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问诊被指花“冤枉钱”互联网在线问诊乱象调查医生焦雅辉医疗服务医疗机构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郭佳丽)因患有多年糖尿病导致眼底病变,王悦在本地医院看过后,想找大城市更权威专家进行诊断。

数月前,病友向她推荐了“好大夫在线”问诊平台。她在平台支付72元购买了图文问诊服务,包含60元医生问诊费和12元平台服务费,并上传了7张病情图片。

王悦说,等待几个小时后,她得到医生的回复却是“看不清”。“网友在平台上说,这名医生很热情、医术高明、态度好,到我怎么就变了?我觉得自己被骗了。”她说。

在某投诉平台上,关于在线问诊平台,医生回复敷衍、不及时、用户付费得不到相应的服务、退款难等问题,投诉数量超千条。

另外,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然而,记者在“好大夫在线”和“百度健康”体验后发现,明确告知医生是首诊后,依然可以付费成功,医生也正常接诊,但在隐蔽处会标注“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和“回复仅供参考”。

为强化“互联网+医疗”法律监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从服务内涵、准入、执业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健康发展。

网上诊疗是花“冤枉钱”?

同王悦一样,林鹏也在“好大夫在线”遇到类似情况。

林鹏告诉记者,以前家人在“好大夫在线”进行多次问诊服务,觉得医生回复还不错。这次他专门挂了专家号,希望得到更专业的诊疗。“全程通话不到3分钟,医生建议我去线下看一下,没有给出任何针对病情的专业分析。”

林鹏说,这次问诊费用是140元,120元是医生的服务费用,20元是平台服务费。

“平台收取服务费,理应解决用户需求。”林鹏说,他这次问诊未得到任何有价值信息,向平台投诉,并要求退款,“但我找不到退款窗口,只有客服对话框,回复慢且内容形式化。”

记者查看消费者多条申请退款的投诉,客服回复的拒绝退款内容相似。其中,多数消费者得到的回复是:“医生当天接诊并查询了您的病情资料后,已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给出了指导和建议,为您分析了病情,给出了初步的诊断……”

平台客服针对无法退款作出的解释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分析称,是否可以申请退款,关键在于医生是否实施了诊疗行为。如果医生仅询问病情,未做实质性诊断和治疗方案,也未开具药方,则可以认定双方之间不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而是普通的服务合同,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进行维权。

“因为双方缺少对于服务质量标准的约定,退款请求缺乏法律依据。”邓勇说,消费者主观认为,所购买的问诊服务不符合服务标准是缺乏证据佐证的,如果对方完整地履行了合同,也不存在欺诈消费者等非法行为,很难进行维权。

在某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称,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较差,在线上问诊平台选择了264元的“一问一答”线上问诊方式,结果得到的回复是:“建议上医院检查”。

“对患者家庭来说,花费264块钱结果没得到有价值回复,我不能忍受花这种‘冤枉钱’。”上述消费者说。

违规首诊是互联网医院通病?

对于在线问诊平台中的首诊问题,《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杨鹏表示,他曾多次在“好大夫在线”首诊,比如孩子发烧、妇科类、肺病等问题,“我都在平台问过医生,没被拒绝过。”

6月28日,记者在“好大夫在线”随机选择了一位皮肤科医生问诊,在资料填写的第二条需要选择“本次疾病去医院就诊过吗?”在记者选择“没就诊过”后,依然可以付费成功。随后,在记者未上传任何病例资料的情况下,医生正常接诊并给出诊疗意见。

此外,记者就甲状腺结节的问题在“百度健康”问诊。平台询问“是否需要补充患处、用药、检查报告等图片”,在未上传任何病情图片情况下,记者就进入付费问诊页面,对话框中还隐蔽出现两行小字,“如非复诊,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百度健康表示“如非复诊,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王鑫月律师表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所规范的对象是医疗机构及在医疗机构注册的医生。但是,平台不一定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和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因此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监管仍是灰色地带。

2018年,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曾就“是否允许疾病进行在线咨询、如何界定是咨询还是问诊,如何界定初诊还是复诊”问题答记者问。

焦雅辉表示,在线疾病咨询和在线疾病诊疗,这两个之间确实有一些交叉,疾病在线的咨询不属于互联网诊疗的范围。互联网诊疗是医生对疾病下诊断的结论,并且要提出治疗方案,按照文件来进行管理。只是提供一些疾病咨询,比如说你这个要少吃盐,或者要注意多运动,提一些这样的建议,没有明确诊断和治疗,这些是属于咨询。如果明确诊断某种疾病,然后告诉患者要吃什么药,或者要到医院做某种治疗,就属于诊疗的范畴,要按照互联网诊疗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平台医生“敷衍”消费者?

