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八届公益活动年度论坛隆重举行医生高尚

12月18日,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的“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八届公益活动年度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举行。活动旨在树立医者典范、倡导尊医重卫,促进医疗服务的良性发展。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并致辞。来自政府机构、医学界、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自2016年以来,“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礼赞·尊医”,倡导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100多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学术突出、热爱科普、管理有方的医护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全场来宾致以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其中,8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大家获得“生命之尊”称号,他们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原副所长徐肇玙(101岁),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罗慰慈(100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任药师孙载明(93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希如(91岁),国医大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葛琳仪(91岁),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室研究员吴光驰(90岁),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晁恩祥(89岁),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研究员翁维良(87岁)。

在活动现场,4位大医发表了自己几十年从医路的感悟。孙载明教授谦逊地说:“我做得还不够,要不断深耕细作,希望在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上取得更多突破。”吴光驰教授动情地说:“医者当怀仁爱之心,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我们只是做着自己分内的日常工作,这是医生的使命所在。”晁恩祥教授说道:“身为医者,我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病人的安危始终是心头最牵挂的事。”翁维良教授感慨万千,说:“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医学的瑰宝,数十年来,国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我渴望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活动第二部分是“共论·重卫”,围绕“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推动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圆桌对话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仝小林说,中医针灸、刮痧、火罐、药浴等疗法,是最简便、最精华且廉价的诊疗技术,最适宜在基层推广,让他们快速掌握真东西、好东西。还有一些老中医、名中医的经验,可以总结起来,做成课程,传授给基层医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实现“村村有个好郎中”的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原司长毛群安认为,在推广普及中医药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将中医药文化蕴含其中。中医药历史悠久,但理念和技术并不落后,我们今天讲的许多养生保健的理念技术,可能远没有古人想得多、做得好。因此,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基层中医服务,是我们在推动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的过程中应该着力加强的方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认为,中医的天然优势在于,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位医生都有自己的擅长,有人善于开汤药,有人长于扎针灸。基层中医院可以发展自己的专长,比如,胃疼去张村、咳喘去李村、妇科病去王村,在村镇中形成串联,就可以更好地为当地百姓做好诊疗服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副部长、主任医师石江伟表示,县级中医院在医疗卫生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枢纽”角色。这个枢纽的一侧连接着国家级医疗团队,另一侧连着诊疗服务的最前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基层化就是通过枢纽,实现从国家到基层的知识与技术传递。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黄海山说,中医走基层要“三覆盖”,即培训全覆盖、网络全覆盖、巡回义诊全覆盖,专家可以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切实解决村民的一些身体问题,更能让老百姓认识到中医、中药的疗效,更加信任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勇说,要让中医药搭上数字化快车,此外,中医生活化和生活中医化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医与中医药文化,让中医的生活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更好地助力基层医院发展,对话嘉宾共同启动了“‘博览医书’数智化赋能基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

本届轮值主席仝小林院士表示,这8年来,他见证了“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蓬勃发展,带动“尊医重卫”社会氛围日渐浓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医务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医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积极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希望这个活动持续办下去,期待明年有更多医院、医者积极参与,一起为重塑医者尊严、树立医者典范发力。

接棒第九届轮值主席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他表示,尊医,是对医者辛勤劳动、不懈付出的诚挚肯定;重卫,则是以生命相托时的绝对信任。尊医重卫这一理念,似基石之于高楼,水源之于江河,承载着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全社会唯有凝心聚力,将尊医重卫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为医护人员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加固全民健康堡垒,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明天。作为新一届轮值主席,他将认真履职,为推动尊医重卫、医患和谐的社会新风尚贡献一份力量。

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期待未来一同营造尊医、重医、爱医、护医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从而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答卷。

本次论坛在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环球网新媒体直播平台,包含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百家号及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等同步直播。▲(高嘉悦李超)

附:

树医德、扬医风,让医者荣耀

自职业形成之初,医者,始终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悬壶济世。大医精诚,是医者修身立德的标尺,更是世代相传的医德典范。

医者之业,殊非易事。西晋名医杨泉直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无数个寒暑,他们埋头苦学,研习岐黄之术;几十年扎根,他们坚守岗位,惟愿天下无疾。

行医者,虽非佛,却似佛。支撑他们以“铁人”之姿坚持下去的动力,或许就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精神和神圣使命。

医患之间,如镜照人。只有让医者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才能给疾病治愈以更多可能,也才能给予患者更多生的希望。

我们在此倡议,感医之仁心,传医之善德,扬医之美誉,共建一个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医者都能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价值。这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树医德,扬医风,让医者荣耀!这是今日的呼吁,也是未来的期许。请与我们携手,向每一位荣耀医者致敬!

THE END
1.新疆1人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10月月度人物天山网12月9日,中国文明网公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10月月度人物名单,新疆一人入选。 名单显示,新疆入选的是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乡村医生臧书武。 臧书武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他的童年在昆其宋村度过,7岁时回到江苏省赣榆县老家上学,1994年考入了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本可进入赣榆县人民医院https://www.ts.cn/xwzx/shxw/202412/t20241210_25484090.shtml
2.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欢迎关注11月展示人选事迹,请为他们转自:健康中国 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4年11月月度人物网上评议环节正式启动。https://finance.sina.cn/2024-11-14/detail-incvzmwk7163618.d.html
3.我校华西口腔医学院黄定明教授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选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6月月度人物揭晓,我校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教授黄定明教授上榜“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并受邀参加了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现https://news.scu.edu.cn/info/1135/43392.htm
4.中国好医生好护士9月人物评血始!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9月候选人网络点赞评议活动正式开始。 本月共有68位优秀医务工作者成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候选人。候选人的事迹将在中国文明网进行集中展示,广大群众可登录“文明中国”客户端或中国文明网专栏页面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46066
5.“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揭晓新闻频道新华社哈尔滨12月28日电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计生委28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1月和12月的月度人物。 勇于创新攻克多项冠心病难题的院士葛均波、30年坚守急诊科一线的医生詹红、长年驻守麻风村的护士刘大飞、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护士赵庆华、以“医者https://news.cctv.com/2017/12/28/ARTILjdLRWXfSmUaGzn2Jjb6171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