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山西省京剧院在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东街村开展“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演出。申雅静摄
近日,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晋煤集团机关养老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庆生。宋树烃摄
公共场所AED成为救命神器。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与AED技能培训深受大学生欢迎。高凡摄
编者按
民生答卷,温暖人心。省两会之际,回眸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全部超预期完成、高质量办结,17项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动态调整,圆满兑现了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件件惠民生,桩桩暖民心。2023年省政府12件民生实事涉及就业、养老、教育、急救、康复、文化、物流等方面,从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到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从扶持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到奖补城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到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这一年,公益性零工市场实现县县全覆盖,扶残助学金让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圆梦求学路……17项民生政策聚力老、残、弱、孤等困难群体救助,桩桩件件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幸福之基。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本报盘点12件民生实事和17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从一组组数字中体味一年来持之以恒的艰辛努力,从一个个温馨故事中感受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期待新的一年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2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
1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
目标任务100个项目。共新建8个,改扩建92个;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2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
目标任务10000场。全省共免费送戏17069场,完成率171%。
3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
目标任务10000人。已救助15148人,完成率151.48%,实现“应救尽救”目标。
4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县县全覆盖
目标任务117个项目。共新建69个,改扩建48个;全部完成年初建设预期目标,实现县县全覆盖。
5既有住宅自愿加装电梯提速工程
目标任务500部。已完成安装640部,完成率128%。
6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
全省打造统仓共配一体化示范县20个、建设标准化快递综合服务站200个、完成备案管理行政村快递便民服务点2010个,分别完成2023年度建设目标的100%、100%、100.5%。全省农村寄递物流上行、下行快件补助发放共计4908万元。
7扶残助学圆梦工程
目标任务“应资助尽资助”。全年共资助5806名符合资助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发放资金2790.9万元,实现了“应资助尽资助”目标。
8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
目标任务每人每月提高20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实现不低于70元/人·月。12月份动态发放94400人708.9万元。全年累计发放1135331人次8564.2万元。
9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
目标任务建设9所特教学校。9所学校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10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全覆盖
目标任务284所。全部全面实施并完成验收,其中115所自建食堂供餐,169所企业配餐供餐,加上去年已经实施“放心午餐”的275所学校,服务学生数达到20万人。全省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11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
目标任务117个项目,共改建24家、新建93家;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实现县县全覆盖目标。
12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提速工程
目标任务1000台。完成配置1000台;累计投放达2823台,配置数量及相应培训工作均居全国第一方阵。超额完成了培训5万名熟练操作AED等急救技能的红十字救护员任务,共56306人取得救护员证书,完成率112.6%。(高建华)
17项民生政策落细落实
“真金白银”投入,提升民生温度。1月19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2023年,省政府将17项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动态调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圆满完成,全年共投入约177亿元,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6项民生政策提高标准。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每村一室每月100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省级补助每人每月提标5元;城乡低保家庭中80周岁(含)至99周岁(含)的老年人最低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由最低工资的85%提高到了90%,达到每人每月1782元;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及分散供养1至4级残疾士兵和初级士官购(建)房补助标准提高到位。
