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辅导案例(5篇)

该个案涉及一名社区居民,面临职业困惑及人际压力的问题。他感到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正确,并在与同事、家人及朋友之间遇到了一些冲突和矛盾。

2.辅导目标

-帮助个案了解自身的职业价值观与兴趣,引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提供解决冲突及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个案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个案的自信心及自我认同感,减轻压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3.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

-倾听个案的职业困惑并帮助个案建立自信心。

-使用职业评估工具,帮助个案了解自身的职业倾向和兴趣。

-引导个案进行职业探索,提供有关不同行业及职业的信息。

-协助个案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职业规划技巧。

-建立个案在职业决策方面的自信心。

第二阶段:人际关系改善

-倾听个案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分析个案在人际互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一同制定解决方案。

-培养个案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表达需求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探讨个案与家人、同事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相处的方法。

-提供实践机会,让个案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阶段:自我认同与情绪调节

-帮助个案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

-教授个案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包括放松练和情绪调节方法。

-引导个案发展积极心态和适应力,以面对挫折与困难。

-鼓励个案培养健康的生活惯,如良好的睡眠和饮食惯。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促进个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4.预期成果

-个案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志向和兴趣,并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个案能够有效解决与家人、同事及朋友之间的冲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案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减轻压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个案能够具备积极心态和情绪调节能力,有更好的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以上是社区心理辅导个案的完美版,旨在帮助个案实现自我发展、改善人际关系,并提升生活质量。

青少年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个案背景

本个案是关于一名14岁的青少年男孩,他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都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问题和行为改变。他在学校表现出极度的自卑感和社交障碍,经常退缩并避免与同学交流。在家中,他经常发脾气,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展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评估过程

心理辅导师与该男孩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和访谈,包括情绪调查问卷、心理测试以及与父母和教师的访谈。通过这些评估,获得了以下主要发现:

-频繁的自卑感和社交焦虑

-内向、孤立和对人际关系的担心

-情绪调节困难,常常出现愤怒和挫败感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待他的期望较高并且缺乏情感支持

-学业压力和同伴关系问题

干预方法

为了帮助这名青少年男孩,心理辅导师采用了以下干预方法:

1.情绪管理技巧培训:通过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他更好地管理情绪,减少愤怒和挫败感的表现。

2.社交技能训练:提供社交技巧的培训,包括主动与他人交流、面对自卑感的挑战以及与同龄人建立友好关系的技巧。

3.家庭关系改善:与父母进行家庭会谈,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并提供支持和理解。教导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和情感联系。

4.学校支持:与学校教师合作,提供关于学业压力和同伴关系的建议,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结果与总结

这个案例表明了心理辅导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多方面的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也是关键的因素,促进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个案

第一篇: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肚子疼的孩子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徐缨

一、个案呈现

小玉(化名)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周五上午,小玉肚子疼,一直趴在桌子上不断地哭着。于是,我请家长接他去医院看病。

周一早上,他仍旧没来上学。他爸爸来电请假说是在妇儿医院看病晚些来,经询问双休日正常。

第二节课,他来了,肚子还是疼,数学课上不住地哽咽着。

第三节是语文课,自学课文时,我看到他趴在那里还在抽泣。于是我走了过去,哭声放大。我没有理睬。这时同桌紧张地举起小手,我轻轻地安慰道:“没事的,医生已经检查了,他没病,你放心上课,不要因为他而分心。”继续上课,随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睡着了。

语文课,我带着他来到办公室,为他倒了一杯水,关上门,面对面地交谈:

师:跟我聊聊你的肚子疼好吗?

玉:嗯。

师:回忆一下,寒假里,春节里,肚子疼过吗?

玉:没有。

师:都是在上学阶段肚子疼是吗?

师:每次肚子疼,爸爸都带你去医院吗?

玉:是的,还做过胃镜。师:这次肚子疼药吃了吗?

玉:打过吊针,吃过药。师:今天上午医生怎么说?

玉:医生说没关系。我一喝冷茶,吃油腻的就要肚子疼的。

师:医生说没关系,这下你该放心了吧。跟我说一遍:我没病,我很健康。玉:(迟疑片刻,轻声嘟囔着)师:那么,去上课好吗?

玉:(眼珠子一转,用手点着嘴唇,不吱声,也不起立。)师:你还想说什么?

