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较量AI完胜皮肤科医生未来医生会失业吗?

3月28日,一场特殊的较量在中日友好医院展开。

对阵双方一方来自北京、云南、内蒙古等地的皮肤科医生,他们有的来自三甲医院,有的来自基层医院;另一方是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人工智能)系统。竞赛科目是皮肤肿瘤的诊断成功率,包括皮肤肿瘤性质及肿瘤名称。正确答案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即使由于网络不畅的原因,AI系统在比赛开始耽误了一小会儿,它也在5分钟左右就已完成全部答题,而此时10名医生都没有完成,有的仅答了三四道题。10分钟后比赛结束,结果揭晓:医生组对良性肿瘤判断平均符合率为76%,恶性肿瘤平均符合率62.5%,疾病名称平均正确率46%;而AI系统这三个数据分别为100%、75%、70%。

AI系统各项数据均领先医生组。

图为皮肤科医生在比赛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朱国旺摄

AI系统为什么会领先

皮肤病专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由于皮肤位于体表部分,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多位于肌肤暴露部位,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查看临床图片、皮肤镜图片、病理切片等影像资料来进行判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说:“皮肤科是最适合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的医疗领域。“

2017年,斯坦福大学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关于皮肤肿瘤机器深度学习的研究,结果显示,深度学习在良恶性3分类和疾病大类9分类任务上的符合率分别可达72.1%和55.4%,而针对同样的分类识别,专业医生平均符合率分别为65.8%和54.2%。

孟如松教授介绍说,此次发布的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其测试结果显示,通过皮肤镜辅助诊断良恶性分类符合率可达85.2%,在疾病和大类混合分类上可达66.7%。

“通过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CT、皮肤超声等技术获得的多维度皮肤病影像资料,可以非常简便地被这款系统所读取。第一步,系统做出良性、恶性、交界性以及肿瘤还是非肿瘤的判断及其可能性;第二步,列出可能的疾病名称,这些辅助诊断结果都会即时显示在皮肤科医生的眼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如此表示。

图为工作人员在为AI系统填写答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朱国旺摄

AI是否会让医生失业

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教授表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机器就不一样。目前皮肤病有2000多种,而本科教材只介绍了130多种,教师版教材中有200种左右,全国顶尖的皮肤科医生也只能记住600种左右的疾病,AI系统可以记住全部疾病。他认为,AI系统在认知水平方面将超越专科医生。

但张建中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替代医生,因为不管它怎么发展,终究是人开发出来的,人还是处在最高层。

据崔勇介绍,皮肤科专业医生曾经有过讨论,AI系统来了之后皮肤科医生会不会失业。结论是否定的。因为AI系统目前还存在四大瓶颈:皮肤病学特点决定绝对大数据的不可及性、AI技能获取途径造成深度学习策略不完整性、AI识别维度限制造成技术路径的不成熟性、人工诊断的不确定性影响数据资源的准确性。

在此次竞赛中,记者也发现,AI系统并没有完胜每一位医生。在医生组中有的医生的数据就要优于AI系统。这说明有医生的水平仍然超越AI系统,况且这种特定的竞赛环境,也会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

AI系统主要价值是辅助临床医生决策

这次竞赛说明医生之间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崔勇教授介绍说,皮肤恶性肿瘤则分为两大类,皮肤实体肿瘤与皮肤淋巴瘤。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以黑色素瘤为例,虽然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人。由于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因此大众甚至部分皮肤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并不熟悉。

对抗皮肤肿瘤,人工智能带来了怎样的可能?崔勇教授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皮肤肿瘤病人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很多皮肤恶性肿瘤早期容易与其他的皮肤疾病相混淆,导致没有及时被发现,等到确诊时已是晚期。由于皮肤肿瘤表现较为复杂,也就给了误诊、漏诊可趁之机,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皮肤肿瘤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能够在临床上使得很多原本被误诊、漏诊的皮肤肿瘤及早地被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皮肤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皮肤肿瘤诊断效率的提升。孟如松教授表示,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够用于观察肉眼难以发现的结构及其变化,从而提高医生对于皮肤肿瘤的识别。

“通过皮肤镜技术所获得的图片,也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崔勇教授说道。

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医疗机构每年的皮肤科门诊量超过2亿人次,而皮肤科医生数量仅略超过2万名。这意味着,皮肤科医生的年均接诊量数以万计。门诊量高负荷只是压力源之一。除了皮肤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医生的诊断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已经成为皮肤科学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

孟如松教授表示,“人机对话”的结果表明,优智AI系统已经完成了应用于临床的功能实现,对于皮肤科医生,尤其是基层皮肤科医生和低年资皮肤科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够有效助力。

