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此类项目,申请人应在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选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课题研究”或“天文新技术方法”。
化学科学部
1.化学科学部各科学处部分,对资助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请申请人认真阅读。
2.对于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由不同申请人重复提出申请。3.科研伦理及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有关要求:
(1)涉及科研伦理的项目申请,申请人应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作为附件上传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或不予资助。
4.为使科学家集中精力开展研究工作,上一年度或本年度已获得高资助强度项目[如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基金项目中的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资助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以及申请项目与申请人承担的其他国家科技计划研究内容有重复者,本年度申请低资助强度项目时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
生命科学部
(1)生命科学部各科学处及学科部分,具体说明了学科资助范围和不予受理的内容,请申请人认真阅读拟申请学科的项目指南,并确保申请书中提供的学术成果信息准确无误。
(2)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代码1请选择至二级申请代码,凡是只选择到学科一级申请代码的,一律不予受理。
此外,生命科学部对从事生物医学研究中涉及伦理的项目申请提出以下要求:
(2)涉及高致病性病原生物操作的研究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在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条件下方可申请。
(5)多单位参与的涉及伦理研究的项目申请,需分别提供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的审核证明。
请申请人按照本《指南》和申请书填写要求撰写申请书,凡未按要求撰写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植物学(C02)
(2)植物化学申请代码(C0209)下鼓励对植物中重要化学成分的深入挖掘及功能研究,但不受理以植物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和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申请。动物学(C04)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C09)
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C11)
生物材料、成像与组织工程学(C10)
林学与草学(C16)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C13)
食品科学(C20)
植物保护学(C14)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C15)
畜牧学(C17)
地球科学部
“D0509大气观测、遥感和探测技术与方法”“D0510大气数据与信息技术”“D0511大气数值模式发展”“D051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等四个申请代码适用于支持在大气科学领域开展新技术与新方法探索的研究,基于已有技术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项目申请不适合选择上述申请代码。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1)申请人要确保申请书中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注意须如实填报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的个人简历、各类项目资助情况以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特别是电请人在填写代表作时,务必严格按照本《指南》申请规定中科研诚信要求和申请书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填写,学部会对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的代表作进行严格审查。
(3)请参考各类项目资助强度,提出合理的申请金额,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各项开支给出合理预算。
信息科学部
(1)涉及科研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信息安全等)的项目申请,必须在申请书中提供依托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审查意见。
管理科学部
1.避免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复资助
为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配置,保证项目负责人有精力完成好已承担的国家项目,除本《指南》特别说明之外,2024年度本科学部不受理下列申请人的项目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除外):
(1)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2019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但在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
注:已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且2024年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字头申请代码)项目的,须以附件方式在线提交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的《结项证书》扫描件。
(2)在2024年度作为申请人申请管理科学部项目、同年又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申请信息的准确和完整性
3.近期启动的在研项目负责人的新申请
为敦促申请人认真做好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本科学部对近两年(即2022年度和2023年度,特别是2023年度)获资助的项目负责人,2024年度再次提出的项目申请将予以从严掌握。
4.与已完成项目绩效挂钩
本科学部坚持对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在结题一年后进行绩效评估;对高质量完成项目的负责人所提出的新申请,在同等条件下将予以优先资助;对于以往项目执行不力的负责人所提出的新申请,将从严掌握。宏观管理与政策(G04)
医学科学部
(1)鼓励针对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强调研究的原创性;对获得较好前期研究结果的项目,鼓励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工作。避免盲目追求使用高新技术和跟踪热点问题的项目申请。
(2)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价值。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中阐释与项目申请有关的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凝练出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阐释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3)重视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否能够验证所提出的科学问题或假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可行性;要求研究内容适当,研究方案翔实,技术路线清晰,资金预算合理。
(5)保证提供的信息和申请书内容准确可靠。本着科学和求真的态度,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如实填报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的个人简历、个类项目资助情况以及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请按照本《指南》申请规定和申请书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的要求填写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代表性成果和学术奖励。
(9)为使科学家集中精力开展研究工作,2023年度获得高强度项目[如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高强度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或联合基金中的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资助的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以及申请项目与申请人承担的其他国家科技计划研究内容有重复者,2024年度申请面上项目时原则上不再给予支持。
2.医学科学部近几年的申请情况与依托单位需注意的问题
