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波的疫情的到来,大家的情绪又一次紧张了起来。
目前,多地出现了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严重的省份正在以平均每天4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熟悉的景象再次发生了:学校封校了、菜市场的菜被抢光了、很多人也居家办公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难免有人会有怨言,但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紧急关头记住专家说的话:
“对感染者多一些包容,对国家多一份信任”。
这场疫情发生在2019年年底,算下来已经过去2年有余了,在这两年里,全球相继有人被感染、被治愈,尤其是那些我国首批新冠感染者。
“我希望你们一辈子都不要去感受那种东西,实在太痛苦了”。
说这句话的彭博正是首批新冠感染者之一,每当回想起那78天的治疗过程,他都会忍不住地哽咽。
原来,他们所经历的痛苦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2
2020年1月19日,彭博因发热被家人送去了医院,在这之前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
38岁的他是退伍老兵,身体特别硬朗,很少生病。
他有一个非常圆满的家庭,女儿已经4岁了,妻子也怀上了二胎,岳母和母亲的关系很好,全家人共处一个屋檐下。
1月19日当晚,彭博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妻子挺着肚子陪他来到了医院,大家都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殊不知此时的武汉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一场生与死的博弈就此展开了。
2月3日,彭博所在的医院感觉他的病情有些特殊,并不像普通的肺炎引起的高烧,于是立刻将他转移到了金银潭医院。
金银潭作为武汉在呼吸科方面最有权威性的治疗机构,在彭博到来之前,就相继接收到了很多病情相似的患者。
院长张定宇敏锐地发现,这次肺炎有些特殊,很可能是新型的传染性病毒,所以他立刻安排了隔离区域,专门用来接收这类患者。
2月6日,是彭博来到金银潭医院的第三天,他的病情突然急速恶化,进入了病危状态。
此时,他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但呼吸却变得异常艰难,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人用湿毛巾捂住了口鼻一样。
考虑到情况紧急,医生将他转移到了ICU,并决定直接为他进行插管治疗。
虽然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此刻却是彭博唯一的救命办法。
随着管子插入肺部,彭博的听觉和视觉瞬间涣散了,只留下强烈的痛觉刺激着他的神经。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即使彭博接受了插管治疗也没有好转。相反,他的病情开始每况愈下,几乎进入了深度昏迷的状态。
2月13日,在医护研究小组的共同商讨下为彭博进行了ECMO治疗,什么是ECMO呢?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设备在体外完成气体交换,从而弥补肺功能的不足。
这种治疗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彭博的呼吸功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挑战。
由于彭博的抵抗力低下,导管上的细菌导致他全身性感染,直接危及到了生命。
医生立刻使用大量抗生素为其治疗,这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一米八的大汉如今看起来像个瘦弱的小老头,脸上只剩下凹陷的肉皮和凸出的颧骨,还有插管时留下的疤痕,怎么看都不像当过兵的样子。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的生命体征刚刚平稳下来不久,又因肾脏缺血缺氧而造成了急性肾衰竭,医生紧急调用了CRRT肾脏替代治疗才再一次保住了他的性命。
自从彭博使用ECMO治疗之后,就一直在生死线上徘徊。
医生明白,要想从根本上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就要对付他体内的“新冠状病毒”,否则用再多的办法都是无济于事。
此刻还在昏迷中的彭博,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一场生命的考验。
3
3月4日,彭博睁开了双眼,眼前的一切都恍如隔世。
他自我调侃道:“还好我以前当过兵,攒了一点肥肉,要不然真的很难挺过去”。
的确,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病毒面前,所谓的“活着”真的太难了。
彭博的主治医生潘纯说:“我们都身为父亲,我很了解他的愿望,他就想活着见到没出世的孩子”。
彭博这才得知他昏迷的这几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潘纯医生想要为他输入康复者的血液,以此来治疗他体内的新冠状病毒,可是在疫情肆虐的时段里,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却很难实现。
好在大家都没有放弃,医护人员和彭博的家人们没有一刻停止过为他寻找血源,妻子更是从早上忙到晚上。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有5个志愿者为他提供了血液,这才让他活了下来。
彭波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泪流满面,他嘱咐妻子一定要保留好救命恩人的联系方式,等他好起来一定报恩!
看着逐渐平稳下来的彭博,医生认为他已经没有大碍了,便撤掉了ECMO治疗,彭博也一心幻想着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谁知5天后,他却又一次陷入了危险之中。
突然出现的内部大出血让他的血色素在半小时内从10g下降到了5g,这一次,彭博是清醒的。
恍惚之间,他看见了医护人员穿梭在他的身边,也听见了床轱辘压在地板上的声音......
