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生”荣誉称号评选事迹1000字写什么?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料,而典型经验材料主要指先进集体经验材料,实际中很少有先进个人经验材料。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十佳医生”荣誉称号评选事迹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____,男,出生于1980年10月,中共党员,2004年7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04年7月就职____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取得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资格,2015年12月取得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资格,2021年12月取得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资格,从事科室查房、带教、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临床医生,从医18年来他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爱岗敬业、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深受群众好评,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感谢信。2017年获“____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获得医院“十佳医生”荣誉称号。
牢记责任刻苦钻研
一直以来,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学习有关泌尿外科疾病的国内外进展及发展动向,先后3次至省外短期专业技能学习,数十次省内外及网络平台学习,提高了泌尿外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处置能力,使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有了提高。2016年6月在北京市参加第二届“水木杯”清华大学泌尿系结石青年论坛且作品进入决赛获“优胜奖”;2019年1月在____省性医学会举办第一届软镜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20年11月参加____省第三届泌尿外科规范化手术视频大赛决赛获三等奖;2020年12月____省性医学会举办第三届软镜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他率先在____县地区开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显微镜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可视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均获得满意效果。自2016年开展创新技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手术共约210余例,2020年开展创新技术“显微镜下精索静脉低位结扎术”手术共约30余例。
医者仁心关爱患者
主动请缨奔赴一线
尽心尽力医学传承
____,男,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____县第十七届人代会委员。____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____省全科医学会慢病防治分会第二届委员。
从事医疗工作十七年来,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从医多年来,他坚持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在工作中,他时刻为病人着想,不管有多忙多累,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尽量做到全面掌握,精确医治。经常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
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心血管内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以及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项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目前医院的这项医疗技术水平在____市县级医院排名第二。该项手术的开展,使患者外出就诊率明显下降,同时也积极响应大病不出县的号召。
在工作中,他一直在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心血管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
(1)2019年参加____市“心动中国。稳心杯心电图识图”大赛获得第二名;
(2)2021年参加____市“心动中国。稳心杯心电图识图”大赛获得第一名;
(3)2021年获得医院“突出贡献奖”。
工作严谨,较强的责任心
积极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他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县人大及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长铺、千岭、复兴、下仓等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创一流,再攀高峰。
韩桂琴,女,51岁,汉族,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乡村医生,从医33年。
韩桂琴30多年来一直以崇尚医德,讲求医术,刻苦钻研为宗旨,本着主动热情,心系患者,不计个人得失,视病人如亲人的做人原则,尽己所能全心全意的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韩桂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得到了各级领导及老百姓的认可。
1974年,为了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受大队委派,韩桂琴去高崖口卫生院参加了北京261医院医生及专家的培训,培训合格后,她成为了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初到村里上岗时,由于当时村里经费紧张,医务室便设在她家里,条件相当简陋,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她依然坚持为村民热情服务,30年来,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有一次,在深夜出诊时不小心将脚崴了,脚腕三处骨折。在基本恢复之后韩桂琴便立即上岗,瘸着腿一拐一拐地为村民治病。有一次一位村民当时就流下眼泪,最后坚持将韩桂琴送回家里。
在理论知识方面,韩桂琴刻苦学习业务,积极参加培训,注重知识更新与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每年都参加区卫生局组织的医生培训。多年来,韩桂琴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坚决抵制假、冒、伪、劣药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在输液、出诊时不收受任何费用。同时积极获取多方面信息,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安全,30多年来未发生过医疗事故。积极配合镇政府及村委会做好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传染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一致好评。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养老制度与基本待遇保障机制的意见》,这更坚定了韩桂琴干好农村卫生工作的信心。韩桂琴说,自己将继续以村民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一名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放心的乡村医生。
刘欢,女,1990年出生,2010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蒲县化乐卫生院,于2014年收到了上级的聘任,正式成为化乐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
天随幼时心愿,怀德一生为医
夫医者之善恒,惟生命不可辜
立足农村,刘欢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她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用真情做事,用爱心服务,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事迹主要体现在:
刘欢为负责辖区内的所有老百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慢性病患者、35岁以上高危人群、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入户做健康检查,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入户为辖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协议书,做到一户不落,详细为居民讲解签约协议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
2017年为辖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双签约协议书,定时为贫困户进行随访和政策宣传。
村里朱小峰家的孩子,从小患上自闭症,不和小朋友接触玩耍,刘欢一有空就去他家看他,启发他,进行心理引导,慢慢地孩子会笑了,性格开朗起来,他的妈妈逢人就说“这是刘欢的功劳”。
村民乔文秀由于脑梗后遗症、颈椎腰椎疼痛,常年躺在床上行动不便。无论刮风下雨,刘欢按时给老人送药。去老人家要经过一条石头小路,坑洼不平非常难。有一次由于天黑又下着雨,刘欢不小心摔了一跤腿也磕破了疼得直冒汗,但想到病人的痛苦,她咬着牙坚持走到老人家,喂药,按摩,还给老人做汤面。
村里还有一个由于车祸导致多年瘫痪在床的杨九锁,刘欢也经常给他上门送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和他的爱人逢人就说“村里有这样一个医生是大家的福气”。
2020年新冠来袭,刘欢和村委工作人员共同挨家挨户去排查、宣传、测量体温、发口罩、给村里撒消毒药,告知大家没事不要出门,村民们都说:“你就放心吧,我们绝不给国家添乱”。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刘欢情系农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确保乡亲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传递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诺言和标准。
