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态心电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什么小盒子?”我疑惑地问。

“就这么大。”王阿姨比划着,“上面还有电线,电线末端用胶布贴在我胸上。”

我告诉王阿姨,多亏有了动态心电图,不然是不会发现心绞痛的。

“这里的医生也这么说。”王阿姨庆幸地说。

“其实动态心电图不仅仅用在冠心病的诊断,还有利于很多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护。比如,它能协助医生判断患者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蒙或晕厥)是否由于心脏疾病引起,并确定其原因和性质;还可检出隐匿性、短暂和特定情况下出现的心律失常;另外可以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帮助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时选择药物;也能较全面地发现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更能帮助心律不齐患者确定是否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及帮助已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评价其效能。”我一股脑地将一些关于动态心电图的专业知识向王阿姨说出来。

“哦,动态心电图功能这么强大,那我们还做普通心电图做什么?”王姨疑惑地问。

“你这么一说,我全理解了,下次有什么问题,我还要麻烦你。”王阿姨认真地说。我反到为自己的“卖弄”不好意思起来。

链接

动态心电图检查

注意事项

停药。停用影响心跳的药物,比如降压药心得安。

关键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冠心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造影虽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是一种高费用的创伤性检测手段,使其应用范围受限。找到一种新的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测手段成为当务之急[1]。笔者通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用于疑是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34-68岁,平均(48.76±6.3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患者就诊前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和胸疼。排除有心脏手术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肥厚等疾病的患者。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状态等方面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临床数据经SPSS17.0软件处理,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P

2结果

2.1各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例数分别为36、31、35。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1.11%、50.00%和60.00%;平板运动试验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0.00%、58.62%和58.33%;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5.29%、76.92%和81.67%。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

表1各种检测方法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比较

3讨论

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但其是一项有创的检查方法,难以作为冠心病的早期筛查手段。冠脉造影仅能反应血管形态学的改变,不能对血管功能、心肌缺血的阈值、心绞痛发作的规律等提供有效的信息[4]。近年来,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因其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和便捷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检查中。

两种检查方法从不同角度反应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可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在自主生活中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动态心电图被动记录的模式发生改变,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运动和自主神经作用下的心肌供血情况,真实反应心肌的状态,降低了误诊率的发生。本研究中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

综上所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弥补了单一检测手段的不足,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率,是该类疾病的可靠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小平,王兴.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比较[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4):269-271

[2]施陈刚,张怀勤,黄伟剑,等.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与评价[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4):379-381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病;诊断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52.3±3.6)岁,病程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7年,平均病程(3.5±1.1)年;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53.15±2.4)岁,病程最短的5个月,最长的6年,平均病程(3.19±1.4)年。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循环中均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其中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由于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存在的因素作用而致病。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割血、胸痛、水肿、少尿等。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和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

[1]寇艳,易志.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4,(21):110-111.

[2]蔡红梅.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意义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412-1413.

[3]史松,杨丽,易金玲等.老年1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46-47.

据统计,在由于心源性猝死造成死亡的患者中,有大约4/5的患者人群曾有过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这种心律失常一般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扑动,两种症状独发或者并况都较为常见。而另外1/5的患者是由于心肌缺血而造成缓慢心律失常或者是心脏停搏。动态心电图对于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病症发生、发展和终止情况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于诊断心律失常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研究室性心律失常时,首先要确定其是否具有病理学意义。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室性期前收缩大约是100次/24h,亦即5次/h。患者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显示出来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异常只能说明患者的心脏心电活动异常,如果要证明这种心电活动异常具有病理意义则需要对临床诊断进行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异常病理学的判断依据是Lown3级及以上,具体来说,短阵室速、多形室速、持续室速以及成对、多形室早等都具有病理意义。由于交感性或者迷走风暴给患者带来的猝死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得到有效地揭示。此外,动态心电图对于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揭发同样具备一定作用。

2.在评价起搏器上的应用

无论是由于心室按需起搏系统产生的对患者心肌电位的抑制情况的检测还是由于起搏器造成的患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都能够实现有效检测和观察。对于起搏器造成的心律失常,学术界有些学者将其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起搏器置入后患者马上发生的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心律失常一般是由于起搏系统对于心房或者心室的刺激造成的。在动态心电图的观察结论中,人们可以清晰看到起搏器的类型是造成室性或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认为的起搏器失灵。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起搏器的介入而导致的心动过速。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双腔非程控情况下起搏器介入造成的心房和心室不应期缩短。在动态心电图的检测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只要将双腔非程控的起搏器改为程控即可。

