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站起来就头晕,晕的我不会走路,腿软,最厉害的时候整天都只能在床上待着,头疼,也说不上具体哪儿,就是疼,胃也难受,感觉里面有东西顶着,拧着,吃不下去饭。去协和、宣武、同仁都看了,做了一堆检查,头的片子、血管超声都做了,都没啥问题,说是美尼尔,可治了半年多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胃也不好了,恶心,去做了胃镜,做胃镜可真是太受罪了,医生说没啥事儿。心脏有时候还难受,一纠一纠的,难受起来就想往厕所跑,就差做冠脉造影了,已经约了肠镜。后来还去看中医,喝汤药也没啥用,一身一身的出汗。后来一个协和的大夫看我查了这么多就让我来六院看看,大夫你说我这还能是啥病…BLABLA”
说出这番话的是带着碎花头套和颈托,满面愁容的张阿姨。
在综合医院的心内科、消化科和神经内科,活跃着这样一群患者,不是这儿疼就那儿不舒服,各个科室到处看病,对检查依从性极好,甚至一般的检查都满足不了,做冠脉造影的大有人在,根据报道北京市和湖南省的三甲医院躯体症状群检出率约为27~37%,内科医生把他们的病症叫做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
在过去的报道中,这类患者多为女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些患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认真细致,没得过什么大病,非常紧张身体不舒服,还喜好研究百度和药品说明书。有经验的内科大夫,在看到这类患者的时候,通常会建议他们到精神科就诊,家人有时候也发现他们的身体不适好像时好时坏,说来就来,跟一般生病不一样。
疾病学特点
早在上上个世纪80年代,精神病学家W.Stekel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描述过类似的病例,可能经历了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开始出现身体不适,而对所经历的精神痛苦彻底遗忘。从DSM-3(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开始这个诊断分类首次进入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叫做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包含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分离转换障碍、做作障碍4个大类。
随着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断加深,根据最新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改名为躯体症状障碍(SematicSymptomDisorder),主要包含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焦虑障碍、转换障碍和做作障碍。只要存在躯体不适的感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客观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痛苦程度无法用身体疾病完全解释,很难接受医生的建议;诊断限制也从过去的成年早期起病,至少持续2年,变更为无起病年龄限制,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满足本疾病的诊断标准。
对于病因的理解也不再是简单的心身二分法,而将大脑视作一个整体,一个整合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成行为指令的器官,是人的中央处理器。这个病虽然表现为身体不适的感觉,但归根结底可能是司令部的功能出现了异常。
干预策略
第一步:聚焦痛苦,加深理解
第二步:解析痛苦,分而治之
那么要彻底放弃对身体的关心吗?倒也不用这么决绝,统计研究发现,有0.1%~0.5%的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真的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至于这其中的因果关联,仍然是科学没有了解清楚的领域,怎么办呢?降低频率定期体检就好了,比如6个月检查一次。
另外一部分就是负性预期带来的精神负担,通俗点理解就是“心态崩了”,是不是真有病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对于疾病后果的担心害怕带来了加倍的痛苦,如果查出来的毛病能产生1分的难过,担心害怕占了剩下的9分,而与之相伴的焦虑抑郁情绪能把这个分数翻倍到99分。如何应对焦虑抑郁情绪,如何恢复好心态?那就是精神科的看家本领了。
第三步:消除顾虑,逐级诊治
很多人,特别是上岁数的老人,会有这样的担忧,觉得看精神科就代表成了精神错乱的人,名声不好。其实,精神科看很多疾病,比如睡眠不好,心情不好,智力不好以及说不上来哪里不好。发动周围有过就诊经验的亲朋好友,现身说法。如果解释和陪同仍然不能消除TA的顾虑,现在很多三甲医院都设有心理科,可以到心理科进行评估和处理。
希望上面三招能够帮到你。至于张阿姨,经过4周系统规律的药物治疗,一步步摘下了颈托,摘下了头套,头不晕了,走路也有劲儿了,目前还在坚持服药,坚持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2]杨祥云,李占江,王鹏翀等.北京市综合医院门诊成年患者多躯体症状检出率及症状特点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4):253-260.DOI: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4.004.
[3]赵晓晖,魏镜,李涛等.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4):247-252.DOI:10.3760/cma.j.issn.1006-7884.2019.04.003.
[4]杨程惠,周波,周凡等.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疾病认知的质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10):898-902.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9.10.007.
[5]HenningsenP.Managementofsomaticsymptomdisorder[J].DialoguesinClinicalNeuroscience,2018.
[6]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7]许又新,《精神病理学(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