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顾玉东:听党的话,学白求恩,做好医生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去创造。”这是我国著名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引用得最多的一句民间俗语。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膈神经能够“移位”替代臂丛肌皮神经,使完全瘫痪的上肢重新恢复屈肘功能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实可以采用伤者健康一侧手臂“颈7神经”修复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让中国臂丛神经损伤治疗走到全球前列的人。

图说:顾玉东院士华山医院供图(下同)

自1966年参与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起,顾玉东便与“手”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作为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评选出的“最美医生”,顾玉东手写12字“感言”,亦可概括他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听党的话,学白求恩,做好医生。

一份恻隐让他跨越了医学天堑

顾玉东1961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一心想当心内科医生。想不到被分配到了华山医院骨科,更确切地说,是骨科的一个新分支——手外科。顾玉东有点郁闷,但医院党委书记找他谈话,希望他服从组织分配、到国家需求的地方去。为了让他打消顾虑,领导还告诉他,新学科发展急需医学基础很好的人,他正合适。

图说:顾玉东整理手写病例资料

若没有这次阴差阳错,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但优秀的人,不论做什么都优秀,这句话用来形容顾玉东,恰好不过。1966年2月13日,顾玉东参与完成导师杨东岳医生主持的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手术。此后的15年里他们共为100名失去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足趾移植,其中93例成功,7例失败。

顾玉东总是提到一个失败的病例,也是7例失败中的最后一例。19岁的花季女孩不幸被机器轧烂了拇指,她带着希望从千里之外来到华山医院。“我告诉家属,以前有过几次失败,不能保证成功。但家属说,我们相信您,愿意试一试。”顾玉东为她做了手术,可是手术过程中发现她的足背动脉和进入第二趾的血管都非常细,不足1毫米,风险很大。术后新造的大拇指每况愈下,最后由红色变成了黑色。顾玉东心里难受极了,虽然家属一再表示理解,但他却无法原谅自己。他扶着女孩走出医院,还一路送到了十六铺码头。

图说:顾玉东在查房

此后,顾玉东努力钻研,历时5年的分析研究,首创了“第二套供血系统”,终于攻克了血管变异的难题,此后,华山医院手外科的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没有失败过。在他看来,“医生的职责就是为患者解除痛苦,不能让他们带着希望来,带着痛苦走。”

从1000多例臂丛手术找到一根“替代”神经

“臂丛神经是什么呢?联络手和脑这两件‘宝’的就是它。5根神经分叉、汇合于颈部和胸部,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它们传达到灵活的双手,由此创造出文明。”顾玉东介绍起自己的研究领域,生动有趣。

上世纪60年代前,因头、手之间受猛烈冲撞或过度牵拉而造成的臂丛损伤一直是个治疗“禁区”。失去神经支配的“上肢瘫痪”是不治之症。随着显微外科的兴起,各国医生开始设想从患者受伤的上肢寻找一些受影响较小的“多余”神经来代替受损的臂丛神经发挥作用。顾玉东他们选择了膈神经。

1986年,顾玉东遇到了一位29岁因车祸导致上肢功能丧失的黑龙江小伙子,他一侧的臂丛神经发生了根性撕脱断裂,与中枢神经彻底分离,这在当时难以治愈。小伙子痛不欲生,他怀着一线希望来到华山医院找到顾玉东。检查后发现,患者患侧膈神经、副神经和颈丛神经全部受到损伤,没有“多余”的神经了,也就是说,当时所有4组神经移植法对他都不适合。

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五根神经组成,其分支主要分布于人体的双侧上肢,负责支配上肢、肩背和胸部的感觉运动功能,是人体运动神经中极其重要的一组。“我做手术有个习惯,除了写病史和手术记录,每完成一台手术都会做一个卡片,记录病人不同于手术常规的特殊情况。”顾玉东翻看了24年来积累的1000多病例登记卡总结的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经验,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颈5、颈6、颈8和胸1的断裂都会影响肢体功能,单纯颈7神经的断裂不会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如果把病人‘好手’侧的颈7‘搬’到‘坏手’一侧,那么‘坏手’就可以重新恢复功能。可行吗?”