玉:没有。可是,我还是肚子疼。

师:你马上就不疼了,下节是科学课,走,我陪你去。玉:(又

犹豫一下)我想上厕所。师:行,我等你。

过了一会,我看到他从厕所跑了出来,看到我了,连忙放慢脚步,就这样一步一挪地走上了二楼。我把他送进了三楼教室。

中午,小玉的爸爸接他去吃饭,结果说饭吃不下,只吃了一些药。交流中,了解到双休日很正常,到周一早上,肚子就开始疼。

下午,品德与生活课,集体交流:

师:这个寒假我过得十分快乐。看书、看电影、打游戏、睡懒觉,真是自由自在。

生,下面随声附和:我也是我也是

师:可是一上班就不适应了。六点半闹钟把我从梦中惊醒,真不愿钻出被窝。生又一次附和:是的是的。

师:一年多来,我们班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我们为你们的坚强和勇敢而自豪。运动会上,格格(小玉的同桌)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跑。小项出鼻血了,塞上棉花,又继续认真学习。上学期期末大多数同学都得过重感冒,很多同学都不顾发烧、头昏脑胀带病坚持复习。(当然,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

大家都知道这几天小玉肚子疼,医生已经检查说没关系的。今天,他两顿饭都没吃,还坚持在这里学习。你们有什么想对他说吗?

小李:小玉,人是铁,饭是钢,你不吃饭不行,这样上课什么都听不进的。小夏:你要坚强,医生说没关系,你应该好了。

大家七嘴八舌,话语中流露着关爱和鼓励,渐渐地,小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节课下,看见他在飞快地抄作业,我及时地表扬,并请他带好书到办公室补课。

第二次交谈:

师:今天大家的劝告你能接受吗?

玉:(点点头。)

师:我也想对你说,你很正常,你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一定要坚强哦!玉:(又一次点头。)

师:(倒开水)吃点东西,这饼干小薇、小易都吃过,都说很好吃的。玉:(开始吃饼干,喝水)

二、个案分析

那么,小玉为什么在家正常,一上学就肚子疼呢?我通过访谈、查资料、询问等方法,分析如下: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更不愿意大大方方地与老师进行眼神的交流,说出心里话。课堂上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2.家庭因素

小玉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在他幼儿园时从江苏举家迁徙来甬,在企业打工。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自愿当孩子的家庭“助教”,许多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内容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结果出现了教育的负效应。另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导致孩子肩负重担,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厌学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综上所述,这种肚子疼的多数都是学龄儿童。由于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原因,导致出现厌学心理。这类孩子在学龄阶段为了减少心理的痛苦,心理自我防御机制被启动,出现心理退行,并转化为肚子痛的躯体化症状,以避开学校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躲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宣泄苦恼。这种症状在临床上被称为神经性疼痛,因此药物对这种疼痛是没有作用的。

三、辅导策略

针对这样的病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他以更多的关爱,更多地赞扬和认可孩子,避免放大他们的缺点,通过寻找他们的长处使他们重拾自信。同时,应该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再辅以一定的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

1.给予关爱

教师不仅多和他接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和他一起玩,帮助他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温

暖的班集体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健康成长愉快生活的好园地。

2.榜样激励

鼓励这部分孩子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解决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向他们学习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同时,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另外,在学习中,请身边的榜样与他找一对一的好朋友,专门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减轻负担。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该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老师和家长也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4.家校沟通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

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第二篇: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年级:八年级

性别:男

年龄:14问题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负同学,有时还鼓动班上其他同学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个案分析:

对于李小双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爷爷奶奶过于溺爱,放纵;

2、没有达到目标时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对策及过程:

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李小双,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李小双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辅导结果:

通过上学期的耐心帮助,李小双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辅导后记:

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年龄15问题表现: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个案分析:

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初中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2)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张金华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的记性好,对于要求背诵的科目提升成绩比较快,我们就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背诵比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4)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张金华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效果反馈:

张金华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张金华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年龄14问题表现:

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个案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辅导对策及过程:

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效果反馈: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个案分析:

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辅导对策及过程: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辅导后记:

王金森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王金森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王金森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性别:女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个案分析:

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胡艳霞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她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胡艳霞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她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也在我们学校就读,同年级不同班级,从小受到家里长辈的对比,因为一些行为习惯的问题,经常被家长与长辈进行批评与对比,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初中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

