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女子在网上吐槽,称自己好不容易在北京协和挂了一个妇科专家号,花了300块钱最后却只得到专家一句话“回家等着吧”,这让女子感到无比地失望和愤怒,感觉自己的付出和等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她在网上直接喊话,质问专家“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看病难和挂号贵,这两个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网友的共情心,网友把矛头一致对准这位专家,称其缺乏最基本的医德,人家大老远地从山西跑到北京,最后你一句“回家等着”就给敷衍了事,简直太没有责任心了,更有网友喊话协和,让他们好好“查一查”这位专家。
事实果真如女子所言吗?我们再来听听当事专家的说法。
讲真,单纯从专家的做法来看,我认为不但没有失去医德,而且他的医德还很不错。明确告诉你省内医院的条件和设备足够用,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完全没必要长途跋涉多花那个冤枉钱,没有床位不说,关键是经济负担重,各方面也不方便。这样的做法,完全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何来丧失“医德”之说?
说实话,这位女子的心理,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求医者都有类似经历。好不容易挂了个大医院的专家号,甚至是托了很多关系付出了很多代价,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可等了大半天,专家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甚至连个方子都不给你开,让你空手而归。
我兜兜转转废这么大的事,到头来“就这”?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尤其对那些辗转了多家医院,看过了很多医生的病人来说,更是无法接受的。
在这些病人的思维当中,我花高价挂了专家号,好不容易找上门,你一定得多付出些精力对待我,最好听我娓娓道来,然后你再认真诊断,给出个明确的结论,即便是不安排住院,起码也要开出大包小包的药。只有这样才是足够地重视,才算对得起病人的付出。
几年前,有位朋友的母亲身体不舒服,在县乡医院看过多次,民间中医也找了不少,但就是没查出来什么毛病,朋友母亲心里在一直疙疙瘩瘩,总感觉自己有病,后来找省城的远房亲戚,好不容易排了个大三甲的名专家。专家一问一看,扫了几眼之前的检查单,说既然来了,在省城逛几天,然后回家该干啥干啥,连个药片都没开。
朋友母亲不信,扯着专家胳膊问这问那,非要人家给开点药回家吃。专家哭笑不得,最后一脸无奈地对朋友说,要不给你母亲开上一箱葡萄糖回家当饮料喝吧。
这件事情看起来好像很可笑,但现实中并不鲜见。
说实话,像协和这种医院的专家,只要将你的资料看一下,只要你不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基本上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你的问题或长久疑虑,和遇上那种和你绕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医生相比,你更喜欢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