图说:华山医院手外科中心组

基于这一思路,顾玉东在国际上首创“健侧颈7移位术”,在周密的准备下,经过10个小时的显微手术,顾玉东终于顺利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手术。第二天,顾玉东早早地来到病房,检查发现患者健侧上肢除两个指尖有些麻木外,活动自如。患者笑了,顾玉东也松了一口气。经过功能锻炼,患者恢复了运动功能。

这项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顾玉东的学生徐文东教授以及团队还发现,通过手术将健康侧的颈神经移至瘫痪侧的颈神经,让偏瘫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以此激发健康大脑半球的潜能,在支配对侧健康上肢的同时也支配同侧的瘫痪上肢。这项成果刊登于顶尖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徐文东教授说,这正是基于老师顾玉东30多年前国际首创“颈7移植”的新拓展。

图说:顾玉东的行医准则,这三句话他写了无数遍

带出一个“黄埔军校”,老院士还有医学梦

顾玉东的办公室里,各类获奖证书静静地诉说着这位长者的辉煌。但在他心里,他却不认为这些荣誉属于他。“病人成就了我们,医生的所有成绩,都是病人用鲜血、痛苦甚至是生命换来的,既然如此,医生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我们的职责就是给病人解除痛苦啊。”

顾玉东作为科室主任,非常注重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华山医院手外科毕业的研究生和进修医生,现在已成为上海和兄弟省市各大三级甲等医院的主任或技术骨干,有的还担任了局级、校级、院级领导,华山医院手外科被医务界誉为“中国手外科医生的黄埔军校”。

图说:手博物馆开张,顾玉东出席

年愈八十的顾玉东,既追求每个手术“零”失败,又追求学术上每个“零”的突破。他用手比划出一个“零”,这个动作所用的就是手内部肌功能。他说,“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而言,我们尚不能使他们重新获得一双功能健全的手。我的所有成果加在一起,还没有做到这个‘零’,希望我的学生,希望一代一代后来人,为手内部肌而奋斗!”

THE END
1.优秀医生获奖感言(精选1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用以表达所思所想。那么好的感言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医生获奖感言(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医生获奖感言 篇1 https://m.yjbys.com/huojiangganyan/2137006.html
2.做一名好医生心得体会11篇(全文)怎样当医生?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大部分考取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是出于自愿的选择,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穿上白大衣,便被人称之为医生。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受病人欢迎的好医生,我认为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ex3uc26.html
3.好医生发言稿(通用8篇)我是市中医院的朱文胜。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中国外科学之父裘法祖先生早已给我们答案,他曾在《怎样当一个好医生》的文章中写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就是做人,做人要诚实、谦逊。立功就是做事,做事要谨慎、务实。立言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要勤奋、求真。”这简单的三条就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关键!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cdo7mo0.html
4.做医生是一种信仰——记“中国好医生”北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秉持“把时间留给患者”,他以高尚医德泽被杏林;注册“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过往10个寒暑,日访问量已超20,000,帮助将近16,000名网络咨询患者,收到400多封感谢信,连续4年当选“中国好大夫”,正如他的名字一般“橘井泉香,种德收福”,他凭借“不放弃每一位患者”的仁心仁术成为人尽皆知、有口皆碑的暖心医生。https://news.pku.edu.cn/bdrw/5781191931f1489c807ce1ad4f4dbc89.htm
5.回顾医学大家语录感悟医者仁心仁术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中国医学圣母林巧稚 我们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习,而不能为了学习才去为病人做事。——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一位好的外科医生应做到三会,即“会做(会开刀、会治病)”、“会说(会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和“会写(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7970913847.html
6.一位基层医生的感言,——写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今年的8月19日全国广大的医生们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其主题为“崇尚人为精神,彰显医者仁心”。 在这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基层30多年的医生,上班时要面对各色各样的患者及家人,接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言语要和蔼可亲,具有良好的语言勾通技巧。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不仅要好学、有https://www.meipian.cn/563wrwot
7.石汉平教授荣获20212022人民好医生称号医院新闻其他获奖人发表感言 本届,因疫情延期的第七~八届人民好医生致敬典礼暨《2021~2022人民好医生跟诊记》发布仪式,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杂志社、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北京亦城合作发展基金会、人民好医生组委会联合主办。 颁奖典礼现场 https://www.bjsjth.cn/Html/Mobile/Articles/2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