自医学科学部成立以来,医学领域各类项目申请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集中接收期共收到来自1069个依托单位的申请91331项,占全委项目申请(304333项)的30.01%。其中,面上项目申请35009项,占全委面上项目申请(119636项)的29.26%;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44253项,占全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34305项)的32.95%;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8757项,占全委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24891项)的35.18%。项目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增加了评审和管理的成本,为了科学基金事业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履行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申请项目质量,减少低水平项目申请。
3.申请代码及注意事项
请申请人认真查询一级申请代码并选择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
放射医学(H29)主要涉及放射病理、放射防护及非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不资助放射诊断学以及肿瘤放射治疗申请;放射诊断学请选择影像医学/核医学(H27)下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肿瘤放射治疗请选择申请代码H1816。
新生儿疾病列人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H04)申请代码,儿科其他科学问题请选择其相应系统的申请代码。
性传播疾病请选择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H22)下相应的二级申请代码(H2208)。
4.面上项目专项“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指南及注意事项
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既是提出重大医学科学问题、获得原始创新的源泉,也是实现从基础研究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从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基于临床发现的新现象或关键诊疗问题,开展创新研究,揭示新规律、阐释新机制、解决临床难题背后的科学问题,对提升医学创新水平,桥接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转化,完善医学研究资助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科学部鼓励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结合,鼓励学科交叉及临床研究方法创新。2024年继续在面上项目设立“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专项,计划资助约100项,直接费用约70万元/项。支持开展如下研究:①基于临床现象或临床诊疗关键问题凝练出的重要科学问题,借助临床样本和临床信息等资源,开展对疾疗诊疗和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创新研究;②基于前期基础研究获得的创新成果,开展临床转化探索性研究;③探索临床研究新范式和转化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方向应符合上述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申请将不予资助。
2023年本专项共收到申请项目1317项,经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专家组会议评审,共资助85项项目申请,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65万元/项。从前三年本专项受理的项目申请来看,不符合《指南》要求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①从临床实践和临床需求中凝练和发掘创新性科学问题不够,科学问题单纯来自文献;②已取得前期基础研究成果,但缺乏与临床相结合的转化性研究;③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设计或高质量的前期数据基础。
2024年,申请人根据所申请项目的研究领域,自主选择H01~H35一级申请代码下的二级申请代码,并在申请书“附注说明”栏中注明“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申请人需要在申请书正文部分“立项依据”之前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阐述说明(800字以内):①本研究的临床科学问题及创新性;②本研究的临床价值和转化应用潜力;③本研究如何利用临床资源开展临床-基础相结合的科学探索。本专项不资助医院和企业已经开展的临床研究。涉及临床研究的项目,须符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提供相应批准材料。该专项仅限于面上项目。
5.肿瘤学领域(H18)面上项目改革试点要求
为强化肿瘤学基础研究的创新性,引导申请人凝练前沿科学问题和临床需求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2024年度肿瘤学领域申请书试点改革,申请代码1选择H18及下属代码的面上项目(“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专项除外),请在申请书正文部分“立项依据”之前,增加“关于创新思路和重要研究线索的说明”(不超过800字),突出展示申请项目的创新性及前期创新发现,主要包括:①课题最突出的创新思路和科学价值;②已取得的重要研究线索和科学证据。血液系统(H08)
口腔颅颌面科学(H15)
老年医学(H19)
生殖系统/围生医学/新生儿(H04)
医学免疫学(H11)
医学遗传学(H23)
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H28)
检验医学(H26)
肿瘤学(H18)
2024年度肿瘤学领域申请书试点改革,具体要求详见本《指南》医学科学部总论注意事项“5.肿瘤学领域(H18)面上项目改革试点要求"。皮肤病学(H12)
放射医学(H29)
预防医学(H30)
中西医结合(H33)
交叉科学部
一、交叉科学部2024年度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
(一)在2024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交叉科学部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二)在2024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外,交叉科学部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项目等。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的指南已包含在本《指南》中;其他类型项目的指南将另行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发布。
二、申请条件
除符合本《指南》中要求的申请条件外,交叉科学部项目申请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须具有明显的交叉科学研究特征,具有开展交叉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二)申请人具备至少两个不同一级学科的教育背景(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或者具有开展跨学科交叉科学研究的经历,且本人在其中发挥过关键作用。
三、申请材料
除符合本《指南》中对申请材料的要求外,交叉科学部的项目申请材料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交叉科学部所有项目申请须使用交叉科学部专用申请书。
(二)申请交叉科学部项目,申请人应当首先选择受理代码,其后选择申请代码。
1.交叉科学部设置四个领域的受理代码,分别是TO1(物质科学领域)、TO2(智能科学与智造领域)、TO3(生命科学与健康领域)和TO4(融合科学领域)。申请人应当根据所申请的研究领域选择其中1个受理代码。
2.交叉科学部不设置单独的申请代码。申请代码详见本《指南》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部分。申请人应当从中准确选择2~5个申请代码,特别注意:
(1)选择申请代码时,应选择至少跨两个不同科学部且分属不同研究领域的申请代码,并尽量选择到二级申请代码(4位数字)。
(2)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简表时,请准确填写“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
四、其他注意事项
(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重大项目,可由一位申请人单独申请或两位申请人共同申请:
1.共同申请时,两位申请人分别为第一申请人和第二申请人。
2.第二申请人与第一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第二申请人所在的境内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
3.共同申请时,在信息系统中申请书的在线填写、提交均由第一申请人和所在依托单位完成。
1.涉及科研伦理的项目申请,申请人应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证明(作为附件上传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未按要求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或不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