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太原肤康中医皮肤病医院副主任中国皮肤病研究学会会员
1993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主修“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从事皮肤病科研与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曾在上海“中医”军队医院深造并担任皮肤病学科带头人。擅长治疗白癜风、牛皮癣、湿疹、痤疮、脱发等疑难皮肤病症。
勤于医学学术成就突出
除此之外,杨主任定期与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皮肤病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与皮肤病科研医生探讨白癜风、牛皮癣等皮肤疑难疾病的治疗难点及突破口。经过大量病例分析、研究,成功自主研发白癜风治疗技术“色凝机制平衡疗法”和牛皮癣治疗技术“三维异化联合疗法”,荣获“太原级科技创新金奖”、“太原科技进步成果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同时获得了国际权威的认可,被中华国际皮肤病科研中心赞誉为“国内白癜风、牛皮癣科研和临床诊疗的新指南,并被该中心临床推广应用。
医术专攻诊疗经验丰富
除了这个名号外,杨主任还被太原省皮肤病患者誉为“守卫皮肤健康的使者”。他说,“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分型对症治疗皮肤病,才能取得良好疗效,有效防止,缩短疗程,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经其治疗的皮肤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治疗比例97.6%。
杨主任丰富的诊疗经验,使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区的皮肤病患者也慕名来到太原肤康中医皮肤病医院就诊,在皮肤病领域缔造一个又一个诊疗传奇。该文则是其诊疗理念的实践践行......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进展
——杨军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劳伤肝肾;或素体血热,日久耗阴,复感风邪,郁阻毛窍;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气血不畅所致。谈氏等认为本病多因长期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胃健运失职,水谷内停为湿,湿郁化热,湿热交积,瘀阻经脉,而致毛发失养脱落。傅氏等认为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因其表现为头皮油腻、瘙痒、神疲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或头发细短软、毛发干枯、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脉细。何氏提出痰瘀脂脱是SA的基本病机,因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如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可耗损心脾气血而致瘀,痰瘀痹阻经络而致秃。张氏等认为本病主因肝失疏泄、风湿搏结而成,肝失疏泄则心血无以养毛发,毛发立而不固,皮肤气血卓泽,土旺反侮肝木,肝不能为肾行其精,故毛发脱而不生。禤氏等强调了湿热瘀虚为SA之病因,湿者饮食不节,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致头发油腻而脱落;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入络,瘀阻毛窍而脱发,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发。
2中医临床
2.1中药内服陈氏将本病分为3型,湿热蕴结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茯苓、生大黄、车前子、生侧柏叶、六一散等;血虚风燥型,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药用当归、首乌、川芎、丹参、大胡麻、鸡血藤、白蒺藜、甘草等;肝肾亏损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熟地、淮山、山萸肉、泽泻、茯苓、旱莲草、女贞子、首乌、甘草等。结果治疗27例,好转48例,未愈9例,总89.5%。
葛氏将本病分为两型,湿热内蕴型,方用生发1号(茵陈、双花、天葵子、栀子、野菊花、生大黄、地丁、绞股蓝);血虚风燥型,方用养血生发2号(当归、生地、荆芥、炙草、川芎、防风、制首乌、白芍、白蒺藜、绞股蓝),结果治疗103例,显效475例,有效354例,无效144例,治疗加显效578例(占53.72%)。
周氏采用中药(生地30g,熟地30g,丹皮10g,栀子10g,旱莲草30g,女贞子30g,制首乌30g,川椒9g,杞果12g,黑芝麻30g,黑小豆30g,鸡血藤20g,侧柏叶30g,食盐30g)加水1500ml,慢火煎煮30min,滤取药汁分3次口服,连续10日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疗程后,脱发症状消失,头顶部脱发处有新发生出,再连续服2个疗程可获治疗。
2.2中药外治脂溢性脱发因其病位表浅,病灶外露,外治疗法可直达病所腠理,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而作用独特。孙氏认为中药透骨草有除湿活血的功效,煎水外洗患处,可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
徐氏以自制生发酊外涂治疗脱发210例,总为95%。其主要成分为松针0.76g,斑蝥0.6g,毛姜3g,辣椒4.7g,水杨酸0.94g。
王氏选用四白生发擦剂(白鲜皮、女贞子、侧柏叶、生山楂、猪苓、蔓荆子、益母草、白芥子、白及、白芷、透骨草、辛夷,15%酒精浸泡,外敷患部,2次/d,并揉搓头皮2min)治疗230例,3个月为一疗程,疗效满意。
毛氏用防脱生发灵(大黄、苦参、黄芪、何首乌,75%酒精浸泡,用时稀释)治疗本病,总为96%。
潘氏以洋七味煎剂(洋金花、当归、玄参、菊花、川芎、黄柏、何首乌)泡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15~60min,治疗34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
