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疹通常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皮肤病,春季好发,婴幼儿和儿童多见。临床常见的病毒疹有水痘、手足口病、麻疹、风疹、婴儿急疹等。近期已经进入病毒疹的高发期,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认识这些病毒疹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呢。
认识这些病毒疹,最重要的是能够辨识这些病毒疹的疹子,疹子是诊断这些病毒疹最为重要的线索,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疹子,即使有相同的疹子,但是发生部位、颜色、发疹的顺序和伴随的症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什么疾病呢?
水痘
这个可爱的孩子得的是水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毒疹之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水痘吧。水痘的潜伏期为15天左右,起病急,在皮疹出现前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咽痛,咳嗽,周身倦怠乏力、纳差,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婴幼儿和儿童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为红色小斑疹,迅速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有的水疱中央呈脐凹状,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粘膜亦常累及。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瘢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萎缩性疤痕。
上图的皮疹我们可以看到有红斑、丘疹、水疱、结痂,为了便于记忆,皮肤科医生戏称为“四世同堂”。水痘的疹子以水疱为主,躯干居多,目前在临床发生在面部的水痘也非常多,口腔也可以累及,疹子常分批散发出现,这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四世同堂”的皮疹的原因所在。
近年来,大家对手足口病这个疾病已不陌生,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拒食、手足口出现疱疹,疱疹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小于3岁的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值得家长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手足口病就是疹子多发生在手足口部位的病毒疹,目前临床上孩子的臀部,双下肢也是好发部位。在临床手足口病很容易和水痘搞混淆,那么如何鉴别它们呢?最重要的还是从疹子入手,先看看下面的图片吧。
手足口病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手足口都有水疱,特别是手掌水疱较多,而水痘的疹子发生在手足部位的少见,以躯干居多,而手足口病躯干一般没有疹子。在临床很容易能够通过疹子的发病部位鉴别的。
麻疹黏膜斑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患儿口腔左侧颊粘膜上,有一小片状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这就是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最具特征性的疹子,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可累及整个颊粘膜,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
麻疹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患儿周身泛发红色斑丘疹,红色斑丘疹上面披覆糠秕状鳞屑。
风疹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风疹的疹子是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患儿耳后可见肿大之淋巴结。风疹的皮疹特点是历时短、消失快,躯干部皮疹可融合,四肢皮疹散在不融合。一般第3天皮疹迅速消退,不留痕迹,鳞屑很少,而麻疹疹子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和大量的糠秕状鳞屑。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发热3天后热度突然下降,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病情减轻,如无并发症可很快痊愈。感染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纳差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鼓膜炎症、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腭垂可出现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幼儿急疹
上面3张图都是1岁以内患儿幼儿急疹的临床图片,与麻疹、风疹一样都是以红色斑丘疹为主要的皮疹,但疹子的颜色、密度都不如麻疹和风疹那么鲜艳和密集,其症状也是最轻的一种病毒疹。就严重程度而言麻疹最重,风疹次之,幼儿急疹最轻。麻疹早期口腔有麻疹粘膜斑,疹子消退后遗留大量的糠秕状鳞屑,而风疹的鳞屑很少,幼儿急疹的疹子退后不留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