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皮肤科护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皮损区颜色消退和皮损面积减少的程度评定疗效[1,2]。无效:皮损区颜色无变化或面积消退<30%,患者很不满意;进步:皮损区颜色变淡或面积消退30%~59%,患者不满意;显效:皮损区颜色显著变淡或面积消退60%~90%,患者较满意;痊愈:皮损区颜色基本或全部消退90%以上,患者满意。本文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向患者介绍病情和治疗进展以及解答患者所顾虑的问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详细介绍两组护理方法[3,4]:
2.1对照组护理方法
2.2干预组护理方法
3结果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皮肤疮疡科20*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为“十五”重点专科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科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重点专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综合情况
人员结构方面,我科现有人员23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8人,中级4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1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全科医务人员的47%,研究生人数占全科人员的34%,人员结构较专科建设前得到了优化。在医疗环境方面,目前我科有门诊用房3*.60M2,有诊室9间、治疗室5间、实验室4间(81.2M2),病房用房970M2,设置床位48张,治疗室2间、药物研制室1间、办公室2间,病人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疗设备方面,全科现有生物诊断治疗仪、荧光免疫定量PCR扩增仪、表皮移植机、中药汽疗机、红外乳腺诊断仪等大小设备30余台件,设备总资产共计285.4158万元,由于近年来添置多台专科设备,极大的满足了业务需求,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20*年~20*年我科共收治门诊人次59798人,其中外阜病人占20%以上,住院病人2350人,床位使用率约为70%、中医治疗率91.2%基本上达到重点专科的要求。20*年~20*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投入建设资金10万元,省级主管部门投入95万元,医院投入资金394.44万元,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医院的按计划超额投入资金,确保了重点专科的建设能按计划顺利进行。
二、重点专病情况
我科的重点病种20*年初步定为湿疮、白庀、蛇串疮、白驳风、蝶疮、丹毒5个病种,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重点病种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20*年~20*年重点病种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中医诊断符合率、中医辨证准确率、中医治疗率、治愈显效率等呈上升趋势,重点病种门诊、住院费用逐步下降。竹黄颗粒剂内服青黛散外用治疗银屑病;紫铜消白片、消白颗粒剂内服,紫铜消白酊外用治疗白癜风;红升丹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如意金黄散外用治疗丹毒;中药熏洗治疗湿疹已成为我科重点病种的常规疗法。20*年~20*年我科已开发皮肤疮疡内服外用院内制剂23种,在中医药防治皮肤疮疡病方面具有浓厚的特色。
三、医疗
四、科研
近年来我科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为银屑病、湿疹、白癜风等的中医药防治,重在整理应用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创新专科疾病诊治理论、手段、药物。20*年~20*年共获得省厅级科研课题25项,完成科研课题并通过鉴定1项,共发表科研论文35篇,其中核心期刊、统计源2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6部,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实验室建设上,近年来,我科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室从原有的1间增加到4间,面积从不足50M2增加到81.2M2,新添置生物诊断治疗仪、荧光免疫定量PCR扩增仪等设备,设备总资产从100.52*万元增加到285.4158万元,为重点专科的建设构建了一个较好的技术平台。
五、教学能力及开展学术活动
六、信息管理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近3年来的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虽然我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床位数达不到国家重点专科的要求,国家重点专科病床应为60张,但目前我科仅为48张,分析原因主要为皮肤科学科所决定,皮肤病与其他疾病相比较住院病人相对较少,目前皮肤病床位数超过60张的医院仅2~3家医院且均为西医院。
4.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我科实行了单病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其原因为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及模式。
八、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针对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科拟定以下改进措施:
1.在提高门急诊人次的基础上增加床位数12张,以期在1年之内使我科病床数达到60张。
2.通过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降低医疗费用、丰富诊疗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等手段来增加我科住院门急诊人次。
3.引进高级人才,加大实验室建设、人才的培养,尤其在重点专病的理论、诊疗创新等方面花大力气,力争在重点专科建设周期内开发一种新技术或成果向全国推广。
【关键词】现代中医美容;发展状况
现代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中医学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探讨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方法,以达到维护、修复、塑造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1]。现代中医美容脱胎于传统的中医美容,是对传统中医美容的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经过祖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美容体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质并重,并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中国的医学美容事业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医美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将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现状作简单概述。
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现代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总结,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美容。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教育组副组长黄霏莉女士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马斌荣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医美容咨询系统”,该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种中医医籍及近10年40种期刊中有关中医美容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美容科研、教学、临床治疗中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料库。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的科技也为中医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验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药理成分。运用现代工艺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该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能较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无溶剂污染。使用该技术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2.5倍。
另外,对于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也促使现代的中医美容更加便捷、实用、有效。例如将传统汤剂的改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泽、气味、质地再加以精美包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趋于求美者接受。
2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1中医美容具有诸多优点
2.1.1整体观念、辨证求美: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体观念把人体美与五脏六腑乃至外在环境联系起来。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发生于我们皮肤体表的一些损美性疾病往往就是体内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这就说明了对于一些损美性的疾病,不仅要外治还要内调,要运用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各种治疗养护方法进行全面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黄褐斑,常常由于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疗黄褐斑的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现代医学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术来治疗,疗效差而且易反复。倘若,在外治的同时配合补益肝肾、滋补肾阴的内服药,再辅以针灸推拿疗法,从根本原因上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中医美容的这一整体观念得到了广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认同。
2.1.2方法多样、安全有效:中医美容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音乐、心理、食膳、养生等,其中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中药又分内服外用,内服又分为疗效迅速并且可以随证加减的汤剂、便携的丸剂、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补力强的煎膏剂等;外用有膏剂、酊剂、气雾剂等。这些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无。在这个崇尚绿色、自然、无害的时代,中医美容自然深受欢迎。
2.1.4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医美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医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说中医美容带着浓重的人文气息。现在连奥运都讲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中医美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紧握了时代脉搏。另外,中医美容讲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韵之美、文质之美,这种理念也正好与现在的潮流相呼应。这样的中医美容自然会受青睐。
2.2市场环境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状态,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费美容产品,而中医美容内调外护、绿色自然、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其次,众多商家嗅到了中医美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致力于中医美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医药美容的典型案例。现在,国外商家也纷纷进军中医美容市场,04年4月,资生堂“中医美容与健康”研究项目由日本中医学协会在日本正式启动,旨在开展中国中医药学中涉及美容与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工作的可能性。
3注重学术研究,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各种有关中医美学和中医美容学的著作陆续出版,如《中医美学》、《实用传统美容法》、《中医美容大全》、《针灸美容》、《中医美容学》等,各类有关中医美容的论文也日渐增多。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医美容与中医其他科室一样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了适应中医美容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许多中等或高等医药院校开办了医学美容专业,不论是中医院校还是西医院校,中医美容学都是作为主干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中医美容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这些人才充实到美容行业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卫生部200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医疗美容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可谓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进一步确立了中医美容的学科地位。