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1《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中医入门》秦伯未著。
15《章太炎医论》16《冉雪峰医案》17《菊人医话》18《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刘奉五妇科经验》20《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
21《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
22《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
23《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
24《金寿山医论选集》25《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
26《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
27《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
28《内经类证》秦伯未著。
29《金子久专辑》30《陈良夫专辑》。
31《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
32《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
33《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
35《赵绍琴临证400法》36《潘澄濂医论集》37《叶熙春专辑》38《范文甫专辑》39《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
41《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
42《临证会要》张梦侬著。
43《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
44《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
45《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
46《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
47《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范围《中国医学史》期末考题型及复习围(2012级中医学专业)题型-、单选题例如:1.学中医教育创办于年。
A.1921B.1956C.1978D.1996E.20022.下列不属于清代温病学家的是A.吴昆B.叶桂C.薛,雪D.吴鞠通E.王孟英3.“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病?A.糖尿病B.肝炎C.胃炎D.甲亢E.伤寒4.《甲经》厘定的位是个?A.349B.720C.361D.185E.3545.《涓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书?A.科B.外科C.妇科D.科E.伤科、填空题例如:1中国最早的医学校是隋朝的______。
2《仙授理伤续断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________科专书,由唐代蔺道所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伤寒杂病论》被后誉为"________之祖”,包括《伤寒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答案:1.太医署2.伤科3.书匮要略三、名词解释1.三舍法2.法3.虏疮4.脉5.服答案:1.三舍法:北宋王安改时,在国监、太医局等官办学校实的管理制度,学学时根据学时的才能表现分为上舍、舍、外舍三等,以后在读期间结合考成绩进动态升降。
三舍学的待遇有别。
2.法:即拔罐法。
因古代兽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
唐代太医署中有“法”专科。
3.虏疮:即天花。
因相传最早在东汉光武年间由军于“击虏”传染,故称虏疮。
最早记载于晋洪的《肘后救卒》。
4.脉: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之,专门治疗成疾病,约相当于今天的科。
宋代的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
5.服:晋时流服。
相当于古代的吸毒。
古将钟乳、硫黄、英、紫英、脂五种矿制成药粉服,称为五散。
服后发热,须寒、寒饮、寒、寒卧,故名“寒散”。
《脉经》《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流传于世的脉学经典著作,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1O卷,98篇,成书于公元3世纪中叶。
诸位请想想,单凭手指在腕部皮肤上的触感,竟能定出十八般脉相来,不下点苦功是做不到的。
《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
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全书共6卷。
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
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温病条辨》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温病条辨》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温病条辨》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中医经典名著介绍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
它不仅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还涉及到饮食、养生、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经典著作讲述了人体生命的奥秘和疾病的本质,被誉为中国医学之源。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也是中医学界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主要涵盖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外科和妇产科的内容。
这部著作以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被誉为“方书之祖”。
3.《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中医药物学理论的基石。
它总结了当时对草药的认知和使用经验,记载了365种药物,并对其药性、功效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部著作对后世的中药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一部温病学专著,主要探讨了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这部著作强调了温病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并提出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理论,为中医治疗温热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5.《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也是针灸学的奠基之作。
它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以及针灸的治疗方法和原理。
这部著作对针灸学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千金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内容涵盖了临床各科、养生保健、药物方剂等。
这部著作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学的成果,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7.《四诊心法》《四诊心法》是一部介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经典著作。
它详细地阐述了各种诊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部著作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8.《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是一部介绍中医急救方法的著作,主要涉及各种急症的急救措施和方药。
这部著作强调了急救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实用的急救方法和方药。
