搜索结果。

网络是方便的,但是也往往潜在着很多危险。尤其是那些道听途说的生活知识、医药知识、民间偏方更是危害无穷。这一现象,国家科技部门也已经发现,专门成立了一个“网络虚假知识揭露平台”,定期揭露网上的“虚假知识”。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揭露了100多种不符合科学的伪科学知识。

这些伪科学被伪装成比“皇帝内经”还神奇的东西,其实它们也只是一个个网络之上的“张悟本”、“胡万林”而已。这些伪科学缘何能够得以传播?这与网络的发展有关,更与胡乱发布有关,还与随手转发有关。鉴于生活知识、科技知识、医疗知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一方面不能允许随便发布此类信息。一方面要规范转发的行为。另一方面需要经常打假,以正视听。

宁信“百度”不信医生是剂清醒药

不用怀疑病人家属辨别问题的智商,恐怕专家所说的“医生诊治的三分钟和网上的三分钟问诊不能同日而语”这个道理他们未必就不懂。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又有几人不知尽信网不如无网?可是医生就在跟前,并且急救药品已开,可是病人的老公偏偏宁信“百度”不信医生,还放言“谁知道你们开的药靠不靠谱”。

连最起码的信任也没有,可见医患关系有多对立。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病人,谁都期盼医患矛盾小点再小点,医患关系好些再好些,然而信“百度”不信医生这一残酷的事实,为现下医患关系再添一大大的问号。

宁信“百度”不信医生,作为医生咋想?恐怕应该反思如何重拾患者的信任,如何让病人及其家属不再有“谁知道你们开的药靠不靠谱”的诘问和担忧。作为政府部门咋想?还不能沾沾自喜于“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医患关系得到改善”、“医患矛盾得到缓解”的那一点点进步,须拿出更多的真招实招甚至大招,为医患关系的更加改善再发力。作为公众咋想?一要更加清醒认识到,尽信网不如无网,毕竟网上信息更加泛滥,真假更加难辨;二要提高警惕,莫轻信偏信,更莫盲目“自诊”、“自治”,以免误诊伤身;三要对医生有起码的信任,要知道医生的三分钟需要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知识的积累,远比网络看病靠谱。

在我国,医患关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平心而论,对于医患矛盾,很难将责任全然推给其中任何一方。若说是医生的问题,一些蛮不讲理的患者和一些职业“医闹”的存在,确实严重侵害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就医秩序。若说是患者的问题,一些医生脸难看、话难听,动辄开大处方、让患者去做未必需要的昂贵检查,也确实让人心中憋气。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信百度不信医生”这一现象,需要几方的共同反思,他就好似一剂清醒药,让我们更加清楚当前医患关系依然非常紧张,与实现“根本性好转”这一目标仍有距离,各个方面一刻也不能松劲。

【启示与思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力量有目共睹,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都被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网上海量的资讯,高效的搜索,给人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一部百度百科,可以满足很多入门级知识需求,而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百度旗下子频道,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各种疑问,也基本能得到解答。所以,几乎无所不能的百度被冠以“度娘”的昵称,而“诸事不决问百度”,也以调侃的语气表达出人们对搜索引擎力量的认同和赞叹。

来到医疗领域,不仅百度搜索,一些在线医疗APP的兴起和网络自发社群的形成,给遇到小病小痛的网友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病情,甚至治病DIY的途径。但我们也知道,网上的医疗知识可能很丰富,但总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参考一下可以,遇到危险情况,必须到传统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正规医院的大夫们,有着多年临床经验,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诊断,不仅有患者或家属的描述作为依据,更有望闻问切和仪器化验等各种诊断手段,这岂是网上简单的敲字提问所能比的?生命健康容不得托付给“度娘”,谁要真像厦门这位先生一样,盲目自诊,用上网搜索来干扰医生救治,沦为笑谈倒在其次,家人要是真的因此耽误救治有个好歹,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因此,要想避免类似荒唐的事件再次发生,医生不该只知嘲笑这名男子的“不懂事”,更应反思自身职业道德是否能经得起患者的质疑。只有医德提高了,患者才敢把自身的健康放心地交给医生,而不是交给百度,毕竟,网络虽然方便,但也潜伏着很多危险,如在线医生参差不齐、虚假医药知识横行等。

THE END
1.百度免费咨询医生在百度上咨询医生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因为百度上的信息来源可能不可靠,而且没有经过专业医学机构的审核。https://askar.39.net/ask/changshouzhongliuke/EywW5LDy.html
2.“百度就医”给自己开药?药想吃就吃?六旬大妈患上了“恶性撤药六旬大妈患上了“恶性撤药综合征”! 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人一旦有点不舒服都经常会在百度上搜一搜看自己这是得了啥病,更有甚者有的人会根据百度上的一些病情介绍自行“问诊”,“自作主张”买一些相关药品服用。 今天,咱们故事的主人公,63岁的李阿姨就是被“自作主张”害的够呛。2两年前,李阿姨开始出现行走http://m.baojinews.com/web/news/content/110180
3.百度平台医生不靠谱,平台不靠谱在百度上搜索医院,跳出来百度健康平台,说是可以线上找医生,付费进去发现平台上的医生非常不靠谱。 百度霸王条款,说他们的医生是专业的,不给退款。 里面的回答非常不靠谱,问过药房的医生,这个方子有毒,不敢吃。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管一管,百度平台上搜索出来医院的信息,希望可以退款给我。 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69397027/
4.网上医药医疗咨询可信吗正规网站医生意见是可以相信的,比如春雨医生,好大夫网站等等。但是现在一大部分网上医药有关的咨询全部被福建省莆田系骗子所霸占,特别是不去正规医药app直接百度查询的,几乎所有医药广告是骗人的,特别是下面标有广告二字的链接。直接百度查你的疾病诊疗有两种结果,第一是吓死你,第二是骗死你。如果他们动不动建议你手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7985571915.html
5.百度降黑猫投诉百度健康专家问诊不靠谱,74元只换来“去医院”! 我在12月13日17:22分购买了百度健康的专家问诊,图文咨询,医生问了前提条件以后就直接说去医院检查,我认为特别不负责任,我74元就得到一句去医院检查,我去医院挂号只需要4元。 [投诉对象]百度健康 [投诉要求]退款,赔偿 https://gx.tousu.sina.com.cn/company/view/?couid=507561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