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文枫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肾内科博士、主治医生
那么,普通人拿着报告书去肾内科门诊,怎样才能更快地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怎样才能治好呢?这一切的前提是与医生更有效地沟通。现在让肾内科医生告诉我们如何避免误解,学习一些妙计。
误区篇
误区1: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古典的笑话。医生问:哪里不舒服?就诊者回答:身体不舒服吗?问:身体哪里不舒服?a:肚子不舒服。问:肚子哪里不舒服?a:不清楚的是不舒服。大家看到感觉想笑,其实这种情况在门诊确实很少见。
误区2:就诊时没有病历资料
误区3:不知道自己的治疗状况
但现实中,很多人面对医生的询问,只能尴尬地说:好久没量了,医生现在给我量一下吧。就连许多依从性好的就诊者也只能回答“我血压控制还可以”、“大部分时候血糖偏高”。这就使得医生的药物调整很难精准。更困扰医生的是,也有不知道自己吃什么药的人,也有不能调整药物,也不能判断病情是否与药物本身有关。
误区4:医生,听你的
对这种情况,医生感谢你的信赖,但绝对不能同意。大家到医院就诊,并不意味着被动接受安排,实际上是医患双方的合作行为。你把问题描述给医生,听了医生的建议,医生也期待得到你的反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理解我们的想法,交换对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意见,否则我们就不能孤独。
误区5:医生,有一次不是这么说的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医生可能只想安静下来。
当然,除了上述常见的误解之外,很多就诊者认为自己不知道,或者觉得麻烦,完全不听,医生问后病情延误。其实,接下来我说的这些交流妙计不仅适用于肾内科门诊,还适用于其他不同的专科门诊。
妙计指导篇
妙计1:自己先整理如何向医生说明情况
接下来,在以前的基础上,可以具体说明你的状况。不舒服的位置,不舒服的程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现的频率,自己观察的可能性和什么因素有关,是否伴随着其他症状。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也很难要求每个人总结的完美性,但你的合理性一定能让医生更快地把握重点,更快地提供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
妙计2:带着病历资料外出
明确你的症状后,医生问你检查过这种情况,结果如何。例如肾内科就诊,常见的检查异常包括尿常规、血肌酐(代表肾功能)、血尿酸、泌尿系超声波等结果。
妙计3:记忆力差的笔头
可以更全面地让医生了解你的血压规律,更准确地调整药物。对于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可以列出自己的药物名称、规格、每天多次、每次多次记录。
妙计4:科学技术改变生活
科学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各位就诊者也要适当学会借力。比如手机,可以使用记事本记录病情、药物等,或者还有强大的拍照功能。
最后,送最重要的妙计:交流是信使,信赖是桥梁。如果我们彼此诚实坦率,一定能一起到达美丽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