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各种场合都是手机扫码。这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不会扫码的老人来说很不方便。
今年11月13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曾报道了这一现象。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规定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满足运用智能技术有困难的老年人的需求。
郑州的公共交通、办事窗口和日常消费等各方面,老年人办事方便吗记者进行了探访。
体验1:郑州公交有投币箱,地铁有“垂直无障碍电梯”
11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花园北路和英才街交叉口西南角的公交站台,一老人看见一辆156路公交车进站后,站到前车门询问车长能否到紫荆山附近。当得知32路车能到后下了车。记者注意到,站台上候车的他,左手紧捏一张一元纸币。
上午9点11分许,在郑州市汽配大世界公交站路西站台,很多老年乘客在此候车。
记者发现,他们上车后大多刷的老年卡。
而随后,在省广播电视中心路南公交站,上来一位老先生,他刚上车,记者便听到“当啷”一声清脆的投币声。他往投币箱投币一元,之后顺利乘车。
一路上,记者乘坐公交发现,郑州公交目前设的投币口有两种,一种是隐蔽式的,一种是透明塑料的(如图)。
这些投币箱,都靠近车前门,老年乘客投币很方便。
但记者乘公交发现,郑州市区内的老年人很多都是刷老年卡,投币者少。但在经三路广电路公交站,记者见到一位时髦的银发老人像年轻人一样上车后是扫码支付。
郑州公交的车门处都有踏板,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车长会放下踏板帮助老人上车。
郑州地铁,记者走访发现,每个站都设有人工服务窗口,老年人可买票进出。
那么,对于那些腿脚不便坐轮椅的残疾老人又如何乘坐地铁
在郑州地铁关虎屯站C口入口处,人工服务台值班人员说,鉴于特殊情况,该口的垂直电梯没有启用,如需帮助,可联系车站工作人员上去帮忙。不过,郑州其余地铁站都有垂直电梯,方便轮椅进出站。
在郑州地铁2号线金达路地铁站出站口,人工服务窗口值班人员说,该站的A口设有垂直电梯,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乘坐直梯到达负一层站厅,负一层站厅的四个进出站闸机口均保留有一个可供轮椅进出的通道,老人买票进站后,可乘坐站厅内的无障碍电梯下到负二层站台乘车。
体验2:医保办事大厅没见老年人绿色帮扶通道
11月2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经三路上的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四楼。
该楼层是河南省社保中心和医保办事大厅。
进门处,记者看到,提醒“出示健康码”的标识还在,但却无值班人员把守监督。
进入大厅,当天无需扫码。
大厅内,多个窗口都有人排队办理业务。
在“异地就医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只有一名,而排队的人有六七名。
一正在该窗口填写表格的年轻女子称,她就是帮家人填写的。
“这需要填表格啥的,老年人看不清字咋办能找人代写吗子女忙过不来,这有专门帮老人填表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吗”记者问。
“我这边忙,忙完啥时候了。你看外边谁没事,找个人帮你们填吧。”工作人员边忙边应了一句。
门口处坐了一名值班人员,记者询问老年人办理业务的问题,她说,老年人办业务需经窗口值班人员处理,“办事就找窗口的值班人员,遇事还得跟他们商量。”
记者查看大厅内所有窗口,没看见针对老年人办事的绿色通道和帮扶的工作人员。
体验3:社保办事大厅施行支付宝在线预约,现场没人工排号通道
11月25日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赶到位于郑州市农业路经三路交叉口西约200米路南的
郑州市社会保险局金水分局,这里也是金水区的社保办事大厅。
刚一进门,入口处值守人员便要求扫健康码。记者发现,有的老人不会扫,便被要求在门口登记本上进行手写登记。
记者扫码进入后,大厅内熙熙攘攘,前来办业务的人几乎将大厅占满。
该办事大厅共设22个业务窗口,记者一一查看,没有发现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绿色通道。
其中,18号显示是“预留窗口”,但记者在现场时没有看到值班人员,该窗口“暂停服务”。
但记者发现,“个人查询单打印”步骤总共9步。机器前,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的身影。
现场,一位残疾老人生气地拨打了郑州市市长热线反映说,他一大早来到该办事大厅想咨询点业务,但因为不会使用支付宝网上预约排号,到现在还没排上号。
“老年人不会扫码,难道就排不了号了就白来了。”李先生说,他不会使用手机支付宝扫码预约,结果一大早来到现在还没办成事。
记者带着他来到入口处寻求帮助,这里高悬有“学雷锋志愿服务区”的牌子。
结果,值班人员称,没有预约排号需要去找领导解决。
记者又带他来到大厅东北侧的“领导值班室”。
不一会,一戴眼镜“领导”走了进来。询问情况后称,李先生的问题可直接到14、15号窗口咨询,“那里不用排号,直接排队就行”。而当李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领导所说窗口后,工作人员称不清楚他问的业务,还需预约排号。
