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长什么样?医院都有哪些人?医生和护士是如何看病的?
不少孩子对医院的印象,都是“痛苦”+“恐惧”。只要一说去去医院,都要先哭上一通,然后再被死拉硬拽着去。
1、制作医院人员的工具包
问医院里都有什么人?
可能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回答出医生、护士。但除了负责“看病”的医生、护士,还有其他人员:保安、保洁、医务社工、志愿者等等。
这些人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都身负不同的职责,如何让小朋友认识他们的职责呢?
用剪贴、绘制等方式,制作“工具包”,是不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比如,医生的工具包里,常常会放听诊器、压舌板、手术刀等——
护士的工具包里更多的是打针用的注射器、棉签、止血带,以及体温计等。
通过手工游戏,可以让孩子快速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常见的医疗器械、工具的功能以及医院环境的特殊性。
完成工具包制作之后,再制作一些小道具,就可以玩“过家家”游戏了。
2、假装就医的过家家游戏
用孩子们最爱的“过家家”游戏,来帮助他们了解医院,简直不能更适合。为了让“过家家”更有意思一些,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一些有仪式感的道具。比如,各种角色的帽子——
强烈建议家长参与其中,扮演一位戏精附体、怕打针怕吃药的“患者”,并在游戏中,和孩子多沟通,如何更好地面对一些不舒服的检查、治疗,帮助孩子逐步更正“看病=疼痛”的错误观念,提高孩子以后的就医配合度同时,让孩子多多了解就医过程。
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打针、看诊,医疗游戏还可以设计“B超游戏”、“心电图游戏”等检查环节,赶快在家玩起来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