1项民生政策扩面增量。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向“低保边缘家庭中残疾人”延伸。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向“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含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在内的多重残疾人)”延伸。
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
春节临近,在临猗县御品一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御品一园),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对苹果、梨、柿子等新鲜水果进行分拣、包装和装箱。随着一件件快递包裹被封箱完毕,一辆辆满载着新鲜水果的货车从合作社驶向全国各地。
“农产品保鲜期短,对供应链配送的要求比较高,一直以来配送成本、损耗成本都很高。2023年御品一园得到84万余元补贴,有了政府对寄递物流的上行补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御品一园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农产品上行持续增长,财政补助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我省农村电商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省商务厅将在我省登记注册,且在网络销售平台注册店铺的我省农产品网络销售经营主体作为补助对象,按照每件1元的物流费用对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补贴。
据统计,2023年,全省农村寄递物流上行、下行快件补助发放共计4908万元。(要佳)
零工小市场服务大民生
走进曲沃县零工市场,休息座椅、免费开水、整洁温馨,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备用工具等服务方便贴心。
曲沃县以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为突破口,扩大“零工市场”受益面,以县级公益性零工市场为中心,按就近就地、方便快捷的原则,在114个行政村设立零工驿站,用心用情打造“可学习、可歇脚、可充电、可饮水、可取暖、可纳凉”的求职场所,织密零工服务网络,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设招聘专栏,每周定期“直播带岗”,日常登记、汇总、发布、匹配用工求职信息,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打通就业政策与服务“最后一米”。
史村镇西海村零工驿站服务点设在一家便利店,负责人黄园园说:“零工驿站已不仅仅是介绍临时用工,经我们驿站还有到北京、青岛工作的,他们收入多也稳定。政府设立这个平台,大家家门口就能找工作了。”目前,曲沃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已搜集59家企业、2965个岗位的用工信息。
2023年,我省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列为民生实事,省市县三级全力推进公益性零工市场高质量建设发展,厚植灵活就业沃土,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全省117个县(市、区)已全部提前建成,并正常运行。截至2023年底,累计提供零工岗位25.3万个、服务零工13.7万人次,打造了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的山西样本。(高建华)
扶残助学圆梦工程照亮求学路
“我虽然听力残疾,但我坚信每个困难都是激发潜力的催化剂。”在太原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王晓毓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因家里条件不是太好,直到上小学5年级,爸妈才给我佩戴了助听器。”王晓毓一字一句慢慢地说,受听力影响,她的发音不太清楚,但这些并未影响到她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的王晓毓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庭压力确实大。此时,我省实施的扶残助学圆梦工程给王晓毓带来了好消息。根据王晓毓的家庭条件,大二开始,她每年都获得政府补贴的5000元资助金。
王晓毓说,政府补贴的资助金帮她解决了学费问题,再加上学校的奖助学金,生活费的负担也减轻不少。王晓毓特别喜欢数学和编程,没有了经济上的困扰,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上大学以来,她在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总决赛、2023年第十三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王晓毓说,扶残助学圆梦工程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她的求学路。(李炼)
公办托育为民解忧
暖阳洒下的冬日清晨,两岁萌娃甜圈准时来到长治市潞州区小象湾托育中心,兴高采烈地飞奔进老师的怀抱,在热情的晨间问候中,大手牵小手开启了新一天。
甜圈妈妈摆摆手和甜圈说“再见”,放心地转身上班去了。“原来甜圈在家‘孤独’缺玩伴,两代人教育理念差异大,我想出去上班又担心保姆带不好,区里去年开了托育中心,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年轻父母解决带娃烦恼,同时也为孩子提供着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收费还不高,真是我们家长的‘救星’。”甜圈妈妈高兴地说。
“甜圈在小象湾托育中心每天都是充实而快乐的。在这里,她融入集体生活,提升着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也变得更加自信、健康和快乐。”小象湾托育中心张亚慧老师说。
幼有善育,不负所托。不仅是长治市潞州区小象湾托育中心,截至目前,全省117个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项目全部完工,下一步,我省将积极探索公办托育机构运营、管理办法、人才培养等可持续发展路径,让公办托育机构建得实、用得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工程。(闫书敏)
在校午餐午休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双东小学是迎泽区首家开展“科学餐饮进校园”的公立小学,学校不仅有午托,还有晚托,晚托是孩子们用餐后,可以在校完成家庭作业,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采访中看到,校园食堂内餐桌餐具摆放有序,后厨内悬挂着四块电子监控屏幕,通过屏幕可以看到后厨的运行情况,明厨亮灶,干净整洁的卫生条件,宽敞明亮的环境,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为解决小学生家长的“难”事,2023年,我省将“放心午餐”工程列为民生实事。出台《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工程全覆盖实施方案》,确定2023年在全省284所城区小学推进实施“放心午餐”工程。目前,这284所学校已全面实施该工程,服务学生人数达到14万以上。加上2022年已经实施“放心午餐”的275所学校,全省城区有需求的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