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候昊昊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

(4)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候昊昊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候昊昊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不在对老师,同学抱着敌对心态,能与同学正常交流,沟通了。改变了不少的坏习惯,我们都相信候昊昊能变得更好。

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易开小差,爱和别人打架,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就不愿意听,作业也不怎么完成,错误率高。喜欢玩手机,手机上瘾比较严重。沾染了抽烟打架等不良恶习,喜欢拉帮结派,装大哥范。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抱无所谓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自暴自弃,八门功课门门不及格。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他都麻木不仁的样子,教育效果不佳。

爱。他与父亲相互之间也缺乏沟通。夫妻离异,父亲常常拿孩子当出气筒,致使该生误以为父亲也不喜欢他,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父亲经常骂他“笨蛋”“猪头”“讨饭胚子”等,此类侮辱性言语,在该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1)通过家访或把孩子父亲请到“家长学校”来学习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主要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践之以行”的科学方法。并向孩子父亲坚定地表示,不管怎样,我都会与他一起努力,共同探讨,齐心协力做好孩子思想的转变工作,让他也树立起信心。

(2)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宽松、和谐、文明,充满爱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我们老师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在平时引导教育邝健敏的时候,我就常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让他感受我对他的关爱。如:“你这次干得不错。”“好,有进步了,我很高兴。”“邝健敏,好样的,再努力一把会更好。”“好棒,我们该庆祝一下。”“唔,知错就改,挺好。”“啊,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什么困难了?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3)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的直接辅导方式,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该生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该生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该生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他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我首先告诉邝健敏,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他表示同意我的观点。接着,我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又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学习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时表示一定克服困难,让大家刮目相看。

1、师生反映:该生学习自觉性有了一些提高,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乐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好转明显。

2、邝健敏父亲反映:该生在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亲做点家务,父亲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3、邝健敏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也不再是倒数几名了。

辅导反思:

1、从结果来看,矫治基本上是成功的,当然对其教育与帮助还将持续下去。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离异家庭子女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理解他,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

该生在刚进入初中学习开始,就表现的反应比其他同学慢,开智比较晚,家长认为她比较笨,她的学习也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这个学生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

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1、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动力

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2、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积极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3、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们提倡“值日班长”,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她在每一次轮值时都非常认真地完成工作,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认真的学生,同时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赵浩东属于八年级新转来的学生。该生平时上课要么爱东张望,要么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如果是句子或者连续的几个词语,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怎么做,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玩手机。

通过反复观察,发现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

该生学习存在障碍,而不是家长认为的不懂事、懒惰。因为该生与老师交往时,很有礼貌;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从不发生矛盾;做卫生时态度积极,就是一接触学习,与其他孩子就不一样了。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程度要深于轻度学习障碍者,因为轻度学习障碍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该生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

配合,不断矫正,通过与家长沟通、商量,达成共识。

训练孩子背书。因为背书可以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能力,并能丰富他的词汇。在训练过程中,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背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再背古诗,然后背课文。在背的过程中,如果背不上来,也不强制,我就与他一起.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该生进步很大,现在已能与老师同背较长的课文。

1.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学习的缺陷,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虽然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但行为习惯还处于小学四年级的阶段,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初中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根据初中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ppt、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这很符合科学课的特点,在课上经常出示他认为新鲜的实验用具。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姓名:王小辉

年龄:9岁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随母亲居住。

个性特点:暴躁、懦弱、易怒、厌学、喜欢撒谎,自卑心理极强。

二、辅导对象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厌学,学习成绩极差。

2、交往: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与肢体冲突;由于害怕被孤立,经常想方设法讨好班上的“老大”。

3、品行:爱说粗口,攻击性极强。

4、身体:身材中等,属于同龄孩子里发育正常,偏瘦。

5、心理健康情况:自卑心理强,暴躁易怒。

三、当前面临的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当前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百般袒护,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心理辅导的工作。学生因有家长撑腰,对老师的帮助不愿接受,且对与同学的小摩擦更加有恃无恐,认为有家长做主。课后基本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中倒数。但又因畏惧被孤立,从家中偷钱贿赂同学。

