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无引流管不用拆线,美容缝合,术后根本看不出来手术了,像无痕手术。”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无管道限制,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风险,减少置管后留下的创伤与手术瘢痕,大大优化了患者的术后体验,为颈椎前路手术日间化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022年1月18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刘浩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日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同时也是首例日间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顺利出院。
该例日间颈椎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华西医院在颈椎前路手术技术、加速围手术期康复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
患者老赵(化名)今年60岁,半年前感觉肩颈附近的位置开始疼痛,同时右手也感到到疼痛和麻木,先后尝试了各种保守治疗方法,但是症状都没有明显缓解。
1个月前,老赵右上臂疼痛和麻木的症状明显加重,甚至都没办法睡个整觉,心情和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慕名来到刘浩教授门诊就诊。看病的当天,老赵的右手几乎已经不能动、不能抬了,需要用左臂托起才能稍稍缓解疼痛。
患者磁共振影像
刘浩教授仔细阅片后发现他的颈6/7椎间盘向右突出明显,像一块石头一样严重压迫其右侧神经脊髓及神经根。刘浩教授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资料,确诊老赵为“颈6/7椎间盘突出症伴不全脊髓神经损害”。
我们可以看到,老赵的磁共振影像中〇所指的黑色突出部位,就像“石头”一样压迫到了脊髓,长期这样压迫或外伤(车子急刹车等)会导致身体一系列的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的症状。对于情况非常严重的患者,就需要手术来解除压迫,再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来保留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经过评估,老赵平素身体健康,没有有内科合并症,刘浩教授团队决定为他行日间颈椎前路手术。
问
“日间手术是啥子?”
答
向上滑动阅览
9时30分:老赵到达骨科病房护士站办理入院手续;
10时:入院查体及术前神经功能评估;
11时:术前谈话,签署手术同意书;
14时30分:老赵进入手术室,刘浩教授会同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核对患者;
15时15分—16时45分:刘浩教授主刀行颈6/7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18时40分:返回病房,神志清楚,右上肢疼痛麻木明显缓解;
21时:在医师与护士的看护下,老赵已经能在带颈托的情况下独立下地行走。
第二天:
9时:行术后神经功能评估并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9时15分:患者完成出院手续,顺利出院。
划重点,1月18日当天,术后4小时左右老赵就在可以在戴着颈托的情况下自主下床行走,也能做出简单的抬臂动作,疼痛感几乎没有了,感觉身体轻松了很多。出院的时候,老赵自述“已经解决问题了”,觉得自己几乎回到健康人的状态,对医护团队表达了朴实的感谢。春节过后,老赵完全恢复,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照常上班了。
无独有偶,1月18日当天,刘浩教授团队还为另一个女性患者实施了日间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当天出院,也对医护团队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二
快
好
省
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24小时出院,医院的床位可以更快地周转,能够更及时更多的收治其他需要治疗的病人。
“好巴适,那以后此类手术都可以进行日间手术吗?”
三
近年来,日间手术的优点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熟知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手术类型进入日间手术范围。然而,如何让更多操作过程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的手术实现日间化,仍然是广大临床医生不断努力的方向。
30年临床积累,数千例手术无翻修
在开展首例颈椎前路日间手术之前,刘浩教授团队已经在颈椎前路手术领域进行了多年技术积累,创造了多项手术数量与质量的“第一”:
2004年,为全国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团队之一;
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理念;
2011年,参与合著国家“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卫生行业标准”;
2014年,开发设计了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国产人工颈椎间盘“Pretic-I”;
2017年,受邀赴美国孟菲斯医学教育和研究中心传授置换手术技术;
2020年,完成第1000例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手术,所有病例无一例翻修;
2021年,完成第1000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所有病例无一例翻修。
专研技术,突破壁垒
在认真对待每台手术、积累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刘浩教授创新解决了椎管内和颈部软组织彻底止血的难题,探索出了国内独有的颈椎前路手术后“无引流管”“无尿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