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含手性碳,右旋体活性强,但常用外消旋体。
曲安奈德可以由去炎松和醋酸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曲安奈德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代谢物,经肾脏排出。
3.作用特点: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收缩血管等作用,水钠潴留作用微弱,其中抗炎作用较强而持久。曲安奈德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或减轻口疡带来的不适,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骨关节病等疾病。曲安奈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引起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研发背景
曲安奈德是一种合成的皮质类固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或减轻口疡带来的不适。它也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曲安奈德是由美国化学家罗伯特·C·科恩(RobertC.Cohen)和弗雷德里克·J·科尔(FrederickJ.Kull)在1950年代末期发明的。他们通过对天然的皮质类固醇化合物去炎松(triamcinolone)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增加了一个氟原子和一个醋酸基团,从而提高了其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同时减少了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曲安奈德的研发是成功改造天然药物的典范,为后来的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曲安奈德在196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皮质类固醇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基本药物之一。
药物化学
曲安奈德是一种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化学式为C24H31FO6,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极易溶于氯仿和二氯甲烷,溶于不挥发性油和苯。含有萘并茚并二醇环和氟原子,是一种酮类化合物。可从去炎松中人工合成。常用其醋酸盐,有抗炎、抗过敏和抗休克的作用
药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曲安奈德可经胃肠、皮下组织和黏膜吸收,也可经关节腔、滑囊或软组织注射。在血浆中主要与转铁蛋白结合,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可被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物,主要随尿排出,少量随粪便排出。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和胎盘。肌内注射后再数小时内生效,经1-2日达最大效应,作用可持续2-3周
药物剂型
曲安奈德有软膏、鼻喷雾剂、注射液、口腔软膏、眼膏等剂型。软膏为0.1%或0.2%;鼻喷雾剂为0.055%或0.11%;注射液为1ml:1mg或2ml:2mg;口腔软膏为0.1%;眼膏为0.1%
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曲安奈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瘢痕、痤疮、毛囊炎、皮肤感染、皮肤过敏、皮肤营养不良、皮肤萎缩、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等。鼻喷雾剂可有咳嗽、鼻出血、咽炎、头痛、药物性鼻炎等。注射液可有肌肉萎缩、皮肤发白、局部疼痛、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口腔软膏可有口腔干燥、口腔感染、口腔疼痛、口腔溃疡等。眼膏可有眼部刺激、眼部感染、眼内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等。曲安奈德的禁忌症有对曲安奈德过敏者、严重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新近胃肠吻合术者、骨折患者、创伤修复期患者、角膜溃疡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者、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者、妊娠早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等
临床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曲安奈德是一种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更强的抗炎、抗过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水钠潴留作用微弱,其中抗炎作用较强而持久。曲安奈德是一种醋酸酯衍生物,因此对醋酸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曲安奈德的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抑制免疫反应,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防止组织损伤。曲安奈德还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减少肥大细胞的脱颗粒,降低组胺和白三烯等的释放。曲安奈德还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以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和水肿,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曲安奈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抑制内源性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出现皮质激素依赖和戒断综合征。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还可能引起皮肤萎缩、瘀斑、瘢痕、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感染、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精神障碍等。曲安奈德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出血风险,减少抗凝药的效果,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抗真菌药的毒性等。
曲安奈德的主要临床应用是治疗各种皮肤病或减轻口疡带来的不适,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骨关节病等疾病。常以局部给药的方式使用,如皮肤涂擦、封闭敷裹、皮内、关节腔或下鼻甲注射等,以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曲安奈德也可用于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领域,如治疗眼部炎症、中耳炎、口腔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