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医生的吩咐,按时服药,按时复诊。
有朋友需要看病,直接网上约好专家号,陪着来门诊看。
【确认眼神型】
很少打扰医生。
绝大部分“聊天”内容限于在复诊前询问医生哪天或者哪个时段方便。
偶尔有化验指标超出正常值的,稍加询问,并表示感谢。
只在特殊紧急情况联系医生。
【默认挚友型】
“微聊”不算多,主要是发节日祝福动画或祝福语。
病情咨询,仅限于重要情况。
【婆婆奶奶型】
喜欢说早安,各种早安祝福语或动画。
一遇见社会上的医疗新闻后或社会动态就来询问,但绝大部分都是伪科学。
比如“MIT科学家:他汀类降脂药无效还危害”、“血栓抽吸治疗冠心病无需支架”、“中国造的药被曝强烈致癌?!”……
喜欢把每周测的血压心率发给医生,做了自我药物调整也及时“汇报”给医生,做了化验结果也拍照发给医生,有任何不舒服都及时汇报给医生。
【默认家庭医生型】
任何不舒服,来询问,询问内容涉及身体各大系统各大脏器疾病。
家属有不舒服,也来询问,但内容一般仅限于该医生专科疾病。
在不提供既往疾病及目前用药的情况下,询问药物如何调整,默认医生应该记得。
默认医生应该记得的,还包括当年植入的支架或起搏器,不提供型号的情况下,询问是否可以做磁共振。
【自我为中心型】
这类型很少。
当地无法配到的药物,希望帮助配药;若本院也无此药,会问能否帮助进药……(医生不禁无力到掩面而泣)
【感恩铭记型】
差点忘了写这一类,因为少之又少。
记得那年的下乡地方刚好是老家,看了一个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很典型,当时转到杭州来治疗了,一切顺利。
而她自己,在当地认真复诊,认真吃药,风轻云淡,从来不找我。
这世上的关系有千万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风轻云淡的,也可以是确认眼神的,亦或是默认挚友。而感恩铭记型,自然是最好的(只见何医生害羞地捂着脸一溜烟跑开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