四、诊断分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名同学4岁左右父母离异,而离异的主要原因便是其生父有家庭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暴打孩子和其母亲。母亲不堪忍受,才与其离异。且其生父人品较差,经常有一些无赖的行径。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脾气暴躁,爱用武力解决问题。既是由于生父的影响,也是出于其母“要时刻保护好自己,不能被别人欺负”的错误引导。此外,因为母亲忙碌养家,父亲暴躁,孩子从小缺少关爱与呵护,内心极其懦弱,胆小怕事但又喜欢跟着别的孩子作威作福。

五、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首先,要帮他克制住自己,不随便发脾气。我让班上的同学组成爱心小组,对待他的时候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故意招惹他,点燃他的情绪。

此外,找几个个性随和的同学坐在他周围,用亲切友好的气氛熏陶他。慢慢磨掉他暴躁的个性,树立与同学交往的信心。

其次,我时不时地在班上表扬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帮助他树立在学习上的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的主题讲座等形式,劝说他的母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为人处世,开展人际交往。及时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把他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她综合考虑王同学的实际情况,多给他关爱与鼓励,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王同学的课后辅导老师经常联系,建议她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当地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在初起时依旧无法按时完成,也以鼓励为主,耐心劝说。

(三)专业帮助

六、辅导效果

上课时,开始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同小组的几个同学关系融洽,还主动邀请同学去家里做客。改变了以往只用拳头说话,或者用金钱贿赂的不健康交往方式。

王妈妈对老师的态度也明显好转,由先前的一味袒护,变为主动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七、辅导感悟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努力构建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相互敦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这样的教育才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张某,初一,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小学时得了不少奖,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而且没能正确的对待这些荣誉,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张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张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顶撞,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心理咨询师:欧佳平

2011年9月

小王,初一年级学生,现在除学校正常学习外,请大学生做全科家教辅导。现辅导已有一个学期,小王成绩没有明显进步,妈妈很着

急。

小王妈妈是一位个性极强的职业女性,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中考升入本校高中部,将来出国发展。妈妈总是说孩子很听话,很愿意学习,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因此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能对孩子有所帮助。

小王入校时成绩是班级12名,之后成绩下滑,英语成绩一直保持前列。上学期期末35名。学生有提高成绩的愿望,希望通过辅导能弥补所缺知识,在安排家教课程时主动做现在的安排。

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认可,同时说明:即使成绩提高,妈妈还是会安排辅导,不会减少,因为妈妈强调过初三更紧张。提及此,学生烦燥不安。对期中考试进入前25名,学生有信心,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期末进入前15名,学生认为可能性不大,觉得自己与排名前列的学生差距较大。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王是个表面很听话的孩子,妈妈说的从不反驳,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表露。小王现在正处于第二反抗期,有独立自主的愿望,但从小妈妈的强势使他没有表露的机会,也不敢表露。

小王现在的学习态度是主动+被动。被动占大半。主动:有提高

妈妈很着急,担心孩子成绩上不去,不能升入本校高中部(本班前22名直接升高中)。妈妈将此压力不断地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一方面没有把握进入前15名,一方面感觉成绩提高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目前是在一种无望的心态中学习。表现为:学习不积极,不在乎,如作业有时没完成,考试时因数字难以计算而放弃做题。并且说明,咨询师即使给妈妈提建议也不能改变这一切,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即妈妈的说教。这是学生现在极反感的一件事。

与小王妈妈交流心理辅导详情,给家长如下建议:和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给孩子心理减压,并适当承诺,即成绩提高会减少辅导课程,或者取消辅导。强化眼前学习目标,即进入前25名。孩子正处发育高峰期,学校伙食外加强营养。多看到孩子的优点、长处,及时肯定、鼓励,避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一味指责否定。避免说教。

同时咨询师与各科辅导老师联系,对各科老师提出如下要求:对小王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辅导;把自己在中学时的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将咨询师对学生的引导进行强化;根据学生现在成绩制定出期中考试各科成绩目标,高出学生现在成绩,但不要高出太多,是孩子认为能达到的一个目标。

家长表示感谢,希望能给孩子经常提供心理辅导,家长会尽力配合,共同促进孩子提高。学生心态逐渐放松,学会以平常心面对学习。

2011年10月

个案情况

小王,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扒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