3.在对灶性房颤进行评价时的应用

4.在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的应用

5.在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上的应用

在临床监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上的主要优势在于,动态心电图能准确检测出可能猝死的高危人群,同时明确室性心律失常在患者猝死中所起的作用;此外,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获得临床上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以及促心律失常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动态心电图在现阶段我国临床监测心率失常药物作用的使用上已经渐趋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由于这种方法的操作简单、监测效果较为直观对于临床判断有重要意义。此外,动态心电图还能有效检测出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容易引发的并发症。总体来看,动态心电图目前已成为这一临床诊断上最为常用也最为重要的手段。

6.结语

【关键词】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晕厥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大脑一过性缺血、缺氧所致的突发短暂性的意识丧失,伴有晕倒、面色苍白、恶心、眼黑及出汗等一系列症状[1]。临床常见为血管迷走性,其次为心源性。心源性晕厥反复发作,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猝死。由于发作的突然性,短暂性,间隙期心电图可如常人,因而给诊断带来困难。随着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对晕厥的诊断有着显著意义,现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的晕厥患者168例,经病史、常规心电图、脑电图、CT等检查未发现晕厥的直接病因,排除短暂性脑缺血、癫痫、性低血压等。其中男108例,女60例;年龄26~79岁,平均48.6岁;病程2d~9年,平均10.5月。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朦、晕厥,最长者达数分钟以上晕厥发作情况:66例晕厥发作1次,102例发作大于2次。

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检查前停服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3个半衰期。HoIter采用美国3MRcdD0t型三通道磁带式记录盒及586微机行人机对话分析。配以协同处理器。电极类

型为3m点状电极。在患者自觉有明显不适或晕厥发作后马上应用人机对话装置记录突发事件,方便分析晕厥发作时的心电情况,监测结束专人分析其晕厥发作时的心电活动情况并加以告知临床医生。

168例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诊断的晕厥患者,62例患者记录中发生晕厥,发生率36.90%,106例记录中未发生晕厥。观察发生晕厥病例与未发生晕厥心电图R-R间期的关系,62例患发生晕厥患者中,R-R间期≥3.0s共51例,占总发生晕厥病例82.25%,R-R间期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流出道严重阻塞或严重心律失常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昏倒。多数有诱因,且在发作过程中多伴有一过性血压降低,

晕厥是一组病因极为复杂的临床征象,须综合临床各种资料作出病因诊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部分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晕厥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识别晕厥或高危心电图表现,及时采取干预手段,是有效防止晕厥发生或猝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其柱,许家刑.晕厥性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

[2]张开兹.临床心律失常.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282.

[3]毛焕元.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30-836.

[4]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03-1908.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最长r-r间距异常发生率

动态心电图(dcg)中最长r-r间距是指24h发生的最长间歇[1]。它可发生于多种情况,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最长r-r间距以及与dcg异常发生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1对象收集我院2007年5月~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查dcg异常者94例,男性43例、女性51例,年龄22岁~88(平均62.2)岁。

【参考文献】

1卢喜烈,卢亦伟,朱力华.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与解读.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2):86

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55次/分。于3月3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II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心室停搏15秒,有交界性逸搏。

于3月4日在介入中心局麻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VVI工作方式.起搏阈值0.9V(心室),电极阻抗900欧姆,起搏频率60bpm,起搏电压2.5V,感知灵敏度2.0mv,房室延迟325ms.

术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安装起搏器术后,VVT工作方式。

患者于3月12日拆线后出院,随访至今未再诉头晕、晕厥、心悸等症状。

讨论: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患者无法回忆起发生晕厥当时的情况,因此最显著的问题是缺乏发生晕厥事件时的证据,这种发作随机性强,诊断非常困难。常规心电图检查很难记录到晕厥发作时的心电图,而动态心电图的24小时或48小时持续心电检测,大大提高了晕厥时心电事件的检出率。

交界区性停搏合并室性停搏引起的心室电活动丧失,称为心室停搏[1]。此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见II度房室传导阻滞,集中出现在16:00和21:00。并可见一次长达15s的长R-R间期,为较久的心室停搏,出现在凌晨3:36。长R-R间期可见心房电活动的规律P波出现,为窦性心律、不见任何提示心室去极化及复极化电活动的QRS-T波群.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停搏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必须及早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紧急进行心室起搏等治疗。

本例提醒临床对于反复发作头晕、黑朦及晕厥的患者,建议及早反复进行动态心电图

检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动态心电图门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6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450例,男734例,女716例,年龄18~85岁,平均53.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在检测期间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闷。

方法:使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受检者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受检者心电异常检出率的差异。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结果

