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医生,成为你的网友

密集加班的打工人,突感不适,一时慌张无措;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数日都消化不良,不知如何是好;年轻的多囊患者,备孕颇感压力,急需舒缓.......

除了去医院,还能找谁呢?

国内传统的就医环境里,由于家庭医生角色的缺位,患者们的大小问题都只能前往医院。于是,一边是医院“压力山大”,一边是患者愈发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因为就医麻烦,一项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近三成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去医院。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国外早已发展成熟的“家庭医生”。

医生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服务,熟悉用户身体健康状况的专业人士,患者能够与自己的家庭医生频繁交流健康情况,甚至是心理状态的变化。

家庭医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减少疾病风险,同时也提高社会的医疗效率。

以德国为例,当地一项调查表明,人们在健康问题上最信任的是家庭医生,其次才是专科医生和综合医院的医生。

德国至少八成的就诊者,是在自己的家庭医生那里得到稳妥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慢性病患者增多、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等一系列难题凸显,“家庭医生”的理念也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2024中国居民家庭医生需求调研及发展报告》显示,高达99.15%的调研对象均希望有固定的家庭医生为其和家人提供服务,充分彰显了当下社会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强烈渴望。

需求明确,但现实无奈。

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1:950的医患比例,相当于全国平均1000人对应1个医生,又何谈家庭医生?

无法复刻海外的模式,那就走出中国的特色之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线上问诊、购药等就医服务日渐成熟,国人对于家庭医生的需求也在提升,通过线上提供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正在成为中国式家庭医生的破解之道。

只是,线上的家庭医生看不到也摸不着,能随时找到吗?是专业的吗?会不会只是个摆设?如果在互联网上,真的有个最了解你健康状况的医生“网友”,生活会是怎样的?

1

“关键时刻,我能找到专业医生吗?”

所有人面对就医问题,最理想的状况就是随时随地找到专业医生,线下就诊难,那线上就能解决吗?

位于郴州的李伟(化名)今年35岁,曾因肺部感染住院,康复出院后因头晕乏力求助于线上的家庭医生“平安家医”。

呼吸内科的顾小燕医生通过细致的问诊及检查报告分析,发现肺部的感染外,其心脏也存在隐性的问题,立即指导患者紧急就医。

线上家庭医生的模式,打破时空限制,患者随时随地可以就医,患者只需在家中打开电脑或手机,即可与医生进行实时在线交流,提高了就医效率。

速度要快,线上的医生足够专业吗?

以平安家医团队为例,医生均为原三甲医院的副高及以上专家,人均拥有平均20年的从业经历,拥有北大医疗国际医院认证、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培训认证。

目前,平安健康拥有覆盖29个科室的5万多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围绕八大专科成立了23个专病中心,并涵盖海外医疗资源;

同时,其和超过4000家医院进行实时合作,体检供应商超过2000家,合作药店达到23万家。

专业医生之外,平安家医有一个庞大的AI“智脑”,基于五大数据库(疾病库、处方治疗库、医疗产品库、医疗资源库及个人健康库),构筑全球领先的医疗领域知识图谱,训练出“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可实现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健康管理与诊疗服务。

2

久病无需成医

“家庭医生真的这么了解我吗?”

很多人对家庭医生的了解,来自西方国家,因为是对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医疗服务的主治医生,家庭医生能够很好地了解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线上的家庭医生,做得到吗?

以慢病患者为例,我国有高达4亿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对症用药,每年有至少20万人因不合理用药而死亡。

一天晚上深夜10点,家属紧急与平安家医的慢性病专家桂红珍联系。

桂医生在详细询问过往病史和用药情况后,立马嘱咐家属将阿司匹林换成对胃肠黏膜损伤小的药物,并对王先生的慢性肝炎给出了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避免了病人病情的恶化,既缓解了患者的不适,也减少了因疾病加重可能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

在西方国家,之所以重视家庭医生制度,就是认为其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次数,降低医疗费用,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50%的医疗成本去向5%的重症,在国内有近三分之二的医疗费用花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月,疾病的过程管理往往得不到重视。

在中国,大量的亚健康人群,还存在慢性病多发、重疾年轻化、专业管理少、费用负担大、治疗等待久等难题,由于健康意识薄弱、缺乏专业指导、看病求医麻烦等原因,广大群众的健康迫切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为了更精准匹配不同患者需求,平安家医在服务设计上,通过人群精细划分,打造了“主动健康管理、数字慢病管理、疾病全程管理”三位一体的医健服务体系,并建立了一个O2O到线、到店、到家的三到网络。

譬如,针对亚健康人群,主要围绕疾病筛查,开展更细致的管理;

针对慢病人群,主要致力于规范管理,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工具和物联网,提供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及精准指导,改善指标;

针对疾病人群,开展覆盖诊前完善健康档案、诊中陪诊、诊后上传病历和提供康复指南等服务的全病程管理;

针对轻症人群,提供7x24小时秒级响应问诊咨询服务以及300+常用药买贵就赔服务。

“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当线上家庭医生更专业、更了解自己病情时,有人管、有人问,患者就会发现,原来久病,不需要自己成医。

3

陪伴,不做摆设

“除了求医问药,其他时候是摆设吗?”