皮肤病人工智能有望产业化落地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业内人士指出,在深度学习、识别技术等方面,我国企业都展现出卓越实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发展步伐都走在世界前列。

此次发布的AI系统是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项目组与优麦科技联合开发完成。优麦科技CEO常江表示,目前上线的这款系统聚焦于皮肤肿瘤,下一步即将扩展到更多皮肤病病种,适用于更多皮肤病辅助决策场景。

“优智AI系统的发布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表示,基于皮肤科所具有的形态学、影像学特征,识别技术在皮肤病诊疗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因此皮肤病人工智能系统在应用层面的产业化落地有望领航医疗类人工智能。

皮肤影像数据收集正在提速

人工智能会“看病”依托于机器深度学习。对于皮肤病人工智能而言,就是要获得大量带有专业标注的医学影像样本,也就是大数据。

专家指出,医疗数据中总有部分是各家医院自我留存,彼此之间未开放、不共享。现实中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患者资料仅存在于医生个人工作电脑中,即便在一个科室内也无法共享。种种因素造就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直接阻碍着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大数据”的形成。

2017年5月,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上正式启动,崔勇教授是项目发起人,他认为:“基于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把特定皮肤病的疾病特征提取出来,就能形成大数据,这些数据经机器深度学习后就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疾病决策的辅助与支持。”随着CSID项目的推进,皮肤影像的全国性协作网已经建立,目前协作医院数量已近500家,接收了近20万组高质量图片数据,这不仅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大数据,还有更多发挥路径,比如构建数据的标准化体系以及开展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辅助示范作用。崔勇教授表示,“此次与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拓展CSID的辐射范围至3000家全国基层医院。”

事实上,在CSID为优智AI系统提供大数据的同时,也得到了“反哺”。常江表示,优智AI系统在给出决策建议的同时,还会提供判断依据和疾病介绍,信息支持一步到位。除了当好皮肤科医生的诊断助手,系统还能帮助医生更加便捷、完善地管理患者资料,利用云盘或局域网,建立“专属的皮肤病数据库”。

“基于皮肤影像大数据的智慧诊断时代已经到来。”卢清君主任表示,依托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将不断被优化,从而实现患者、医生、医疗机构等多方共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朱国旺)