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分析与诊断

(一)问题诊断

根据小王的表现,我初步诊断为学习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没有预习复习习惯,作业拖拉等。对学习有明显的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行为。其实质就是厌学。

(二)原因分析

从他本人来看,小王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气,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三)辅导目标与策略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

对小王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萌动时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的和性的变化同时发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起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

学业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针对小王好胜心强和意志力弱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制订计划,引导他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赋予责任,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辅导过程

(一)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

小王厌学,但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

师:“听说你电脑游戏很精通,是玩游戏的高手,跟谁学的?”小王:“我自己上网玩得多了就会了。”

师流露出赞赏的神态,点头说:“哦,原来你这么聪明呀。”师:“以后老师不懂的你能教我吗?”小王显得有点疑惑,问:“真的?”师看着他,认真地点头说:“真的。”

小王这时显得有点兴奋,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各类游戏讲到家庭环境,从而更了解到他的爸爸只要一听到学习成绩不好或他在学校出事情,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打他。老师用手摸摸他表示同情,又用语言安慰他。

师又问:“那你是怎么看待学习的?”

师:“你说读书很苦很累,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小王:“我也说不出,反正就觉得苦,觉得累。”

师:“你如果跟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相比,你觉得比他们苦、比他们累吗?”这时小王有点羞涩,轻轻地说:“那肯定比不上。”师:“你的苦和累是不是指你一看书做作业就觉得头痛?”小王点点头。

师:“你说你不做作业也能考好试,那你考好了几次,多少分?”

小王这时有点难为情,低下头说:“就一次,语文考了61分。”

接着就给他分析了这次考的好的原因是因为作文切题才及格的,而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小王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和情感。后来又继续询问了他和老师同学间的关系。通过这次交谈,使我了解到父母的简单教育不但没能使他明辨是非,反而使他与老师、学校产生了对立的情绪。这次谈话让他也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非理性信念,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并代之以新的想法,才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所以辅导的重点是放在对不合理信念的识别、领悟方面,学会区分理性与非理性信念,逐步建立良性认知模式。

(二)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

如家长过分保护等,认清教育孩子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三)与其他老师沟通

一次在得知语文默写时,我预先告知了小王,要他认真复习。第二天,他的默写得了75分,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同时,其他的任课老师也配合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又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去除他的厌学心理。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关心下,小王不交作业现象渐渐少了。在家里也会复习功课了。看到他的进步,他父母非常高兴,说将进一步配合老师,使他进步更快。

(二)反思

1、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和构建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让

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耐心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违纪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危害。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班主任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2011年11月

第五篇:后进生心理辅导个案

心理辅导记录

刘会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孩子都与父母教亲近.但这位学生由于父母离异,而又得不到母亲的爱,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他有离群心理,与家庭完整的学生相比,他的情绪不稳定,易走向极端,产生破坏性倾向;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冲动,敢于冒险。而他的亲生父亲根本不管他。这样的家庭逐渐使许进形成了任性、我行我素、粗鲁、行动盲目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我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以下的辅导:

1.对症下药

从他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渴望理解和关怀,希望得到别人的爱。

我经常对他进行谈心,一开始他还心存疑虑,当我告诉他“我认识你以前的林老师,他认为你很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如果读书用功点,一定会考上大学的。”他很惊讶,不过点了点头。他开始感受到了一点温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关心他,他开始偶尔来找我讲话了。2.唤起爱心

由于他经常我行我素,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不愿与他交往。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他走进正常的交际圈,学会与他人相处,享受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人间真情,学会帮助别人。我就经常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做,譬如帮助班级拿矿泉水,作班级的自行车管理员,帮助受伤的同学上下楼梯等。还及时进行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让同学们及时用掌声来鼓舞他。慢慢的,他总是帮助值日的同学拖地,擦黑板,同学也愿意与他进行交往了。3.架起心灵之桥

为了真正使他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与他相约:一周谈一次话或写一篇杂记,给他安排了学习计划表,并选派优生给他补课。大家的尊重和真诚使一个易于冲动,我行我素的男孩找回了失去的学习逾越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4.成功的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能力。第二学期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学习进步奖”,所写的作文获得了学区一等奖。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脸上经常露出自信的笑容。我知道他终于走出阴影了,真的很欣慰!

