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问诊回答你的可能不是医生!医生账号出租,无资质也能看病

现代快报讯(记者于露吕洁马壮壮)线上问诊,为医生和患者建立了快速沟通的桥梁,给患者带来便利。不过,有医疗信息网站被曝出,许多表面上是医生的回答,其实是兼职者复制粘贴的内容,而兼职者很少具备医疗知识。

△医联平台上某"卖号"医生的账号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款名为"医联"具备在线问诊功能的App,存在医生账号出租的现象,诊费与兼职者分成,并且不问对方资质就出租账号,一个没有医疗知识的人,也能在平台上为患者"看病"。

医生账号出租,诊费与兼职者分成

互联网医疗科普兼职群里,不停有人发着兼职信息。现代快报记者发现,除了发布医疗问答类的任务,还有人在群里留言:"想租‘医联’号的可以找我",记者联系上了这名信息发布者。对方表示,自己是医生,因此有资格在"医联"等在线问诊平台注册医生账号。"我是二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科室属于内科。"他说,"如果你还想要其他平台的账号,我也可以注册。"记者询问他如何赚钱时,对方开始质疑记者的"专业能力",表示收益三七分,"基本都这规矩,我三你七。"他还说,"医联现在有人弄,我有朋友上个月赚了1万元。"

医疗兼职群里,出租"医联"账号的不在少数。一名网友称自己是某二甲医院儿科医生,他说自己曾在多个在线问诊平台注册账号,可以出租"医联"账号。还有一名自称全科三甲的医生称,他曾出租过"医联"号,分成比例是3.5:6.5,不过他的号正有人做着,不能租给记者。

不问资质,称"严重就建议去医院"

随后,上述自称儿科医生的网友提供给记者一个"医联"的账号,也就是一个手机号。不过他并没有询问记者的专业背景。记者表示自己对儿科不是很懂,他说:"都差不多,以常见病为主,严重点就建议医院就诊。"据了解,医联App是一款医生使用的实名认证、学术社交、自由执业的移动平台,可以进行临床交流等。根据医联App官方微博介绍,该平台汇聚了50万+的医生。

△记者与出租医联账号者聊天记录

记者发现,在App内的"工作室"页面里,还能看到医生的二维码,患者扫码就可以绑定该医生问诊。医生可以在"工作室"内的"服务设置"一栏,设置"随诊追问包"的价格,价格从免费到500元不等。

将问诊价格设置为50元后,记者尝试以患者身份扫描该医生的二维码。在问诊时,需要先付50元问诊费,才能与医生进行对话。该网友还告诉记者,在平台上的收益可以提现,由于绑定的是他的银行账号,他会在提现后按照分成给记者打钱。

值得一提的是,没过几分钟,这位租账号的医生就在兼职群里表示:"大家不要轻易出租账号。"

属于医生的个人行为

将核实情况

随后,记者联系了医联App客服。对方表示,医生认证要提交多点执业备案,需要上传身份证、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证件认证。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完成多点执业备案,才能开通在线执业功能。

记者提出,有人出租自己账号,客服称:"医生使用我们平台是同意了用户协议的,明确不得利用医联平台从事非法的不正当个人行为。如发现上述行为,平台有权单方禁用其账号,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对方表示,这是医生个人行为,如果发现医生出租账号的情况,提供详细信息后,他们会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无资质租用医生账号者

涉嫌非法行医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提供服务人员的资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对所提供的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律师万樾莉认为,医生账号出租现象可能危及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社会安全隐患。"如果租赁账号的人没有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网上搜索后给患者开药,而平台另一方的患者出于信任购买了药物,那么就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记者查阅《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发现,其中第二条规定,医师执业应当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第十六条规定《医师执业证书》应当由本人妥善保管,不得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和毁损。如发生损坏或者遗失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

万樾莉说,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如租用医生账号冒用医生名义行医,其行为实质为非法行医。造成损害的,《医师执业证书》的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将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平台经营应当建立平台内交易管理制度。如果投诉人举报后,平台经查证属实不采取措施,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E END
1.寻医问药网,是医生本人在帮助患者解答问题吗?还是不寻医问药网,是医生本人在帮助患者解答问题吗?还是不见得都是本人,是一些了解些专业知识的专门解答问题的人员?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樊省安 医师 中医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蓝田县中医院 问题分析:您好,寻医问药网的答题人员都是,执业医师或者医疗从业者,比如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等。其次,最低https://3g.club.xywy.com/wenda/75428427.htm
2.春雨医生之类的线上问诊app都是医生真人自己在回答吗?NGA玩家社区好大夫应该大部分真是,因为经常有面部识别验证,当然你要是身边有个助理,面部验证后给助理操作回复也http://g.nga.cn/read.php?tid=40693191&page=e
3.文章详情网上的三甲医生,真的是本人吗?网上的三甲医生,真的是本人吗? 最近看到有用户留言:「三甲医院的医生那么忙,他们怎么可能有时间在线上回答问题呢?」 儿科医生黄静娴是这样说的:我从早上 6 点起床就开始回答问题,到晚上 10 点多结束,365 天全年无休。出门诊时要处理医院的病人,休息时间都用来回复网上的问题。https://m.dxy.com/article/115261
4.怎么判断网上咨询医生是不是他本人呢我在网上咨询了很多医生,都是名头很响亮的专家。今天早上看贴吧,说网络上很多都不是医生本人,说专家们没那么多时间上网,都是聘请医学生进行回复的,有的是只有语音和视频是医生本人接,文字交流都是其他人。那么怎么判断网上咨询医生是不是他本人呢。留言时间:2023-12-19 留言人:一天天 管理员回复: 回复内容: http://for512.com/Item/22268.aspx
5.互联网问诊乱象调查:推拿科医生成呼吸科专家,上传风景照就能开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消息,身体不适时,足不出户进行网络问诊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互联网问诊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隐患。 网络的另一头,医生的资质是否真实?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又该如何认定?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存在医生信息错误甚至虚假的情况。 https://www.cqcb.com/diyixianchang/2023-11-11/5420450_pc.html
6.短视频科普引流,踩红线问诊卖药:“网络名医”靠谱吗?宣传是三甲公立医院专家,挂号收费链接却是私营诊所;表面以科普为噱头,实际以卖药为目的;打着知名专家旗号,背后是营销团队在运作……在短视频平台上,存在大量所谓“网络名医”,通过科普视频宣传,利用医生助理引流,发起微信视频问诊,联合私营诊所卖药,形成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新型“网络问诊”,而不少患者看病买药后却称http://www.whwx.gov.cn/pydylm/202301/t20230104_2124071.shtml
7.网上的医生可不可信同时,不要单纯依赖网上医生的意见,尤其是对于严重疾病或复杂病情,应及时到实体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由专业医生当面评估和治疗。并且,在网上咨询时,要详细、准确地描述病情,以便医生能给出更合理的建议。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网上医生的可信度,合理利用网络医疗资源。https://www.xinglinpukang.com/detail/76983002.html
8.在网上花数百元问诊,靠谱吗?李医生告诉记者,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是他的日常工作,但这位患者描述的类似推销保健品的内容肯定不是他本人的回复。 李医生向这位患者询问了该网站的网址,他发现该网站不仅使用了他的姓名和头像回答患者的问题,还使用了他熟识的其他医生的姓名和头像针对患者的问题作出回答,并且内容都是宣传保健品 。 https://m.gmw.cn/2023-06/08/content_1303398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