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中医方剂讲解最好的古籍包括《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和《汤头歌诀》等。
1.《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药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方剂的配方和用法,对后世药方的研究和运用有着重要影响。
2.《金匮要略》: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收录了一百五十五首各种方剂,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之一。
4.《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
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
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
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此外,《中医方剂大辞典》等现代著作也是学习中医方剂的优秀资料。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全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黄帝内经》2.《难经》3.《伤寒杂病论》4.《神农本草经》5.《备急千金要方》6.《四圣心源》7.《脉经》8.《医宗金鉴》9.《脾胃论》10.《奇效良方》1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丹溪心法》13.《中藏经》14.《华佗遗书》15.《肘后备急方》16.《刘涓子鬼遗方》17.《痈疽神秘验方》18.《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9.《太平圣惠方》20.《圣济总录》21.《普济方》22.《古今名医方论》23.《医方考》24.《医方集解》25.《审视瑶函》26.《重楼玉钥》27.《针灸大成》28.《小儿药证直诀》29.《证治准绳》30.《温病条辨》31.《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32.《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33.《神农本草经》(秦汉时期)34.《伤寒论》(东汉张仲景)35.《中藏经》(唐代)36.《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37.《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38.《脉经》(晋王叔和)39.《唐本草》(唐苏敬等23人)40.《千金翼方》(唐孙思邈)41.《外台秘要》(唐王焘)42.《证类本草》(宋唐慎微)43.《明医杂著》(明王纶)44.《本草纲目》(明李时中)45.《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等。
这些名著都是中医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当然,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除了阅读名著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医术水平。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
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
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中医名著古籍大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系作者临证三十年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的汇集,全书共八十一篇,分作九个部分。
其中包括疑难杂症的治验病例...【详细】自我调养巧治病俗话说,遇病“三分治、七分养”,自我调养对人们防病治病、加速康复至关重要。
本书详细介绍常见病的自我调养方法,内容包括内科、外科...【详细】子午流注针经子午流注针经,是针灸著作。
三卷。
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详细】子午流注说难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
后分上、下两卷。
上卷本输穴说难,介绍子午六十六穴、别络十二穴、下合穴三穴共八十一穴,每穴设部...【详细】专治麻痧初编《专治麻痧初编》是中国古代医书其中之一。
属性:痘疹麻痧类皆象形而名之也。
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中...【详细】竹泉生女科集要《竹泉生女科集要》是彭逊之创作的医学类书籍。
男女同是人也,饮食衣服同,任务起居同,其之致病,外感内伤,呻吟床褥,呼号病苦,则无不同,又何...【详细】竹林女科证治《竹林女科证治》是由清朝方昌翰编制的中医著作。
属性:绍兴在昔为会稽郡,山水佳丽。
自东晋以来,其地多禅宫梵刹。
相传,时有高僧异人,隐...【详细】诸脉主病诗《诸脉主病诗》是沈金鳌著作,作二十七脉主病诗,以言脉理主病,朗朗上口,便于记诵。
...【详细】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证候学专著。
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
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年)。
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详细】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
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中医治疗学专著。
8卷,70篇。
东晋时期葛洪著。
原名《肘后救卒方》,简...【详细】周慎斋遗书《周慎斋遗书》,明代周之千著。
周之千,字慎斋,明代著名医学家(约1508-1586年),宛陵(今安徽宣城)人。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大量经典中医电子书(数据库更新至1000本).txt[下载这本Txt小说]大量中医经典高清电子书出售,中医爱好者的首选。
历代中医名著大全扁鹊:《难经》仓公(淳于意):《诊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中藏经》,弟子吴普《吴普本草》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庞安常:《伤寒总病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许叔微:《伤寒九十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张元素(易水学派):《珍珠囊》《医学启源》李东垣(补土派):《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医学发明》、《药类法象》、《用药心法》刘完素(寒凉派):《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心要》、《刘河间伤寒医鉴》、《保童秘要》、《加减灵秘十八方》张子和(攻下派):《儒门事亲》、《张子和心镜别集》、《张子和医案拾遗》。
乡村社区图书馆配书范例乡村社区图书馆配书分为八个大类:农业科技、医药健康、生活常识、法律常识、文化教育、文学艺术、青春励志、少儿读物;订阅报刊四至六份,内容以当地读者的兴趣为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民国之前的中医名著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除少数著作外,大多为繁体竖排,封面设计素雅,采用锁线装适合长期保存,校勘严谨,实为中医古籍的最佳版本。
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
我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就开始了医药学的探索,并留下了许多著作。
这些著作囊括了中医学、外科学、妇科学、药学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医学治疗方法和药物知识。
下面我将按类别介绍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经典著作。
今天的医学已经远不只是单纯的依靠中药来治疗疾病,也涉及到了人体解剖、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
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而历史上的各种医药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整个医学的传承和业的演变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