1450例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035例(71.38%)发生心律失常和ST—T改变,其中,房性心动过速260例(25.12%)、室性心动过速161例(15.56%)、窦性心动过缓172例(16.62%)、房室传导阻滞141例(13.62%)、ST段压低273例(26.38%)、短暂性窦性停搏28例(2.71%)。1450例心血管内科门诊、住院患者中,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59例(10.97%)患者发现心电异常。动态心电图对14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71.38%,常规心电图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10.97%,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能连续记录受检者在动态、静态状态下的心电图情况,对受检者一过性的心电图异常均能准确地检出,因此在心血管内科体检中广泛应用。对2012年4~6月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心电图检查的1450例门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心悸胸闷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临床常见的症状,但并非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症状。患者若长期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心脏疾患,进而可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增加,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临床寻找患者临床发病原因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有效分析患者发病的原因。

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记录受检者在活动状态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临床医生可通过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受检者所处状态及其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通常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可结合以下参考标准:①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参考值59~87次/分。当受检者处于活动状态时,心率最高可达180次/分。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其心率逐渐降低,高龄受检者活动状态时心率最高,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而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显著增加,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陈葵,黄从新,王唏,等.我国健康人群心率振荡的初步研究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4(34):372—373.

3季成叶.中国乡村学生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状况20年动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1—14.

关键词正常范围窦性心率健康成年人动态心电图

心率是判断病人心血管状态最直观和简便的指标,长期沿用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1,2],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一心率上下限均偏高,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率很少超过90次/分钟。相反,不少人静息状态下心率在50~60次/分钟,而无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查。本文旨在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探讨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

受检者为1993年1月~1996年12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心脑血管疾病筛选检查和因其他非心、肺、脑疾病而就诊的患者。入选条件:①无心、肺、脑血管疾病史;②体检无心、肺、脑血管异常体征;③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④X线胸片检查正常;⑤心脏M型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正常;⑥动态心电图监测最高窦性心率≥100次/分钟;⑦近期未服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Kannel等的研究表明,人群的总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率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而渐增,其间并无明确的心率界限。Cupples的研究表明,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则2年随访心脏性猝死率增加1.28倍,28年随访心脏性猝死率增加1.23倍。Hjalmarson等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心率是心肌梗死后病死率众多因素中唯一独立预测因素,<50~70次/分钟者,1年后的病死率未见随心率增加渐增,尤其>90次/分钟者明显增高。提示心率90次/分钟作为窦性心率上限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性别和年龄,心动过速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这使得人们对以心率>100次/分钟诊断窦性心动过速而引起临床医师注意的价值产生怀疑。因此,如仅依据心率一项指标引起临床医师警惕,那么心率范围定在55~95次/分钟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及心动过缓的特异性。

关键词: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心律失常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被公认。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之一。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提供24h12导联全部心电图每一时刻的变化,尤其是对心肌缺血的定位及缺血程度作出判断,对临床评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本文通过对12导联DCG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12导联DCG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1.1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住院期间行12导联DCG检查的患者116例,其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48-81岁。其中68例合并高血压,34例合并糖尿病。

1.2方法:DCG检查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的128兆全息12导联同步DCG监测。检查前三天停用抗心绞痛类药物等影响心率及ST段的药物,冠状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法造影并多投照,以通用直径法估测狭窄≥50%者视为有意义病变。

1.3诊断标准

1.3.2冠状动脉造影标准:采用Seldinger法经桡动脉穿刺并多投照,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其大分支中任意一支狭窄≥50%为阳性[3],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由专人阅读评定。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DCG检查总人数。

2.1DCG12导联DCG检查阳性病例90例,65例经造影证实为冠心病(72.7%),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39例中26例DCG阳性,阳性符合率为65.5%。双支病变33例中27例DCG阳性,阳性符合率为81.8%,三支病变23例中23例DCG阳性,阳性符合率为100%。12导联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7%、78.9%。单只、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65.5%、90.1%、100%。单支病变29例中,检出心律失常15例,均为单纯性、偶发性心律失常,而双支病变33例中,检出心律失常21例,多为混合性、频发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并存。三支病变23例中有17例检出恶性心律失常,如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

2.2冠脉造影:116例中阳性者93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47.6%)、双支病变34例(26.2%)、三支病变35例(26.2%);阴性者10例。