由于基层医疗资源的瓶颈,加上医疗的低频属性,很多人对家庭医生的感知并不强烈,换到了互联网上,会不会更是个摆设?

夏夏的亲身经历,打消了这种顾虑。

今年28岁的夏夏,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体重不足备孕困难,她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都处在低谷。

为了帮助夏夏度过难关,程佳时常与她通话,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随时监测夏夏的状态变化。最终,夏夏备孕成功。

一个真正的家庭医生,不只是在“诊”的环节,更应以暖心的疏导与关怀,为患者重拾信心,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康复。

正如澳大利亚最大全科医生协会的阐释,家庭医生的服务,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医院为中心;是对病人持久的健康照护,而不是一次性的医患关系;

是对病人身体全面状况的了解,而不是哪不舒服检查哪;是对病人从生理、心理到社会生活所受影响的综合考察,而不是只了解和处理身体的不适。

透过平安家医服务的患者,不难看出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线上的家庭医生,打破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时空桎梏,医生从患者角度出发,也能设计出更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高效治疗方案。

家庭医生成了日常健康真正的监护者。

纵观行业,线上“家庭医生”也已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条件。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拥有十分庞大的医疗健康市场,市场规模接近9万亿元,且保持着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医疗健康支出是继食品、教育之后的中国家庭第三大消费支出,市场规模庞大。此外,随着老龄化加深,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补位需求同样将促进家庭医生的发展。

从供给端来看,以平安家医为代表的家医服务提供方已进入成熟阶段,服务质效已经得到市场检验。

截至2024年中,平安家医会员已覆盖近1400万人,家医服务人均使用频次4次,主动服务覆盖率达100%,用户问诊五星好评率超98%。

2023年,使用平安健康医疗服务的客户数突破2000万人,平安客户累计使用医疗健康服务超过8千万次,使用健康服务客户的加保率比不使用服务的客户提升了3.9倍。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端同样对家庭医生模式持鼓励态度。

2022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建成以家庭医生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制度,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75%以上。

卫健委也发文指出,要将互联网诊疗纳入整体医疗服务及监管体系,引领互联网医疗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供给与需求不断匹配、优化,家医服务能力的持续进化,中国特色家庭医生的故事,正待蝶变。

THE END
1.儿科专家鲍一笑对话未来医生:AI问诊究竟有多精准?在直播中,鲍一笑教授亲自体验了“未来医生”的产品功能,他与自己的AI“分身”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问诊。通过“未来医生”,教授的AI分身能够根据他的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模拟医生与患者家长之间的对话,快速、精准地回答关于患儿诊疗的各种问题。这一创意展示了“未来医生”作为一个AI产品的强大能力,它不仅能高效地辅助医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91488
2.挂不到的专家号为何陪诊师能挂到?睿鸿在线睿鸿在线 2024年12月10日 下午11:03 体育 0 views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陪诊行业应运而生,陪伴、跑腿等贴心服务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就医困难。然而,乱象也随之而来——挂不到的专家号,陪诊师却能挂到?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令人深思。 陪诊师背后的“特殊手段” 据业内人士透露,陪诊师挂到专家号的https://mip.orihonor.com/2024/12/10/25327.shtml
3.好大夫在线咨询别人能看见吗咨询工程师放心,你的咨询内容只有你和医生可见,别人看不到哦。https://www.bkw.cn/zxgcs/ask/4599163.html
4.好大夫在线医生靠谱吗?深度试用结果来了好大夫在线上的医生回复质量高吗? 线上问诊,医患双方“天各一方”,这种情况下的医患交流会不会只停留在一些很浅层次的沟通?网上问诊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一位血管瘤专家的问诊记录中,可以看到这位医生和每位患者的总交流对话次数平均超过了30条,其中医生的回复条数占到总交流次数的一半,https://www.rbc.cn/shangxun/2022-05/20/cms1305215article.shtml
5.精神卫生科医生门诊时间预约挂号在线问诊在线问诊 私人医生 查看医生完整介绍 擅长 擅长与患者沟通,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疗效显著。失眠,焦虑,精神创伤,抑郁症,老年期痴呆,体臭恐惧,口臭恐惧,神经性脚臭 简介 张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和老年四病区主任,浙大精神卫生硕士,浙江首批公民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http://zhangying166.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