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8月月度人物,10位优秀医务工作者入选。他们中有白衣执甲抗击新冠疫情的“逆行者”,有致力于弘扬中医国粹的“杏林圣手”,有行走在大漠边疆的基层健康守门人。他们用医术仁心践行着医者的使命担当,用无私奉献诠释着笃行不怠的医路丹心。
精研专业,慎终如始彰显初心担当
择一事,终一生。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主任医师丁峥嵘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37年初心不改,专心从事疫苗针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与疫情防控处置、免疫规划管理等工作。他是免疫规划科里最先走完云南省16个州市级、129个县区级疾控中心的人,还深入1000多个乡镇卫生院,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疾控与接种单位情况,是大家公认的防疫“活地图”。丁峥嵘带领团队探索新技术、引入新理念,提升免疫规划管理和疫苗接种率,消灭了脊髓灰质炎,实现省内连续26年无白喉病例,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甲肝等发病率均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
“肿瘤治疗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灵的煎熬。看过人间冷暖,我希望能够帮到她们。”尹如铁是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主任,30年的奋斗和历练让她在妇科肿瘤治疗领域颇有建树。2006年,尹如铁领衔筹建“妇科肿瘤化疗和生物治疗”亚专业,组建全国知名的“妇科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辅助治疗。在医院繁忙的医教研管工作之余,尹如铁还带领团队每年多次赶赴凉山为当地提供医疗帮扶,五年间为4728名凉山州女性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及义诊。30年,时光如河,尹如铁还在岗位上默默努力耕耘。
白衣执甲,抗击疫情医者使命必达
2020年1月,上海首例新冠病例在上海市同仁医院确诊。由于是“首例”,不论在流程、方案、医护层面,都没有完整可借鉴的方案。护理部主任李蕊迅速成立隔离病房管理小组,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仅两天开创性构建《隔离病房护理关键流程》,并亲自进入隔离病房指导措施落实,不惧感染的危险,与一线护士并肩作战。该流程为首例患者康复出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护理同仁提供了宝贵经验。随后,李蕊响应号召,成立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同仁医院护理预备队111人。三年间,她和预备队始终站在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线。
爱撒杏林,谱写薪火相传
不负韶华,大漠边疆守护群众健康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用我的医疗技术守护他们的健康。”1950年出生的张夕春已是古稀之年,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维吾尔玉其温镇上阿山于孜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从医47年来,他凭借着一双脚和一辆自行车,穿梭于田间地头、农户村舍,默默守护着边疆农村2800多名群众的健康。1990年的一个深夜,胡尔西旦木·萨地热洪突发心脏病,张夕春连续3天上门精心守护,当看到他家生活困难,张夕春只字未提医药费的事。群众看病一时拿不出钱,张夕春都是先治疗。“有了钱再说吧”是张夕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自己也说不清减免了多少村民的医疗费用。47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节假休息、深夜寒冬,群众有需要,张夕春就会赶到。对村民来说,张夕春是一个全天候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