而此时已是上午11时许。
“我想咨询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一两分钟即可完成,就这还是找了领导,弄到现在。”来此办个事,李先生哭笑不得。
而在该大厅,记者观察发现,几名年轻人还拿着手机围着一穿“特勤”制服的安保人员询问办事流程。
安保人员称,该办事大厅确实只能支付宝扫码预约排号,没有人工排号通道。
对此,该大厅值班领导称,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大厅的4、5号窗口专门为他们开放,“那就是专为他们的绿色通道。”
对此,该大厅值班领导说,那俩窗口就是老年人通道,之所以没特别标注是担心老人全部扎堆,“大厅每天平均接待2000人左右,人太多。一般网上号都约满了,还何谈现场预约。没有排号的老人如果着急可找领导解决,但即便这次走四五号窗口办了业务,下次也还得学会网上预约。”
体验4:生鲜店、超市和美食城,大多收现金,也有商户不收现金
11月25日,在郑州市农业路政七街东南角的一家生鲜店门口,一大盆活鱼很是新鲜。多名老人在此询问准备购买。老板说,店内买菜是收现金的。
随后,记者来到花园路农业路西南角某广场内的多家饮品店暗访。记者现场打探得知,这些饮品店基本上都收现金。
在该广场负一楼某超市的外边走廊,有卖中老年衣服的摊位,一经过此地的老人询问如果购买是否收现金,店主称“可以”。
在该超市人口处,记者看到两名老人刚从超市内购物出来,购物车里放着刚买的商品。
旁边收银处一女值班人员说,超市是收现金的,不过收现金的通道只留一个,其余基本上都是扫码支付,“我们这个通道就是收现金的。”
该超市真的收现金
记者和母亲进去超市后拿了一件3.7元的商品出来结账。母亲递上一张5元纸币,结果刚才那个收银处的女收银员果真收了现金,找了记者母亲1.3元零钱。
不过,和这些地方的人性化支付方式不同,该广场七楼的某美食专区对于老年来说就不那么方便了。有的美食摊位收现金,有的却不收。
记者随机询问发现,其中卖烙馍卷菜和砂锅面的摊位以及卖小碗菜的摊位均不收现金。
对此,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调侃说,这要不是有孩子跟着,“想吃碗砂锅面还真吃不成。”
新规:国家要求交通、医疗、消费、办事等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必须保留方便老年人的传统服务方式
为不让老人被扫码、刷脸、手机支付搞得“寸步难行”,国家出手了!
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
声音:如何关爱老年人社会应打造政商和公共服务无障碍服务标准
今年近五十岁的郑州市民王先生对此深有感触。
他发文称,湖北广水,一位94岁的老奶奶为了激活社保卡的金融功能,被家人抬着在银行的机器前进行人脸识别。老人双膝弯曲,双手撑在机器上,吃力的样子同样让人心疼。
“心酸,那就是几十年后的我啊!”王先生在文中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5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时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老了,完全有权利享受到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商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那么,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到这些社会服务呢
王先生在文中建议,我们应该打造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无障碍社会,建议分两部分来走。
第一部分是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比如政务大厅的各种办事服务,比如水电煤气等,这些必须强制无障碍化。第二部分是商务服务。商务服务又包括线上的和线上的。线下商务服务,涉及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比如你如果买不到菜,那就没法过下去。这类服务,都必须无条件保证“无障碍”。
线上商务服务,包括线上购物和线上娱乐等,国家要鼓励、倡导线上商家推行“无障碍”。线上商务服务,并非群众生活所必须,所以不强制,但是要鼓励和倡导。
“保留现金支付方式是题中应有之义。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不管政府机构还是商业机构,不管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必须无理由接受人民币。否则,就是违法的。谁如果拒收人民币,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商业组织,有关部门可依法处置。”王先生认为,即便没有智能手机,即便没有文化,即便身体机能衰退,老人们也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各种政务、商务和公共服务等——这是数字时代背景下无障碍社会的打造标准。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过:“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就看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