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之所以能在會陰處及肛門周圍產生及蔓延,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病毒)感染皮膚組織所造成的。
HPV病毒又是如何感染人體、並產生菜花的症狀呢?菜花主要是透過性接觸而感染會陰部及肛門,依據國外研究指出,性活躍的男女在2到3年內罹患菜花的機率,有些統計認為高達6成之多![3]但大家可能會在新聞中看到不少「使用旅館毛巾而感染菜花」及「泡湯也感染菜花」這類的報導,但必須說,這類的間接性感染應該是很少數,遠遠不及因為性傳染的比例。
但電視上常常說使用毛巾就可能傳染菜花,為什麼醫師會說機率不是很高呢?因為病毒跟細菌其實大不相同,大部分細菌只要在合適的環境下,就可以自身分裂繁殖。但病毒由於缺乏完整的蛋白酶(為輔助病毒複製的元件),需要依靠寄主細胞內的蛋白酶來完成病毒的複製。最後在寄主細胞內完成「新病毒」的組裝後,新病毒才會向外釋出,持續感染附近的細胞。而病毒通常脫離人體後,存活的能力就會直線下降了。
根據目前的研究,HPV病毒的類型已超過150種之多,依據台灣文獻的統計,接近8成有症狀的菜花屬於HPV病毒6及11型的感染[7],而其他類型的HPV病毒則可能導致其他疾病。例如同樣長在皮膚上的扁平疣,就是由HPV病毒1、2、4型。此外,女性常見的子宮頸癌,則常見是HPV病毒16和18型。
原本這類疾病是沒有疫苗的,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市面上已出現能夠預防菜花及子宮頸癌的HPV疫苗了。
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菜花、梅毒及淋病這三種性病各自的症狀差異:
菜花的感染是不分性別、年齡及性傾向,都有可能產生,而且自己的性行為及衛生習慣可能不知不覺助長了HPV病毒的滋生。以下是統計上比較容易得菜花的族群:
菜花主要是透過性接觸的「直接感染」來感染肛門及生殖器上,而泡湯、泡澡、使用公用浴巾等「間接感染」方式雖然仍有可能染上菜花,但比性接觸的「直接感染」機會低上許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自身的衛生,且患上菜花的人也得留意自己的習慣會不會容易感染身邊的人,以免害人害己的事情發生。
要如何預防菜花?以下有幾點可以去做:
如果身為菜花患者,以下幾件事情是需要注意的:
引發菜花的HPV病毒類型,與其他可致癌的類型相比,引發癌症的機會不高。但在一份國外長達30年的研究追蹤中發現,被診斷過菜花的人,罹患癌症的人數比預期人數來得高。就以肛門癌來說,男性標準化發病比(簡單來說就是實際得病人數比上預期得病人數的比例)為21.5,女性則為7.8。而子宮頸癌的標準化發病比為1.5之多[8]。
讓大家看了比較難懂的數字,實在不好意思。醫師用這些數字想要表達的是,菜花患者確實有較高的罹患進一步與病毒感染相關癌症的風險,在預防及治療的意識上是需要加強的喔!
如果被診斷菜花,針對菜花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藥物治療適於侵犯面積較小的菜花,而療程通常需要好幾週的時間,直到菜花完全消退為止。菜花的藥物治療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消退菜花斑塊,另一種是免疫調節劑以增強病人的免疫能力,干擾HPV病毒的繁殖。
由於藥物治療通常需要數週的時間,有些患者不太能接受長時間的療程,以及外敷藥物後的不適感(畢竟塗藥的地方是很敏感部位),就可能會考慮以手術治療的方式。但能否透過手術來治療菜花還是要以醫師的評估為準。如果有以下的情形,醫師就比較可能建議以手術來治療菜花:
常見治療菜花的手術方式有冷凍療法、電燒、雷射及手術切除4種術式。醫師還要評估病人菜花的大小、侵犯程度、病人本身的病況,會完整分析各個手術方式的優點及缺點,進行術前告知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