小孟,男,9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小孟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无进取心;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

三、辅导措施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3、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一、基本情况介绍:

唐凯,男,四年级学生,个子偏高偏胖,性格外向,好动喜欢动手,易怒,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脾气偏急躁。

背景材料:家庭条件一般,爸爸妈妈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家长属于小型个体户,主要是卖袜子摆摊为生。

二、主要问题概述:

杨同学由于喜欢动手,且好动的性格,导致在校经常动手欺负同学,易怒伤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这种行为已经引起了班上很多同学极大的反感,甚至还有一些曾被欺负过的同学的家长的强烈不满。从读三年级以来,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事。

三、分析与诊断:

从以上现象表明,杨同学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杨同学来说,这三种行为中暴力和动作攻击所占比例较高。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

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辅导方法和过程

(一)父母的配合(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杨同学交流,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这样的与心交流不知有多少次,终于慢慢有点效果了。

我还在班中要求其他同学要谅解他,不要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能看到他在一点一滴地进步,有进步了就开始可以拥有朋友了,让他不再那么孤独。然后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成为小组长,加小红旗,然后在全班进行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一年多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杨同学地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杨同学的转变可真大啊!”

四、小结:

1、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用言语对待每一个学生。

3、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诉,因材施教。

4、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其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尊重她的人格。

5、言传身教,形成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在健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快乐地成长。婷婷,女,13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陈露: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

(三)同学关心

三.辅导效果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郭陈

年龄:8岁

年级:一年级

二、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也不听,东张西望,爱找借口不上学,课堂上一言不发。

2、学习成绩差。所有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业。各科学科作业全不完成,数学是不会,语文,拼音,生字从来不写。

4、爱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

情怕你知道,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

6、行为懒散,做事拖拉。写字很慢,也不认真。、四、辅导对策:

(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生中

(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4)讲究辅导的方式

(5)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五、反思:

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我们的应该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耐心。会让该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上要多给他一些指引。我想这样辅导的效果会更好。

心心,女,11岁,四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1、父亲在公安局工作,母亲在保险公司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2、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

个性特征:

1、极端厌学。

2、学习成绩差。

3、不愿完成作业。

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她玩,谁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严重缺乏自信。

二、共同商讨,摆脱心理困扰。

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2、架起沟通的桥梁,用爱关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复自信。

3、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4、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三、初步结果:

1、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现在的心心和她妈妈,那才叫一个亲,母女俩别提多开心了。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念叨一句话:要是没遇到孙老师,我会是什么样子?

2、在配合心理医生治疗的过程中,心心也有几次反复的现象。在孩子又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有责备孩子,有的只是理解和信任,给孩子不断鼓劲加油,反复周期不断在加长,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小鱼,男孩,五年级学生。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下课时,除了上厕所外,总是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四、辅导效果及反思

小杜,男,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经过和小杜父母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和小杜妈妈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和。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

我对丁剑同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辅导: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

三、辅导效果

助他人的事也时有出现。

2、学习成绩有所上升,由原来的中下转变为中上。

小邵,男,一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脾气暴躁。主要问题概述: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父母的配合

(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小邵作交流,我耐心劝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效果: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小邵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小邵的转变可真大啊!”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

以下是一个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

个案:小明(化名)

年龄:15岁

问题:社交焦虑和低自尊

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高中生。他在学校里一直感到社交困难,经常觉得自己被其他同学排斥和孤立。他在班上很少参与课堂讨论,也很少与同学交流。他对自己的外貌和能力缺乏自信,经常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在与小明的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师首先与他建立了信任和良好的关系。通过与他的对话,辅导师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经历了一些变故,父母离婚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这些变故导致他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了怀疑。

辅导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小明改善他的社交焦虑和低自尊问题。首先,辅导师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目标,即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尊。辅导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小明识别和改变他的消极自我评价和思维模式。他们一起进行了一些角色扮演练习,帮助小明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增强他的自信心。

辅导师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志愿者工作或兴趣小组,以增加他与其他人的接触机会。小明开始参加学校的帮助社区活动,通过与其他志愿者合作,他逐渐克服了自己的社交焦虑,建立了一些新的友谊。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师还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一些家庭辅导,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小明。辅导师鼓励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支持。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辅导,小明的社交焦虑和低自尊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在学校里更加自信,参与了更多的社交活动,并与其他同学建立了更多的友谊。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小明和他的母亲都对辅导的效果感到满意,他们认为这个过程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标题:经历失业的张先生的心理辅导个案