“好大夫在线”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7月,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国内10000余家正规医院的89万名医生信息。其中,26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直接向患者提供线上医疗服务。

同医院、同级别、同科室医师问诊费用对比

“对我们来说,看病花了不少钱,每一分钱都很重要。让人气愤的是,钱花出去了,购买的服务没什么价值。”王悦说。

互联网医疗平台工作人员苏雅认为,“用户体验差”作为投诉的重灾区,这与线上线下的沟通方式有关。受限于线上沟通的方式,医生不可能用长篇文字去解释,只能挑重点来说。在线下,医生和患者面对面沟通,一分钟就能输出的信息和内容很多,所以这个体验感本身不一样。

北京某医院实习医生范哲称,在互联网远程问诊咨询服务中,医生掌握的资料并不多,出于职业要求,不能随意给出结果或意见,以防造成误诊。在患者看来,自己付出金钱希望能买到有价值的回复,这种带有“消费”性的咨询,就让人觉得医生回复“敷衍”。

记者注意到,为了解决该问题,互联网医疗问诊平台也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推行医生团队模式、嵌入预问诊、AI辅诊等工具,帮助医生更加高效地获取患者资料。

亟需平台、患者和监管方面形成合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同比增长21.7%,成为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曾表示,在这个行业,患者的终极投诉是“医生回复慢、回复太简单”。对此,他表示只有改变服务供给侧结构,通过搭建团队工作模式、建立预问诊机制、培养更多医生助理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据媒体报道,“先药后方、AI开处方药、隐私泄露、虚假宣传、收费缺乏标准等问题这些年来也屡见不鲜。

在苏雅看来,目前,线上问诊的一些乱象不断出现,说明对互联网健康问诊平台的监管仍不完善,需要平台、患者和监管方面的共同努力。

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就互联网诊疗服务中涉及到的基本事项起到了规范作用。

THE END
1.问医生免费咨询内容会被公开吗咨询实录你在网站上询问的问题,不会被公开的。除了咨询的医生知道,还有网站工作人员知道其他患者是不会知道的。咨询过程 问医生免费咨询内容会被公开吗 您好,我是辛集市中医院,刘进满医生 无论是免费咨询还是不免费咨询的。你所问的问题不会公开的。只有你和咨询的医生,还有网站上的人员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 我的信https://m.120ask.com/shilu/bdwz/4hosvkk2nlwg3h0e
2.网上问诊信息泄露防不胜防难掩隐忧维权标准待定“我虽然没用过网上医院,但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身体出现问题,都会到网上查询相关病例以做参考,每年的常规体检报告也是在App上查询下载的,所以特别担心有一天自己的健康信息会被曝光,或者可能已经被曝光,不知道它们最终会流向哪里、用到何处。”因为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王丽一直犹豫要不要远程问诊。 http://credit.shaanxi.gov.cn/341/11484831.html
3.我向您发问病人会不会从网上看见寻医问药网指导意见:是可以的,这个网络平台是完全公开的,建议你可以到医院给予相关查体的 https://club.xywy.com/static/20160223/101819666.htm
4.网络就医需谨慎!你在网上咨询的专家医生身份可能被冒用李医生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副主任医师,此前,在一次出诊的过程中,有一名患者称他曾在网上向李医生咨询过关于风湿病治疗的问题,还收到了李医生的回复。 李医生:有一天出门诊的时候,下午正在诊室,我的同事带着一个找他看病的患者来到我的诊室问,说看到我的头像出现在这个网站,回答患者的问题。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727659835591141054
5.网络就医需谨慎!你在网上咨询的专家医生未必是真的丨CCTV13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多起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中,原告均系北京各大三甲医院医生,偶然发现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有大量以自己名义提供的健康咨询类回答,这些问答中含有明显超出正常寻医问诊答复范围的内容,而无论从医德还是专业角度出发,原告都不会给出此类反馈。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791975
6.我在网络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她问我电话号码,想要了解我的病情,我想我提供电话后,信息会如何被使用?99%问题解决率 · 1对1深度沟通 我在网络上咨询了一位医生,她问我电话号码,想要了解我的病情,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快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问,平台严选专业律师为您实时在线解答。 5分钟前 河北-廊坊用户使用了https://m.66law.cn/question/17790621.aspx
7.调查:网红医生“伪科普”“擦边软色情”背后的“流量生意”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心血管科龚洪海医生 的账号显示有260万粉丝,认证为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医生。新黄河记者以咨询病情为由,进入该直播间发现,该账号同样是由助理在进行直播,同样被引导着添加助理小号。该助理在直播中提示:“点击预约按钮,医生将通过电话回访进行一对一沟通。”新黄河记者根据提示进行预约,20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29884754347687937
8.给患者网络医学咨询的几点提醒。给患者网络医学咨询的几点提醒。 网络医学咨询已经成为患者就医的一大途径。网络咨询简单方便,患者可以随意选择医生,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缺点就是不能医保报销。 下面有几点要提醒一下患者:第一、咨询的时间尽量避免上、下午的高峰,这段时间医生在本职岗位上本身就比较繁忙,患者的等候医生回复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267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