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求医问药习惯先去网上搜一搜、查一查。于是,不少医生将诊室拓展到了互联网上,在更大的空间为患者服务。近日,三位在网上获得“高赞”的医学专家讲述了他们在网络上“出诊”的故事,虽然他们的学科不同、“触网”经历不同,但为患者服务的爱心是一样的。
有一次,杨秀滨在网上遇到一位咨询的患者。患者是一名孕妇,当地医院怀疑胎儿得了心脏病。她得知安贞医院专长心脏病治疗,又在网上看到杨秀滨名列心外科好评第一,便在网上预约了图文问诊。杨秀滨根据自己的知识解答了患者的疑问,“您这种情况还是应该治疗,如果不治疗,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安贞医院最擅长给胎儿看心脏病的是金大夫,您可以直接预约金大夫。”患者还没有离开她所在的城市,就已经精准地找到最适合她的医生。“如果没有网上问诊,她可能还要奔波很久。”杨秀滨说道。
互联网上的好评,为杨秀滨赢得了口碑。但是,互联网上的评价,对于医生也是“双刃剑”,患者认为好会表扬,认为不好会到网上批评,这也提醒着医生,如果要想在网上当医生,就要更重视患者的意见。杨秀滨感慨道:“互联网代表一种趋势,我在网上当医生,也正是拥抱未来,拥抱这种趋势。”
有一天,周福德在网上遇到了一个“重病”患者。这名30多岁的男士连续7天付费咨询。原来,他查出了血尿,担心自己活不长了。“我的病能治好吗?”“我将来会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些问题,患者反反复复来回问。周福德特别能理解患者的这种顾虑,耐心解答。一周之后,患者的心理包袱终于卸下去了。“在网上当医生也好,在线下当医生也好,在技术上引导的同时,也需要给患者提供心灵上的引导。”周福德告诉记者。
网上咨询的患者,既有病情轻的担心自己不能痊愈的,也有病情很重却不在意的。有一次,周福德在网上遇到了一位患者家属来给母亲咨询。患者家属说,老人尿蛋白指标高,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老人觉得自己就是胃肠感冒。凭经验,周福德认为老人的病情非常严重,建议第二天马上来医院就诊。患者家属听从了周福德的建议,第二天就带着老人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老人是急性肾衰,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尿毒症。因为治疗及时,老人很快康复出院了。
去年,17岁男孩小华来到北大医院就诊。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是一名“老患者”,罹患肾病综合征已经超过5年。这次小华出现了腹水,慕名来到北大医院就医。急诊科建议小华尽快检查,但他的父母死活不同意,“我们就带了2万元,急诊检查钱都花光了,哪还有钱交住院押金。”周福德知道这件事情后,主动进行协调,让小华很快住进医院,交付了2万元住院押金。
周福德给小华检查时,判断困扰小华的腹水是结核性腹膜炎导致的,这是患者肾病难治的原因之一,也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的障碍。这一病症可以治疗,而且愈后也不错。检查结果证实了周福德的判断,对症治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住院一周后,2万元押金很快就花完了。怎么办?若是让他们回家,小华的病很可能再度反复。周福德决定从网上诊疗咨询费专用帮扶账户中拿出1万元,把这笔钱存到了小华的住院费中,让他继续治疗。之后,小华的家人在他人的帮助下,在网上发起了爱心筹款行动,两周后筹集了3.8万元,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住院3个月,小华出院了,继续在当地医院进行门诊治疗。4个月后,他已经能自己前来北大医院复查了。
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文慧以“看病特别耐心”而著称。2008年的一天,李文慧在网络上检索自己名字时,发现自己在网上有很多好评。“都是表扬我。”其实,没有网络之前,她在患者中的口碑也特别好,因为她看病细致、耐心,喜欢给患者多嘱咐几句。患者口口相传,经常有患者来到诊室里就夸她。李文慧也没多想,“耐心也是协和医院对医生的要求,内科医生更需要细致。”患者所说的“口碑好”,摸不到,看不着。这次在网络上无意间的检索,李文慧发现,原来“口碑好”可以是实实在在的文字。于是,她在网络上注册,正式开始为患者答疑解惑。
李文慧在网上接诊的患者与在医院诊室里接诊的患者一样,来自全国各地。为此,她每个月都会选择一天,在网上进行“义诊”,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图文咨询服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李文慧都像邻家的大姐姐一样,让患者感到很亲切。“所有的疾病都是身心疾病,医生不仅要医治他们躯体上的疼痛,更要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感觉生活还有希望。”李文慧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她现在是好大夫在线网站上患者推荐的好医生、五星医生,也是5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