简介:

本文将介绍一个名叫张先生的个案,他因失业而陷入了心理困境中。通过心理辅导,张先生逐渐恢复了自信,并重新找到了工作。本文将从张先生的背景介绍、焦虑和自尊心问题、心理辅导方案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介绍

张先生是一名35岁的工程师,他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5年。然而,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张先生被迫离职。失业后,他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逐渐陷入了情绪低落、焦虑和自我怀疑的状态。

二、焦虑和自尊心问题

在第一次辅导会议上,张先生表达了他的情绪低落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感到焦虑和无助,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他经常为自己的失业感到羞耻,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他的自尊心。

三、心理辅导方案

为了帮助张先生摆脱心理困境,心理辅导师采用了以下策略:

1.情绪管理:帮助张先生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教给他一些放松和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等。这有助于他减轻焦虑和情绪低落感。

2.自我认知:通过帮助张先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辅导师帮助他重新认识并发现自己的优点、能力和经验。这有助于增强他的自信和自尊心。

3.职业规划:辅导师与张先生一起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职业规划,包括了重新调整简历、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提升技能等。这种指导和支持使他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辅导,张先生逐渐摆脱了心理困境。他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恢复了一定的自信,并重新焕发了对未来的希望。在辅导的帮助下,他重新制定了职业规划并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在辅导的最后,张先生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融入了新的团队,并逐渐恢复了生活的平衡。他自豪地表达了对心理辅导的感激之情,并表示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来看,通过心理辅导,张先生成功克服了失业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自尊心问题。这个个案也再次证明了心理辅导在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和重新找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THE END
1.心理咨询典型案例记录(精选6篇)篇1:心理咨询典型案例记录 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怎样对待考试 五七〇二小学 齐玲玲 一、“考试怯场”小故事: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0hfd998.html
2.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6篇(全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第1篇 案例分析一 一、个人资料 陈××,女,18岁,中专二年级学生。 二、主诉内容 期末考电脑操作时出现紧张、手足发冷、动作僵硬、以致操作考试不能完成。本人自述:应对考试时,从来就会有发挥失常,考试成绩不好的现象,尤其在升学考、毕业考、期末考时更为突出,所以初中升高中考试失利,只能读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ubjgrf6.html
3.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1 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人生体验、处事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自我的成长过程进https://www.ruiwen.com/baogao/8167738.html
4.心理降案例分析(精选17篇)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精选17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1 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907143724_3973184.html
5.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模板).pdf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模板).pdf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篇一:? ? ?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范?文减?轻压力?、轻松?应考?摘要:? ?本文?是一例?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23/5300343022011031.shtm
6.心理咨询案例1心理咨询案例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性,五年级,闵行区小学学生。家境优良,有一刚出生的二宝。王某性格谨慎,擅长手工,曾自己研制开发抽水泵,性格较内向,在班级很少与人发生争执。最近一周,学习无力,情绪不高,往往无缘无故哭泣。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一周来心情极度痛苦,常常无缘无故放声大哭,自己不能控制,想http://mhxx.mhedu.sh.cn/wmjw/bajkdb/jkjw/117943.htm
7.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优秀5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篇一 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恋爱大龄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女,32岁,俗称的那一类“三高”未婚女青年,因为3个月前最近发现男友保留着以前写给他前女友的日记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情问题。同由于最近失眠,由于身心交互所导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https://www.baihuawen.cn/fanwen/daquan/116197.html
8.心理咨询个案记录(5篇).docx心理咨询个案记录5篇第一篇:心理咨询个案记录心理咨询个案记录陈同学一第一次来访2011年9月14日周三中午辅导纠正其认知偏差: 个案概况:陈同学,男,初二学生,是随班就读学生。他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出生八个月父母离异,与爸爸一起生活,爸爸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7268768.html
9.戒毒人员的心理咨询案例戒毒人员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案例背景。 阿强,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老婆温柔贤惠,孩子乖巧可爱。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美好的生活,却被毒品给搅得乱七八糟。 阿强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经不住诱惑,尝试了第一口毒品。刚开始,他还觉得就是找点刺激,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渐渐地,他就深陷https://wenku.baidu.com/view/1afd0f50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