“我必须活下来,我要去见我的家人”,靠着这样的信念,他再一次战胜了“死神”。
只不过当他摆脱机器的“帮扶”时,已经虚弱的拿不起一个杯子了。
对彭博来说,身上的病痛或许还能靠着意识去抵抗,精神的折磨却是无底的深渊。
4
在生与死的斗争中,在昏迷与清醒的穿梭下,他早已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了。
他经常梦见家人在身边哭泣,梦见医生正在全力地抢救他,还梦见自己早已浮在空中看着亲朋好友前来吊唁......
有时候醒过来,他常常以为自己还在昏迷状态里。
渐渐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彭博崩溃了。
有一天,医生刚走进病房就发现他的脸憋得又青又紫,搂在棉被外的手紧紧捏着输氧管。
“你这家伙越来越不行了知道吧!你对得起家人吗?”医生又气又急地说道。
可能“一语惊醒梦中人”吧,满含泪水的彭博重新拾起了活下去的希望。
4月5日,彭博康复了,这78天里,他被抢救了4次,最终战胜了新冠病毒。在被隔离了两周之后,他终于回家了。
推开家门,彭博就看见妻子正坐在沙发上和4岁的女儿一起搭积木,在看到爸爸后,小女儿直接扑到了他的怀里,不停地喊“爸爸”。
他无法想象这段日子里,一家老小是怎么过的,只知道此时的岳母和母亲白发又多了,妻子也憔悴了不少。
“回来了就好,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妻子拉着他的手鼓励道:“我们都会陪着你的”。
在家人的照顾下,彭博很快恢复了体重,精神头也好多了。
后来,他得知一位血液捐献者家里出了点事急需用钱,便毫不犹豫地转了过去,他说:“人家救过我的命,我既然活着就要报答他”。
2020年10月1日,4次将他拉出鬼门关的潘纯医生回到武汉,彭博立刻前往火车站与他相见,还特意为他送上了一捧花。
其实首批新冠患者中也有些像彭博一样再次“重生”的人,但也有一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5
医院里,一个胡子拉碴的男子正在拿着笔写字,他的名字叫李超,入院之前他一直从事着出租车司机的工作。
他的性格可以说是与外表截然相反,他为人细腻、热情,病情刚有所好转就在忙着为社会作贡献了。
原来,当他得知武汉因疫情封城导致居民采购不便时,就创下了一个“社区购物群”。
居民可以将自己需要的东西发到群里,李超便负责将它们记下来安排采购,他刚刚记在本子上的东西就是这些。
我之所以说他不幸,是因为李超的家里除了妻女以外都被感染了。
他们分别被送去几家医院进行治疗,就这样,一家人本该在团圆的日子里“失联”了。
由于李超母亲的身体本就弱,所以没能扛过去病毒的“侵害”,奶奶也因为年纪大了救治无效而离世。
当然,这些事情都被医护人员瞒了下来,他们想等到李超康复后再告诉他。
只见李超的父亲戴着呼吸机躺在床上,看起来精神头还不错:“儿子,你老爸我现在不能动,忙了一辈子了,现在却成了个废人”。
李超看着父亲很是心疼,但依然强忍着泪水鼓励他:“我都已经没事了,你也会没事的,咱们一家人过去这个坎之后回家包饺子吃”。
十几天后,李超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一个看似“狂野”的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或许他对母亲和奶奶的情况也早有预知,所以从未在外人面前提起过此事。
悲痛过后,李超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为之惊讶的决定:捐献父亲的遗体。
“我父亲这一辈子特别好强,他一定不甘心就这么离开”。
事后,这件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得知,有网友说,李超连父亲的遗体还没见上一面就做出了这种决定,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6
直到现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相信在李超和彭博等新冠患者的心中依然对之前的遭遇难以忘怀。
但无论怎样,他们永远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前进、在拼命地忘记过去。
不管疫情多么“无情”,中国14亿人都是有情之人,我相信只要你为我、我为他,大家聚在一起永远都是一个“家”。
我们也要相信背后的医护人员、相信祖国的能力,为了家,也为了国。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也希望大家在这个时段里保持理性和善良,不要随意言语攻击那些被感染的人及他们的家人,因为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关爱和帮助。
等疫情过后,好好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有春天,还有疫情过后依然平安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