本研究通过对12导联DCG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导联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2.7%、78.9%,准确性为76.5%。假阴性24.8%,其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轻,多为单只病变,狭窄病变远端缺血不明显,侧支循环建立心肌缺狭窄病变远端缺血不明显,侧支循环建立心肌缺血缺氧得以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12导联DCG对3支病变检出率(100%)高于双支病变(81.8%)及单支病变(65.5%)检出率,提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其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越高,说明12导联DCG冠脉病变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12导联DCG属于无创检查,重复性好,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对冠脉病变诊断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12导联DCG以其多通道、大容量的特点,DCG可对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频度、严重程度及并发的心律失常变化进行检测并作出心肌缺血负荷等定量检测分析与诊断评价[6],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ShimadaS,HirotaY,OnakaH,etal.JpnCircJ,1998,62(8):586-5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7-88

[3]陈在嘉,徐义枢,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209

[4]周翔,李本富.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显性旁路定位诊断的比较南方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0):1975-1979

THE END
1.24h心电图做起来复杂吗?解决啦!|24h心电图做起来复杂吗? 来自: yuki(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2023-03-29 21:12:50 已编辑 江苏 不知道设备在身上是不是会难受膈应,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而且个人原因也不想被发现有戴这个做检测,有没有做过的uu解答一下。赞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只看楼主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85855814/
2.24h动态心电图是什么降问答病情分析:24h动态心电图主要指的是针对人体的心电变化进行长期连续记录的一种心电图,这种动态心电图https://www.miaoshou.net/question/zyXxoEmDyGLO798n.html
3.24h动态心电图怎么做39降网24h动态心电图一般是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通常是通过佩戴24小时的心电监护仪,来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连续24小时佩戴心电监护仪,并通过佩戴在身上的电极来记录心电活动,从而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心率、血压、https://askar.39.net/a/230524/f29vx25.html
4.24h动态心电图怎么做巢内网特邀肖明医生为大家讲解24h动态心电图怎么做的问题。https://m.chaonei.com/mip/audio/14056189.html
5.24h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什么有问必答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情况,24小时最近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有无心律失常,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83078303.htm
6.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短阵室速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pdf资源下载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https://wenku.suwen.cn/d-93536.html
7.holter是什么意思24hdynamiholter 英文全称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中文解释24h动态心电图 缩写分类生物科学,医药卫生 MIN最小的,最低限度 MED中等,中级的 M/V商船 S.S船运 MT公吨 P/L装箱单、明细表 TX电传 GMD总经理 MD媒体指导、媒介部经理 MS媒介主任、媒介总监 MP媒介策划https://suoxie.bmcx.com/holterb45jv__suoxieshow/
8.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效果观察吉林医学2012年36期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效果观察,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于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JLYX201236095.html
9.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究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2例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医院接收的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尾数单双号的形式,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心电图监测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19351713
10.心悸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期刊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心悸患者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35例心悸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结果 对435例心悸患者DCG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328例,检出率占75.4%.结论 心悸发作时出现心律失常,可证明心律失常和心悸的发作有直接关系,心悸发作时心律失常检出率女性明显低于男性.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03934hgzy.html
11.动态心电分析系统9篇(全文)435例中男163例, 女272例。年龄最大83例, 最小13岁, 平均58.8岁。全部病例符合:主诉心悸, 时间长短不一;除外因发热、用阿托品等药物者;全部病例在DCG检查前常规做普通心电图检查 (ECG) 。 1.2 方法 采用美国BIOSENSOR双通道固态记录的24h动态心脏监护系统, 模拟V1和V5导联, 全部病例行24h动态心电监测, 主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4vjtoi0.html
12.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律失常检测结果与敏感度、特异度等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组患者心律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lchsyyxzz201609029
13.24小时心电图(精选十篇)乳腺癌化疗患者女38例,年龄(51.2±2.5)岁,经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及化验检查等确诊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设健康对照组38例,均为健康人群,年龄(52.11±3.46)岁。所有受检者均经同步十二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心率变异各项指标。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11ih3l.html
14.24h动态心电图RR间期>1.5s的病因分析临床心电学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主要心电图改变.方法对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伴>1.5s长RR间期的患者5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长RR间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C组患者的年龄、长https://m.360qikan.com/lcxdx/20171/4259508.html
15.做动态心电图的误区您知道吗?尽管患者在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可以将检查仪器佩戴回家,不需要在医院进行24h心电图监测。而且,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正常的行走、饮食和睡眠等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仍然要注意在佩戴心电图检查仪器的过程中,避免接触强磁场。主要是因为强磁场会影响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造成检查结果偏差,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https://www.hntv.tv/news/0/1650842058968870914
16.正常动态心电图正常动态心电图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应综合分析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 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 运动员更低,约38bpm ,甚至26bpm 2、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704240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