2.3针灸治疗于滨兰等针刺百会、上星、头维、四神聪等头部穴位为主,辅以肾俞、京门、太溪穴治疗脱发,失眠多梦加风池、三阴交,心悸、胸闷加神门或内关,腰膝酸软加足三里,效果较佳。
成氏用梅花针扣刺头部督脉、膀胱经、胆经走行线、背部膀胱经走行线,并配合外用鲜皂角及鲜侧柏叶浸泡液,治疗56例,总98.1%。磨氏用针刺、七星针加耳穴贴压治疗61例,总95.12%。
陈氏采用头三针[取2个固定穴为防老穴(位于百会穴后1寸)和健脑穴(位于风池穴下5分);机动穴是上星穴]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较好。
2.4内外合治李氏采用梅花针扣刺加辨证用药治疗脂溢性脱发338例,结果治疗175例,显效86例,有效49例,无效28例,总92%。陈氏采用除脂生发汤(组成:赤茯苓10g,山药15g,薏苡仁30g,丹参15g,赤芍10g,天麻10g,钩藤10g,远志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菟丝子10g,桑椹30g)内服,外用生发酊(冬虫夏草5g浸泡于75%酒精100ml中,7日后可用)并配合梅花针治疗脂溢性脱发34例,结果治疗3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94.12%。
3实验研究
禤氏等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以补肾中药为主组成的中药制剂益发A口服液(何首乌、女贞子、黄芪、山楂、蒲公英、甘草等)能降低脂溢性脱发患者异常升高的血清睾酮水平,调整E2/T值,从而整体发挥其内分泌治疗作用,益发B外用酊(刺五加、人参叶、川椒、侧柏叶、川芎、冰片等)能扩张家兔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毛囊营养,促进毛发生长和再生。
4小结
脂溢性脱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遗传、调节,也涉及到体内激素、因子和生长因子、神经肽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达灿,禤国维。皮肤性病专科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6-361.
2谈国标。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30例。广西中医药,1995,(6):17.
3傅丽珍。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4):166.
4何养宁。论痰瘀在早秃中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陕西中医,1998,17(5):34.
5李基仁,陶洋,陈凯。天麻钩藤饮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2):120.
6谈增福,陈达灿,胡东流。中药益发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实用医学杂志,1997,13(4):265.
7魏跃钢。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84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4):251.
8杨军。血液流变学与甲皱微循环检测对脂溢性脱发中医分型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2):107.
9周文方。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12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7):57-58.
10孙玉齐。透骨草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中医外治杂志,2000,(4):43.
11徐春美。生发酊治疗脱发210例。太原中医杂志,2002,(1):44.
12王志国。四白生发擦剂治疗脂溢性脱发230例。四川中医,1999,17(2):36.
13田四阶。防脱生发灵治疗脂溢性脱发152例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27(5):309.
14潘万喜。洋七味煎剂泡洗治疗脂溢性脱发34例。陕西中医函授,1996,(5):24.
15于滨兰。脱发的针刺治疗。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40.
16黄资源。梅花针扣刺配合局部用药治疗脂溢性脱发56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8):16.
17磨炳森。综合疗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99,8(2):48.
18陈占学。头三针治疗脂溢性脱发。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0):8.
19李小衡。梅花针加辨证用药治疗脂溢性脱发33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26-27.
20陈潍。除脂生发汤配合外治法治疗脂溢性脱发34例。河北中医,2005,27(2):101-102.
21范卫新,朱文元。55种中药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2):81-84.
22王雅娟,董西林,王志勇,等。益肾活血汤治疗雄激素依赖性脱发的临床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2):751-752.
23赵党生,李淑霞,赵春霖,等。止脱灵对实验性大鼠雄激素的调节及对毛发脱落的影响。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1):12-14.
肤康起源于明末时期,经过百余年传承,已经发展为全国知名连锁品牌——肤康中国!赖百姓口碑和支持,已在12省市开设有肤康皮肤病诊疗品牌专科医院,太原肤康医院承担着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皮肤病科研、临床、教学、预防、治疗等重大医疗任务。医院开设常见皮肤病、季节高发皮肤病、疑难皮肤病、北京医生特需等6大门诊。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太原肤康作为中医传承者,以此为基础,努力打造中西医结合治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