何凤棣,女,汉族,大学本科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急危重医学33年,2007年任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2015年兼任总院急诊科主任。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作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主任自知肩负着重大责任,每天面对若干被重症折磨的痛苦面孔,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是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患者一双双求生的渴望和家属对医生企盼眼神,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担当和责任油然而生,于是她始终把病人放在了与自己亲人的同等位置上,学会了换位思考,领会了将心比心,心中揣着“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的信念,始终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指导思想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及家属的距离,以扎实的医学功底,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得以将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这些年辛勤的汗水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换来了很多患者发自内心的真心感谢,迎来了一面又一面的锦旗,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但也有诸多抢救遗憾留存心中,2019年有一名31岁年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因罹患心衰导致心脏骤停,重症医学科何凤棣主任全力指挥抢救,持续胸外按压1小时,心脏得以复跳,但机械通气参数很高,氧合和血压不能维持,患者依然危在旦夕,如果再次停跳,将失去生命,此时当机立断立即取得省级医院的支持,率先在我市医疗机构完成的第一例V-AECOM,之后患者氧合改善、瞳孔回缩,终于又有了希望,但在艰苦卓绝的持续抢救一个月之后,终因再次心衰离开了我们,丢下了她恋恋不舍的丈夫、挚爱的父母、未曾哺乳的孩子,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回忆每一例惊心动魄的病例时,都是潸然泪下,医者对生命的敬佑不仅仅是医治,重要的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能回归社会。为患者能够得到同质化治疗,为学科进一步发展,依托先进的医疗技术,发达的医疗科技设备,先后建立了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目前已全部步入正轨。
___,2008年0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眼科硕士学位。同年08月,加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工作10年来,他始终把“开启光明之门、守护心灵之窗”的神圣使命牢记心中,在工作中恪守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热情,注重理论学习,勇拓业务技能。
恪守医德规范行医
一天,他早早的来到病房,开始了忙碌的查房,一位老人突然扯住我的衣服,渴求的说:“大夫,给我一点亮吧”,听着老人颤抖的话语,看着她渴望光明的眼神,刚工作不久的他,暗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踏实工作,做一名实实在在的光明使者。
9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医德医风,规范诊疗行为,努力做到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病人满意。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耐心、细致、全面的诊治。自己的点滴工作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表扬信、感谢信等。
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在从事的岗位工作中,他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通过查资料、做笔记;听讲座、看视频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业务技能的提高。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学习,他能够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对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也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能独立完成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斜视矫正术、YAG激光虹膜周切术等眼科手术。
2015年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有幸被排到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进修学习,进修期间得到了著名眼科教授的悉心指导,对小儿眼科疾病的规范、个体化诊治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另外,他在工作中研发的“睑板腺导管疏通探针”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开展了临床应用,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认可,2013年被推选为“东营市眼科学会委员”,2014年被评为“中心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2016年被评为“院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个人”、同年4月荣获“中心医院杰出青年提名奖”,2017年被评为“中心医院先进个人”。
__砥砺前行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他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始终把“播撒爱心、守护光明”为己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始终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上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这次他很荣幸的被评为“杏林春暖”优秀医生,他深知这是领导对他的肯定,也是患者对他的认可。他更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感谢领导对他的培养,感谢身后那些默默奉献的同事们。
成绩只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怀着对眼科事业的那份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者自己的职责;在大家的帮助下,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扎根一线,服务病患,__,砥砺前行!
李广歆,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对病人负责、对工作热忱”的态度,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日常工作中,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人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做病人的贴心人。为了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做更详细的检查,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无一例外。在B超室的候诊大厅里,通常是同事们都下班了,可他的诊室却灯火通明,室外还有不少患者在候诊。
业务上,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善思,勇于创新。201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四维产科超声检查项目,重点筛查胎儿先天畸形,有效地降低了畸形新生儿的出生,深得准爸准妈的信赖,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在滁州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全市每年有近一半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都经他之手。他不仅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且很善于总结经验及成果,在2014年及2015年的滁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学术年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四维产科超声检查体会》、《产科危急症超声检查思路》的学术报告,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在滁州地区超声学科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青年超声医师,他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他认为:“要做好一名超声医师,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多向临床的老师请教,和临床多沟通。临床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临床困惑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正是由于临床存在极大的困扰,中医院也曾出现过这样凶险的案例,现有的资料不多,为此他做了很多工作,反复大样本对照观察,总结了一套可行的诊断方法,给临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还有一次在给一位高龄孕妇(孕36周)检查时,发现羊水过少、脐动脉S/D异常升高,舒张期血流消失。根据他的超声检查经验,胎儿存在严重的宫内缺氧,随时都有发生宫内窘迫的危险,他立即联系了主治医生,说明了病情并告知家属,主治医生随即上报医务科,请予剖宫产手术。第二天,孕妇的婆婆亲自来到诊室,当面告知母子平安并表示感谢。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人就会缺失人生航线的坐标。在工作中,他始终能做到勤奋肯干、开拓创新、得失不计,他的目标就是要当好临床的左右手和患者的小旗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医院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