THE END
1.“人工智能医生”来了人工智能重大消息(附股)郝群英摄“医术”超过年轻医生经过不断训练的“人工智能医生”,“眼睛”“耳朵”“大脑”日益发达,涉及病种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会“看”影像,会“读”病历,会“动”手术,会“做”检查,还会给出临床诊断建议;“医术”超过年轻医生,一些领域能与资深医生比肩。它,就是“人工智能医生”。跟人类医生一样,“人工https://www.yuncaijing.com/news/id_12518632.html
2.人工智能来了,“好医生”越来越多了其他医管攻略人工智能来了,“好医生”越来越多了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将改变,而AI医生则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必将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AI医生 2017年被称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元年,国务院今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人工智能医疗http://zl.hxyjw.com/arc_21303
3.AI病理医生来了!“工作速度”是人工的10倍新闻频道在排阴率高于60%的基础上,宫颈细胞涂片阴性判读的正确率高于99%,阳性病变的检出率超过99.9%;细胞病理医生镜下阅读宫颈细胞涂片,平均每例要花费6分钟,而AI识别仅需36秒;通过AI辅助宫颈癌筛查模型判读速度竟达人工判读的10倍!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人工智能辅助宫颈癌筛查研发成果发布会上获悉,金域https://news.cctv.com/2019/06/14/ARTIcIJQFb9GWqTbTHdRT4nr190614.shtml
4.人工智能来了!市人医联合腾讯觅影共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6月21日,泸州市人民医院与腾讯正式签约,宣布共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联手探索“互联网+智慧医疗”合作,利用腾讯智慧医疗影像诊断产品“腾讯觅影”展开AI+医疗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对食管癌、肺结节等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 在签约仪式上,腾讯互联网+四川业务总监王凌代表腾讯公司与泸州市人民医院院长https://wjw.luzhou.gov.cn/xwdt/jcdt/content_495551
5.AI智能眼科检测仪来了!展锐虎贲T710开发板等你来盘!眼科诊断黑科技——“AI智能眼科医生”来了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智慧医疗行业的持续优化,新型人工智能医疗工具可以部分替代医生进行疾病诊断。AI智能眼疾检测仪作为新型AI智能医疗设备,用最新的AI计算分析能力,在两三分钟内,自动筛查上千种眼部数据,并监测出多种眼部病症。随着AI智能医疗设备的迭代和产业的逐步成熟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331978/article/details/112514656
6.人工智能时代,医生未来会“失业”吗?专家这么说那么,如何才算互联网+医疗的深入融合呢?刘多院长指出,关键在于健康指导、疾病预警、实时监测等功能,而这离不开数据的采集。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如远程会诊、手术机器人等,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医生看病更精准。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https://www.jd.com/pccontent/503245
7.还不懂什么是人工智能?这篇文章告诉你3、智慧医疗:AI将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 为医生辅助诊断疾病提供了最好的支持。事实证明,就在今年2月,经过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在诊断某些皮肤病方面的表现比大部分医生还要好。在AI的帮助下, 我们看到的不会是医生失业, 而是同样数量的医生可以服务几倍、 数十倍甚至更多的人群。 医疗资源https://www.jianshu.com/p/dc33096e8ae3
8.听说,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医生,是真的吗?医生说听说,未来人工智能会代替医生,是真的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流传甚广,讲述了为医的三种境界,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道德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https://wapdoc.39.net/wangjiyong76/7922.html
9.沉浸式人工智能全国首创:AI医生辅助诊断脑疾病在中山医院开诊人工智能医生是怎样看病的 今天下午,记者来到新开设的“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小豹正在模拟筛查患者,点击“我的介绍”,它开始娓娓道来,“人工智能通过分析语言、画钟、短时记忆、行走姿势、速度等来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存在异常。”神经内科副主任丁晶告诉记者,这款人工智能机器人自2017年通过医院自主研发,今年已取得第一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70925
10.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吗?癌症会被战胜吗?20年20人20问中国科学院博士甘蔚,爱博物联合创始人冷哲,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教授李旭,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潘隆斐,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博士后、罕见病领域医生王大仔对此做出了回应,共同展望生命科学二十年,深入探讨人性与科技融合进步的未来医疗。 核心要点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导陶勇:人工智能没有温度,患者更需要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255811
11.AI上岗!医生要失业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能够极大地辅助医生进行检查诊断 如AI肺结节的AI算法 帮助医生看图片 能够从传统的5分钟 缩短到2-3分钟 并且它能自动地对肺结节 进行筛查标注和诊断 降低医生漏诊、误诊的概率 “健康云检”应用 充分利用现有医学影像云平台 迭代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89240
12.上海首家!AI智能眼科医生来了,目前免费检查全新的环境、先进的设备……近日,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正式落成,其中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是上海第一家。 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 相当于一名智能眼科医生 “基层眼科医生很少,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提供人工智能辅助检查,相当于一名智能眼科医生,帮助居民进行前期筛查,但不能替代门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5/21/1033069.html
13.周翔:医疗AI前景无限在您看来,人工智能产品和医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周翔 人工智能是辅助医生、提升医疗的强大工具。 人工智能产品和医生的关系,我们业界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有人说AI会代替医生,但是,我们公司从一开始就认为,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在很多复杂问题、模糊决策方面取代人。在医疗健康领域,很多决策都是模糊的。以http://www.sh.xinhuanet.com/ft2020/708/index.htm
14.到2050年,麻醉医生和麻醉人工智能如何相处?过去20年来,麻醉技术取得了重要发展,麻醉安全性的提高似乎也与技术和创新的增加相结合。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的麻醉会发展成什么样呢?“机器人”要从哪里开始一步步与麻醉医生合作甚至竞争呢? 过去20年来,麻醉技术(包括机器人麻醉)取得了重要发展,麻醉安全性的提高似乎也与技术和创新的增加相结合。在这样的趋势下,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beda815889c4
15.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究竟要怎么玩?(FW)Painmoth.Lee因为医生除了医技、医能以外还有人文关怀,这是对于患者来说不可或缺的人对人的关怀,所以从人文角度来讲,马云的预言是错误的。与此同时,陈金雄用赋能、部分取代、转型三个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同样,作为企业方,埃森哲医疗事业部总监李信仪也认为从智能技术和医生合作来看,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取代医生的,只能是以一种https://www.cnblogs.com/painmoth/p/8073205.html
16.前瞻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周报第5期:平安好医生AI诊疗系统覆盖超3000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其AI辅助诊疗系统“AI Doctor”的最新应用成果,称该系统已应用到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全部科室及近150家线下医院,累计覆盖超3000种疾病,并在平安好医生5.3亿人次咨询数据的训练下持续优化。 全国首次应用5G技术同时开展三台远程手术 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190903-d8e98f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