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全社会要共同参与,
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
共同抗击艾滋病,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目前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人数居传染病首位。
迄今,尚无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一旦感染艾滋病,需要终身规律服药,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健康损害,对学习、就业和家庭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
二、艾滋病的临床症状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最为常见。
3.艾滋病期: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腹泻,大便次数多余3次/天;体重下降,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头痛、精神淡漠,性格改变、癫痫及痴呆等。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经阴道或肛门)或口交。这是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
2.血液传播: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共用受到污染的针头、针管或其他锐器。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四、艾滋病的治疗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了,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机体损害的发生机会。目前艾滋病还不能被治愈。
但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过程中按医嘱服药能使免疫功能恢复并保持正常水平,期望寿命几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也可以正常进行。
五、艾滋病“三大防线”
防线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防线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防线三: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感染风险。
暴露后预防应当在发生疑似感染行为后的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需坚持服用28天。
六、知识科普:哪些行为是不传播艾滋病毒的?
艾滋病自救的黄金72小时
如果进行了危险行为,此时病毒虽然进入人体,只要它不感染细胞,不把它的遗传基因嵌入到人体白细胞的遗传基因里,就不会致病。所以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并在24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如果超过72小时后服用就会失去作用。
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可以获得免费咨询和检测服务,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